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曾經被挖角過
當年第二個主修課程比較活潑歡樂,有比較多實習課,還差一點被堆了第三個主修的坑🤣。鍵盤家族除了練都練不完的大魔王鋼琴獨奏、合奏之外,系所還有管風琴與大鍵琴,觸鍵跟音色都相距甚遠。
當年跟大鍵琴的緣分僅止於必修課程的數字低音實作課;反倒跟管風琴的糾葛比較深:它不是必修,但我也忘了這一段緣分怎麼被牽起來的(謎~應該是有人不甘寂寞吧?)
總之我不但彈過,而且還跟過兩個老師🤔。有趣的是,兩個老師都極力遊說我去考主修(差點心癢難耐,畢竟才短短彈了不到幾個月,居然被說有天份,(我看這也是人生唯一一次被挖角的虛榮心吧🙄);總之幫我踩住煞車的原因,主要還是怕再來第三個主修,可能美事未成之前,就會被第一個主修老師逐出師門🤣,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曾經發生過一件小插曲潑了我一桶冷水將我的熱情降了溫,提醒我自己:天才不是這麼好當滴~~:維也納有很多有名的教堂,裡面在做禮拜的時候都會有人彈管風琴,學校老師或程度比較好的學生都有在不同的教堂演出。第一個老師有次居然問小菜鳥的我可不可以在做禮拜的時候去幫他的忙,控制樂器的音栓(轉換成大家較聽得懂的人話,就是控制樂器的音量與音色的琴僮)?可能是想要藉由教堂的力量感召他頑冥不靈的學生?說真的那個氛圍真的感人,只不過,當下一恍惚,在兩個重要的段落一時手殘(或腦殘)拔錯栓子,就⋯⋯大小聲互換🤣,雖然老師神手光速解救我,但當下真的覺得上帝也哭泣。
*****************************************************
藉網路的發達之便耳資訊量爆炸,當中一項不易踩雷的主題就是美食交流,大家秒變吃貨,門檻更高的就是老饕。要養成這種專業,
除了經驗的累積與金錢的後盾外,最重要的就是品嚐美食囉;而音樂品味的養成,也是有類似的模式:除了前兩個條件相同之外,另外一個就是餵養耳朵聽好聽的音樂。
對於美食家來講,有些必要的條件根本提都不用提,想都不用想;對音樂的美學家來講也是類似,甚至在培養業界很重視的「個人風格」時,有些條件依然不可妥協。記得在音樂院讀書時,有一次問老師說:如何培養個人個人風格?一向有問必答的老師一臉狐疑,一副不知道我在鬼扯什麼的表情看著我,隔了好久才回我說:等你把我教你的這些音樂的要素規則都作對後,個人風格就出來了🤣⋯⋯
*技巧要練、耳朵要養~音樂家好忙
*民以食為天,很多老師也愛用做菜的比喻來提點學生,曾聽過鋼琴老師在警告不夠認真的學生說:不要端一盤沒有熟的菜上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