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木兒之後 : 1405~2000年全球帝國史( 原文作者 : John Darwin )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全球化的本身就是意識形態上的帝國,或者說全球化的概念蛻變自帝國主義。

帖木兒是突厥人,他打著恢復蒙古帝國的旗號肆虐中歐亞時卻又利用伊斯蘭世界分布的規模,持續擴張帖木兒王朝的勢力範圍。帖木兒到處征戰歐亞大陸並非只是為了擴張領土,有許多似乎以摧毀有意爭奪那條歐亞貿易幹道的對手為主要目的,以便獨攬那條貿易幹道的利潤,因為他的帝國就建立在那些利潤上。(頁35)

1405年之後,曾經稱霸歐亞的帖木兒帝國隨著帖木兒之死分裂凋零,但「帖木兒王朝」模式卻影響整個中世紀末中歐亞(伊斯蘭世界 )的帝國觀,而且歷久未衰。只不過,傳統的農業帝國只聚積土地和人,但歐洲帝國主義的最大特色,則是徵用和剝奪。( 頁51 ) ~ 這像極了掠奪性征服者帖木兒。

本書的世界史觀著眼於遠西、中歐亞和遠東的地理和政治、經濟、軍事、貿易等,緒論從15世紀到21世紀的歐洲(遠西)、伊斯蘭世界(中歐亞)以及儒家文化(遠東)三大勢力的狀態與彼此競爭下的成就。

15世紀的時候,歐洲(遠西)比較像個粗鄙的暴發戶;伊斯蘭世界歐洲(中歐亞)則融合了宗教、法律、上層文學傳統,表現出超越民族畛域的鮮明特色;儒家文化(遠東)以中國明朝為代表,當鄭和於1431年最後一次下西洋之後,中國與外界的接觸變少且拒外。延伸至15世紀末到16世紀,世人的眼光全聚焦在被發現的美洲新大陸,歐洲(遠西)轉身背向中歐亞,浩浩蕩蕩地開啟長程貿易之旅,其中以葡萄牙為首。

葡萄牙人憑藉著航海本事早在1460年代就已經找到通往印度的路線。葡萄牙人並非閒閒沒事就愛到處冒險的,之所以進入亞洲海域是因為西非的黃金貿易~西非黃金被帶往地中海和近東(中歐亞?),以及當時的非洲國家的眼界認為,只有撒哈拉沙漠才是通往亞洲市場的真正要道。因為以上2個關鍵因素,讓葡萄牙的海上勢力伸進印度洋,並且為了壟斷胡椒貿易而成立葡屬印度。

帖木兒死後約100多年~1519年,落敗的王公巴伯爾帶著約1500人的軍隊來到北印度平原,在帕尼帕特之役打敗統治北印度的穆斯林王朝~德里蘇丹,其統治者逃往東印度,接受舍爾沙的庇護。1539~1540年間,舍爾沙又將胡馬雍(巴伯爾之子)趕出印度。1555年,巴伯爾之孫阿克巴才打下蒙兀兒帝國的真正基礎,一直到17世紀初,除了南印度外,幾乎整個印度次大陸都是蒙兀兒帝國的版圖。此時的人口數約6000萬到1億,豐饒的土地更有「肥沃月彎」之稱,更是當時的貿易大國,輸出大量食品、棉織品、菸草、糖、靛藍染料等,製造業的最高產量遠超過歐洲。另外,蒙兀兒帝國的所有大城,可見到前來經商、行醫、當工匠的歐洲人身影。印度商人和工匠可能就是現代初期國際貿易成長的大功臣之一。

印度可能是現代史上最引人注目的帝國主義擴張之例。1820年時,英國人已經成為印度次大陸的最大勢力。英屬東印度公司掌控貿易並帶來源源不絕的收入,而日益龐大的公司行政體系產生大量的職缺,於是便聯合印度當地盟友,開始將王朝轉化為魁儡帝制。英國入主印度的關鍵,實際上是印度的開放,以及金融、商業活動的複雜先進,並非印度的落後與怠惰。印度之於英國是一門事業、一家公司。

印度號稱亞洲第三大國,然至今仍未擺脫殖民帝國遺留的主權、政體、經濟問題。2018年,拜美中貿易戰之賜,美國成為印度最大貿易夥伴。2023年,印度成為人口第一大國,而且25歲以下人口佔印度總人數的40%以上。

