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片名來說,《鬼才之道》不只使用了台灣人最愛的「諧音梗」,更蘊含了「鬼才」和「鬼才知道」兩層的雙關含義;尤其在看完整部電影之後,對於這樣的名稱大概也會覺得只能用「貼切」來形容。儘管是同樣的成長類電影,但透過藉由呈現「後台」,還有陰間的背景設定,《鬼才之道》依舊可以說是一部具有特色的作品,加上老牌演員的亮眼表現,雖然沒有到五星等級,但至少整體的觀影體驗有在期待以上。
《鬼才之道》是一本恐怖喜劇,主角是個在片中連本名都幾乎沒有出現的「同學」,在意外死亡、承載個人意義的物品被丟棄之後,為了不從世界上消失,只能努力成為一位能夠嚇人的厲鬼。但平庸的條件,帶領她來到了一個過氣、幾乎被整個鬼界邊緣化的團隊,而她的成功與否,也將牽動這個團隊所有人的自我價值認定與歸屬。
對我來說,《鬼才之道》會讓我想到兩部電影:動畫《怪獸電力公司》和日本電影《一屍到底》。前者呈現了有別於人類世界的「怪物世界」,後者則是因為呈現了影視製作的「後台」,在當時被稱為是「低成本神片」。回到《鬼才之道》,電影當中建構了一個有別於人間的「鬼界」,他們有著自己的運作規則;而鬼嚇人的方式,則變成一場場的「秀」,背後除了有著嚴密的規劃,這些厲鬼背後甚至有著強大的團隊支撐。
除了類似於「魔法世界」的新宇宙觀,藉由呈現出團隊如何讓一場場的「嚇人秀」能夠達到最佳的效果,《鬼才之道》也將觀眾帶進了表演的「後台」,看見在這個場域所發生的種種「奇觀」;相對於片中關於各種台灣傳說鬼怪的刻畫,這些場景或許更能滿足觀眾的獵奇心態,進而有效提升觀影體驗。
至於不足之處,除了一些明顯的Bug(不是說好有證才會被看到嗎?),還有一些邏輯上可議的部分之外,包含陳柏霖、王淨、張榕容等,電影卡司不只包含許多知名演員,年齡與資歷上有不小的差距,而演戲功力的深淺,也會在對戲的過程當中變得無比明顯。
既然是喜劇,當然就會有一些搞笑的部分,但相對於陳柏霖是真的融入在自己的角色之中,許多角色在表現丑角的同時,卻沒有辦法說服觀眾;光是表現「笑」,片中就有大量「訕笑」、「大笑」,卻變成「尬笑」、「乾笑」、「假笑」的橋段,相信連演員自己都覺得假,更不要說要讓觀眾不出戲了。
至於在比較具有故事性的角色上,飾演配角的張榕容可以說是完勝其他所有角色;不論是情緒堆疊、醞釀,還有詮釋的能力上,都能夠緊緊抓住觀眾的情緒;不只在許多時候把出戲的我重新回到電影當中,也讓她成為我在這部電影裡面最印象深刻,也最喜歡的演員。
包含創意、呈現出觀眾意料之外的「奇觀」,還有老牌演員的亮眼表現,《鬼才之道》儘管在劇情上沒有太大的亮點,卻依舊是一部期待以上的作品;不過因為還是有一些嚇人的場景,不喜歡鬼片、恐怖片的人,可能還是要斟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