Ciao! 2024上半年我去了義大利波隆那大學交換。在歐洲將近七個月的時間中除了(極少量的)讀書,我也與大部分人一樣瘋狂旅遊、闖蕩了歐洲各國,過程之中包含了許多心境轉變和掙扎,被歧視和思鄉之情。這篇文章沒有要和大家分享旅遊攻略和細節的行政流程,或去歐洲交換有多爽多快樂多輕鬆,而是希望很誠實地陳述交換的所見所聞以及帶給我的成長改變。
在大三之前我其實一點也沒有想出國交換或留學,儘管從小跟家人去過許多國家,也曾經在美國上過好幾次夏令營,但我從小就是超級內向害羞和社恐的人,出國遊學的經驗對我來說並不美好,毫無準備地被丟到異鄉,我沒有交到什麼朋友、英文能力也沒有進步,留下的挫敗感通常大於一切。直到大二升大三的暑假我去了東港打工換宿,當時疫情還很嚴重,外國旅客並不多,但在那裡遇到來自台灣各地的旅行者和小幫手讓我開始感受到世界之大,燃起了我對於探索世界的好奇心。
基於人類學對於長期身處一地的注重,要了解當地當然就得在那裡生活一段時間,也就是不能只是去旅遊觀光。而交換學生只需要支付台灣學費(可能還可以住宿舍)便是眼下最好的選項,因此我在大三時開始讀雅思、準備申請交換學生。
如果你出國交換最想做的事是遊遍所有歐洲國家,不用花太多心思照顧課業,那波隆那會是很好的選擇——上課超級輕鬆、位於義大利鐵路樞紐、機場離市區很近、聯航路線多又便宜、超市物價親民。我依照臺大的規定修了兩門課,波隆那大學的課幾乎都是密集課程,一學期分成上下兩個階段,每個學院開學的時間皆不同。我在二月初開始上課,大約兩個月就把課上完了,課前、課後幾乎都不用讀書或交作業,考試的時間在課程結束後一個月,會有三次機會,都非常好拿分,翹課也沒問題。剩下的時間就可以出去玩啦~
在波隆那交換唯一一個大大大缺點是:房租非常高!!由於波隆那有太多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租屋空間與學生人數呈現僧多粥少的狀態,且學校的宿舍有90%以上保留給歐盟學生和難民,雖然在學生的抗議下學校有意要處理這個問題,但實際的作為讓人非常無感,來自亞洲的交換學生還是要靠自己找房。
我住的地方是The Social Hub Bologna(TSH),是一個結合學生公寓的四星級飯店,雙人上下鋪套房一個月的租金大約是750歐元/人。在我遇到的交換生/留學生中只有倫敦和哥本哈根的租金比我高,以義大利的物價來說實在是很不合理。長期在外旅行時真的覺得自己把高級宿舍的租金往水裡砸,去住便宜的青年旅館。在當地找房可能會有更便宜的選擇,但必須面對線上看房詐騙的風險,在居住品質和住宿契約上不如TSH來得有保障,而且也會是個艱辛的流浪過程。關於住宿方面如果想知道更多,可以另外問我,實在有太多可以講了。
很多人說去交換前要給自己訂一些目標,才不會荒廢半年的時光,但我認為不一定要這樣。我一直將一句話貼在書桌前:
「遠行不一定是為了自己的目標/可能還為了看看/別人是怎麼作夢的。」(陳偉棻,2023,轉載自讀曆書店)
雖然有許多想在交換期間做的事,但我一直沒有為我的交換訂下明確的目標。我認為帶著一顆開放的心,不帶偏見的觀察與感受才有可能盡量接近對一個地方或社群生活的了解。因此,我去交換的這一學期其實就只是想要看看世界另一端的人是怎麼生活的,並藉此思考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樣的生活。