然後,2年前,我的資金單筆投入印度基金,目前投資報酬率超過50%。

我很喜歡《莊子‧養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也喜歡《孟子·盡心篇下》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喜歡讀著讀著而茅塞頓開的時候,那種究竟的快樂。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新興的東南亞與南亞國家集結海域流通串聯的同時,橫渡孟加拉灣正攪動著至少5億人的生活。
同樣也是台南子弟、身為漢生病患者的丙丁,他體內躁動的靈魂,是否也同樣面臨天下無容己之身的狂亂而尋求解脫?
沒有安倍晉三的未來呢?後安倍時代政治領導人對國家安全的看法......
我們因為愛著家人或愛著自己而努力工作賺錢;其中,努力工作是活動,而起心動念則是愛。
要說用「勇闖天涯」這樣老派而簡潔的名詞來形容本書所呈現出來的隨想移動狀態,似乎太籠統了。作者為「旅行」和「迷路」釋出「換個地方生活」和「隨機體驗感受」的說明。
人類的愛,與生俱來,親情、友情和戀情就是愛的存在佐證 ~「沒有愛做為錨,我便開始漂流。」(頁037)
新興的東南亞與南亞國家集結海域流通串聯的同時,橫渡孟加拉灣正攪動著至少5億人的生活。
同樣也是台南子弟、身為漢生病患者的丙丁,他體內躁動的靈魂,是否也同樣面臨天下無容己之身的狂亂而尋求解脫?
沒有安倍晉三的未來呢?後安倍時代政治領導人對國家安全的看法......
我們因為愛著家人或愛著自己而努力工作賺錢;其中,努力工作是活動,而起心動念則是愛。
要說用「勇闖天涯」這樣老派而簡潔的名詞來形容本書所呈現出來的隨想移動狀態,似乎太籠統了。作者為「旅行」和「迷路」釋出「換個地方生活」和「隨機體驗感受」的說明。
人類的愛,與生俱來,親情、友情和戀情就是愛的存在佐證 ~「沒有愛做為錨,我便開始漂流。」(頁037)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當猶大王國在主前586年被巴比倫滅國之後。一個新的諸侯:居魯士( 又譯:古列),開始領導波斯,從原本的一個小部落,先後攻佔瑪代帝國與巴比倫帝國,後來也成為歷史上第一個橫跨歐、亞、 非的巨型帝國。居魯士以懷柔政策聞名於歷史,被擄的猶大餘民終於被允許回到巴勒斯坦,重新建立他們的家園以及恢復崇拜儀式……
Thumbnail
歷史上的大帝國,到鼎盛之時,有時不會繼續擴張,相反地,反而有可能主動立下規矩,禁止本國擴張。 例如羅馬帝國的創始人屋大維,明確為後繼者提比留立下指示:「帝國版圖應限於既有疆界之內」。 或者明太祖朱元璋在局勢大定之後,直接頒布十五個周遭鄰國為「不征之國」,並且斥責後代子孫不可妄興刀兵。
Thumbnail
《權力與王座》是一本深入探討中世紀歷史的書籍,著重於介紹各種文化層面及時代重要人物。書中內容包括主權國家、修士與騎士文化、商人、建築工、航海家、宗教革命等內容,對於理解中世紀歷史有很大的幫助。
Thumbnail
說到拜占庭的名王,大家可能會想到「恢復古羅馬光榮」的查士丁尼一世(Ιουστινιανός Α´)、擊敗薩珊王朝卻慘敗給伊斯蘭的希拉克略(Φλάβιος Ἡράκλειος)、痛擊保加利亞人的「保加利亞屠夫」巴西爾二世(Βασίλειος Β΄),以及在拜占庭幾乎滅亡的時刻,讓拜占庭鳳凰涅槃的阿列克
Thumbnail
在拜占庭滅亡以後,東正教最強大的國家,莫斯科大公國(未來俄羅斯的前身),更加汲汲營營於宣稱自己是拜占庭帝國的繼承者。比較有說服力的論據,包括: 一、留里克王朝的伊凡三世娶了拜占庭最後一個王朝的公主索菲亞為妻。所以一直到十六世紀末費奧多爾一世絕嗣為止,莫斯科大公國的統治者都從母系上與拜占庭沾親帶故。
Thumbnail
那個勵志的故事背景 慕塔芝·瑪哈出生在一個波斯家庭,曾祖父因為很早就過世,導致家道中落,眼看著波斯是待不下去了,為了謀求生存祖父米爾札·基亞斯,所以就家帶眷一路南下到印度發展,沒想到靠著米爾札·基亞斯的超強經商貿易,從乞丐到丐幫幫主,又從幫主升級到鎮長,又過不久城鎮幾乎都發大財,蒙兀兒王朝第三任皇
Thumbnail
