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浮動船塢等待檢視整備的愛荷華號戰艦
哥倫比亞號輕巡洋艦停靠在ABSD-1船塢內
一艘正在駛入船塢內的美軍戰艦
每個艙段造型類似於「凹」字形,採用鋼結構,重3850噸,長度約28.3米,高約22.9米,最大起重能力為10000噸,艙內有4個壓載艙,注入海水後可半潛入海里,當多個類似艙段組合在一起後就有能力承載萬噸級戰艦。
組裝完成的浮動船塢由中央指揮台指揮,船塢內有發電站、木工、機工等操作車間,有1個15噸的行走起重機,6個牽引絞盤,以及其他維修所需的設備、材料等等,船塢船員配置690名。
在使用的時候船塢需要根據待維修的艦船吃水深度往壓載艙內注入對應的海水,然後艦船從船塢後方駛入,藉助拖船、絞盤等停在船塢的中軸線上,船塢工作人員用纜繩固定艦船,然後排出壓載艙海水讓船塢上浮,如此便能像常規干船塢一樣繼續維修操作,完成工作後船塢再次注水下沉,被維修船隻自行駛離。
AFDB-3上配備的15噸大型起重機
ABSD-1在1943年5月投入使用,其實一開始只安裝了8節艙段,組裝過程中還發生過事故,導致13名水手溺亡,另外2節艙段在1944年4月完成組裝。美軍在1945年4月後決定將ABSD-1派駐到菲律賓,它在同年7月抵達,不過此時二戰已經走向結尾,因此它在這裡沒有發揮多大的作用。
ABSD-1在菲律賓待到第二年,它和很多其他裝備一樣被歸入預備役,11月被拖入珍珠港,1952年因為戰事被重新啟用,1955年再次退役,後來有5個艙段拖到菲律賓使用了十幾年。
放置在船塢內的西維吉尼亞號戰艦。
停泊於阿德默勒爾蒂群島的ABSD-2船塢
ABSD-1浮動船塢在服役期間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它先後維修過西維吉尼亞戰列艦、哥倫比亞號輕巡洋艦等戰艦,保障了盟軍艦隊戰鬥力。
二戰期間美國建造了ABSD-1到ABSD-7等多艘浮動船塢,它們大多使用或服役到8、90年代,是美國龐大海軍的重要保障設備。
(部分內容參考於網路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