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如同學習音樂、繪畫、人文、史地、醫學⋯等各科門的相同方式,開始來學習「愛」。
作者先確立「愛」是一門藝術,並解釋既然是藝術,就得要求知識(理論)同時也得要求努力(實踐)。換句話說,「愛」是有它的理論脈絡與實踐方法的。如此看來,具備「愛」就像具備一門學問一樣,並不容易,除了必需認知「愛」的本身是種能力訓練之外,還要具備當代思維相對的科學概念。
作者本具備社會經濟學背景,他從社會群體現象理論探討「愛」。
關於社會的,他認為人一出生就被拋至一個不確定和開放的處境之中。這時候,唯有過去的事情是確定的,而對於未來,只有死亡是確定。(頁053)生存於自然界和社會群體中的人們,因無奈於不確定的未來而引起分離焦慮,這種無依無侍之感,迫使人從眾,以免孤立於社會制度之外。也可以說,從眾和社會結為一體使人有了「愛的能力」。
關於經濟的,「愛」可以說是一種活動,而活動的動機則驅使人創造或生產。簡單類比現代社會~我們因為愛著家人或愛著自己而努力工作賺錢;其中,努力工作是活動,而起心動念則是愛。
藝術的本身是細緻入微,注重細節才得以成就完美。在身為一個人的生命存續期間,培養愛的能力的同時,其實正是人格發展過程。它很困難,所以需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