土耳其國父凱末爾,他的姓氏「阿塔圖克」(Atatürk)是土耳其國會在1934年為了致敬他的功績授予的。「Ata」在土耳其語裡的意思是父親,türk就是土耳其。換言之,「阿塔圖克」=「土耳其之父」。 因此,凱末爾的姓氏就已經尊爵不凡地宣稱他是「土耳其國父」。用美國史來假設性比喻,就像是喬治華盛
Thumbnail
前言 每個前年已久的帝國終將有殞落的一日,樹立千年的埃及帝國也不例外,在經營這個尼羅河企業時候,曾有一個希臘聯邦城~馬其頓開掛的辣個男輪~亞歷山大, 一人之力打敗雅典與斯巴達,一舉滅掉了強大的波斯帝國,也滅了埃及這個古老的帝國,若不是人的體力有限,甚至要越過印度河並吞掉印度也有可能,成為史上
Thumbnail
也就因為如此,筆者必須說,以國家戰略的角度觀來看,不去在乎那些從來就與大學無緣的中下層同胞,而以中產階級以上的視角去看,絕對會出事。問題是,在乎就得做些甚麼,很多政策是抵觸我們那年代,包括筆者在內的自由經濟市場觀點。 亞歷山大大帝強在哪?要從他父親菲利浦,馬其頓之王開始談起,但長話短說,筆者大致說
當猶大王國在主前586年被巴比倫滅國之後。一個新的諸侯:居魯士( 又譯:古列),開始領導波斯,從原本的一個小部落,先後攻佔瑪代帝國與巴比倫帝國,後來也成為歷史上第一個橫跨歐、亞、 非的巨型帝國。居魯士以懷柔政策聞名於歷史,被擄的猶大餘民終於被允許回到巴勒斯坦,重新建立他們的家園以及恢復崇拜儀式……
Thumbnail
歷史上的大帝國,到鼎盛之時,有時不會繼續擴張,相反地,反而有可能主動立下規矩,禁止本國擴張。 例如羅馬帝國的創始人屋大維,明確為後繼者提比留立下指示:「帝國版圖應限於既有疆界之內」。 或者明太祖朱元璋在局勢大定之後,直接頒布十五個周遭鄰國為「不征之國」,並且斥責後代子孫不可妄興刀兵。
Thumbnail
《權力與王座》是一本深入探討中世紀歷史的書籍,著重於介紹各種文化層面及時代重要人物。書中內容包括主權國家、修士與騎士文化、商人、建築工、航海家、宗教革命等內容,對於理解中世紀歷史有很大的幫助。
Thumbnail
說到拜占庭的名王,大家可能會想到「恢復古羅馬光榮」的查士丁尼一世(Ιουστινιανός Α´)、擊敗薩珊王朝卻慘敗給伊斯蘭的希拉克略(Φλάβιος Ἡράκλειος)、痛擊保加利亞人的「保加利亞屠夫」巴西爾二世(Βασίλειος Β΄),以及在拜占庭幾乎滅亡的時刻,讓拜占庭鳳凰涅槃的阿列克
Thumbnail
在拜占庭滅亡以後,東正教最強大的國家,莫斯科大公國(未來俄羅斯的前身),更加汲汲營營於宣稱自己是拜占庭帝國的繼承者。比較有說服力的論據,包括: 一、留里克王朝的伊凡三世娶了拜占庭最後一個王朝的公主索菲亞為妻。所以一直到十六世紀末費奧多爾一世絕嗣為止,莫斯科大公國的統治者都從母系上與拜占庭沾親帶故。
Thumbnail
那個勵志的故事背景 慕塔芝·瑪哈出生在一個波斯家庭,曾祖父因為很早就過世,導致家道中落,眼看著波斯是待不下去了,為了謀求生存祖父米爾札·基亞斯,所以就家帶眷一路南下到印度發展,沒想到靠著米爾札·基亞斯的超強經商貿易,從乞丐到丐幫幫主,又從幫主升級到鎮長,又過不久城鎮幾乎都發大財,蒙兀兒王朝第三任皇
Thumbnail
土耳其國父凱末爾,他的姓氏「阿塔圖克」(Atatürk)是土耳其國會在1934年為了致敬他的功績授予的。「Ata」在土耳其語裡的意思是父親,türk就是土耳其。換言之,「阿塔圖克」=「土耳其之父」。 因此,凱末爾的姓氏就已經尊爵不凡地宣稱他是「土耳其國父」。用美國史來假設性比喻,就像是喬治華盛
Thumbnail
前言 每個前年已久的帝國終將有殞落的一日,樹立千年的埃及帝國也不例外,在經營這個尼羅河企業時候,曾有一個希臘聯邦城~馬其頓開掛的辣個男輪~亞歷山大, 一人之力打敗雅典與斯巴達,一舉滅掉了強大的波斯帝國,也滅了埃及這個古老的帝國,若不是人的體力有限,甚至要越過印度河並吞掉印度也有可能,成為史上
Thumbnail
也就因為如此,筆者必須說,以國家戰略的角度觀來看,不去在乎那些從來就與大學無緣的中下層同胞,而以中產階級以上的視角去看,絕對會出事。問題是,在乎就得做些甚麼,很多政策是抵觸我們那年代,包括筆者在內的自由經濟市場觀點。 亞歷山大大帝強在哪?要從他父親菲利浦,馬其頓之王開始談起,但長話短說,筆者大致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