儘管不帶偏見和預設很重要,但開放的心不代表心中空空如也。不論出國交換的目標是什麼,或是和我一樣沒什麼大目標,你都之少必須先對那裡的文化、歷史、宗教、地理或風俗習慣……有基本的認識。尤其在歐洲(義大利更甚是),到處都是千百年以上的古蹟,我誠摯的建議出發前一學期一定要先開始讀歐洲歷史——這也是我相當後悔沒有做到的一件事。有了關於歷史的知識脈絡,在城市觀光時一定會更有感覺、也更有方向,而不會只是走馬看花、拍網美照打卡。當然,你也可以就你有興趣的部分去鑽研,如果你比較偏好自然風景路線的旅遊,那就去鑽研地理和生態吧。
即使回來了一個月,還是很難歸結出我到底從交換獲得了什麼。比起平時忙碌焦慮的校園生活和擁擠高壓的台北,拿著爸媽的錢、幾乎無憂無慮地在歐洲旅遊的半年就像是一場夢那樣不真實。但仔細想想這一段經歷絕不會是白費,只是可能需要更多的時間消化。
如前提到人類學對長期田野與當地人觀點的要求,我原本設想我會花比大部分歐洲交換生長的時間待在波隆那,讀書、生活,試著融入當地、掌握在地生活的節奏,但後來我也成了近乎旅遊成癮的人。一月中到三月左右,我都處於覺得一切都很新鮮的興奮情緒中,除了和同學去芬蘭以及搭火車到附近的城鎮一日遊,我幾乎都待在波隆那上課和生活。但過著平淡的生活到了四月,我開始感受到一股焦躁,我既想體驗在地人的生活,又想把握可以在歐洲到處旅行的時間,我為此煩惱了一段時間,後來我決定跟隨心中的聲音,就出去走走吧!總比一直待在原地不動好!於是我展開了幾乎不間斷的旅行:先是從威尼斯到東歐19天的長途陸路獨旅;回波隆那休息不到一週,我因家人的緣故去了一趟美國;然後我接著去了葡萄牙和西班牙總共17天;西西里島一週;英國和荷蘭10天;最後朋友來義大利一起玩了兩週,才終於結束馬拉松式旅行並回到台灣。
在這些長途旅行中我大多是獨自一人,偶爾在「台灣歐洲交換學生」臉書社團上徵旅伴。我經歷了搭錯火車、錯過飛機、租車自駕事故、衣服被偷、無數次的迷路還有難以計量的孤寂感與徬徨,其實在結束威尼斯東歐的長途旅行時我就已經覺得非常疲憊,但世界之大與美,以及那帶給我的悸動與新知還是不斷吸引我踏上旅途。就算探索未知的興奮感因疲勞而減少,在異國獨旅自由無牽掛的感覺仍然讓人上癮,而一再下訂機票與住宿,一邊喊著好累一邊收拾行囊準備出去玩。
雖然很難說交換回來我改變了什麼,但第一次自己一個人在遙遠的異鄉生活,自己處理簽證、機票、財務、安頓住處、熟悉環境、規劃行程讓我變得更獨立,不只能平靜的面對這些繁瑣而陌生的流程,也更敢於在遇到問題時發問和求助。除此之外,獨旅也磨練與自己相處的能力,讓我認識自己不只堅強,也有脆弱需要陪伴的一面。我沒有如原本所想的熟悉波隆那當地,但透過不趕行程而著重體驗城市氛圍的旅行,我就像搜集了一個龐大的資料庫,對各地的風俗民情都略有認識,我想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還有那些與當地人偶然的相遇與對話也讓我回味無窮。如果以後能有機會,我會很想再去歐洲真正的過生活一段時間。
我真的不想只用風景很美、玩得很爽來告訴想出國的人!雖然這也是部分的事實,但如果可以我會希望我在交換之前知道歐洲不只這樣,除了在大城市可能會被偷被搶,有些街道非常髒臭,還會被歧視中國人的字眼辱罵;城市裡和觀光區很多合法或非法的移工,領微薄的薪水過著辛苦的生活,而我們只是可能加深這種結構的觀光客;短暫的時間、經濟的差距和語言的隔閡有時候會讓人覺得很難接近當地;歐洲的歷史不只是璀燦盛世,而他們可能至今不願面對暴力殘酷的部分。我希望出國交換、旅遊不應該只是享受,而是不帶成見的去瞭解、體會另一個社會和文化,增加對於多元的認識和同理,且事前的準備工作也同樣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