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的第一支程式交易策略正式在 2024W38(9/18)上線,經過近三週(中間因颱風假休市的關係,實際僅 11 個交易日)的執行後,在操作過程中便已經發現幾個能夠優化策略績效的細節,將透過這篇文章一併分享。
關於〈程式交易手札〉專欄詳細介紹,可參閱此篇文章
由於這篇文章是關於第一支策略(以下稱「趨勢改變策略」)的首篇文章,底下先來說明目前已上線的「趨勢改變策略」交易邏輯為何。
台股上市櫃公司,並剔除 ETF、ETN、存託憑證等特殊標的
以全現股進行 long-only(只做多不做空)交易
回顧一下過去三週(W38-W40)「趨勢改變策略」績效表現,到目前為止可說是平平無奇。主要因為策略剛上線的前幾個交易日仍持有大量現金,尚在等待策略產生訊號以佈建部位。
截止 10/4,已將絕大部分現金投入建構部位,合計持有共 15 檔個股。預計在進入 W41 後,將開始隨市況出現較大波動(10/07 總權益即增長 2%)。
接下來就進入到本篇文章重點,也就是標題「延後停損更有彈性,優化停損條件後回測績效顯著提升」。
策略於 9/23 產生的訊號中,出現了矽瑪(3511)這檔標的,筆者隨即在均價 34.42 元建立部位。然在接下來幾天裡,股價開始出現回檔,並在 9/27 跌破未實現損益 <-10% 的價位,因此筆者遵照策略訊號,在尾盤以均價 30.55 元出清持股。
然而隔天矽瑪開盤後一路上漲,並在尾盤以大紅 K 漲停作收(10/8 撰文當下矽瑪又是一根大紅 K 漲停板...),我便開始思考設定 -10% 作為停損標準是否不太合適。
原因為台股目前每日的跌幅限制即為 -10%,有時因系統性風險上升或大盤資金流出,導致市場內所有個股應聲下跌,此時 Portfolio 內可能會有大量個股碰觸到停損線(尤其是剛建立部位的個股),然而在單日出現大跌後,台股卻經常在隔天或幾天內出現跌多反彈,反而可能會出現提前砍掉部位的狀況出現。
因此我重新設計停損機制,將原先停損出場融合上述出場邏輯 4.(即跌破均線後再跌破關鍵價格出場),擴大其條件,改為「跌破均線或達到停損價格後,再跌破關鍵價格出場」:即價格跌破均線或是觸碰到停損價後,將該價格設為關鍵價格,若再次跌破則賣出。也就是標題所寫的「避免假跌破的延後停損」。
以此出場邏輯調整系統並重新進行回測後,得到以下結果:
能夠發現權益曲線在 Drawdown 沒有明顯惡化的狀況下得到一定程度的優化,驗證了配合避免假跌破的延後停損應該是不錯的賣出策略。(但仍可看出整體趨勢改變策略在 Drawdown 的控制上仍有進步空間)
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將策略上線後,確實能夠從實際交易的過程中得到優化策略的點子。目前也還有包含逐漸感受到因策略持股數較多導致管理部位較為繁瑣,以及如何控制現金水位以確保有足夠資金買進更有上漲潛力的標的,都是接下來希望能夠陸續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