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三身者,法身、報身、應 (化) 身也。云:大圓鏡智配當法身者,謬言也。以彼不知「轉識成智」之理故,妄以滅除阿賴耶識中有漏種子,見於如海面風平浪靜、湛瀅無波之業相,即執此白淨無垢之阿賴耶識、為轉依、名大圓鏡智,遽而謬言:此白淨無垢 (菴摩羅) 識、即是真如,故而,大圓鏡智、應配當法身云云。六祖壇經機緣品第七:
僧智通,壽州安豐人,初看《楞伽經》約千餘遍,而不會三身四智,禮師求解其義。
師曰:「三身者:清淨法身,汝之性也;圓滿報身,汝之智也;千百億化身,汝之行也。」
⋯
復偈曰:
「大圓鏡智性清淨,平等性智心無病,
妙觀察智見非功,成所作智同圓鏡;
五八六七果因轉,但用名言無實性,
若於轉處不留情,繁興永處那伽定。」
頓悟入道要門論:
問:「束四智、成三身者,幾個智共成一身?幾個智獨成一身?」
答:「大圓鏡智、獨成法身;平等性智、獨成報身;妙觀察智與成所作智、共成化身。」
2
「轉識成智」者,以在阿賴耶識烏雲之上,恆有如日光遍照之清淨法界,方能以其光輝之照澍,將烏黑之雲、轉為潔淨之雲,亦即,轉阿賴耶識為大圓鏡智、轉末那識為平等性智、轉意識為妙觀察智、轉前五識為成所作智之意也。
透出阿賴耶識曰無上,是謂如;清淨法界、即是真如。
是以,清淨法界配當法身,大圓鏡智配當自報身,平等性智配當他報身,妙觀察智、成所作智配當應 (化) 身。
「轉識成智」者,猶如光明遍照之虛空,雖遍入紜蔚諸色、不相捨離,而不為色過之所染污;如是,清淨法界、雖遍入一切眾生闇蔽心識,由真實故、不相捨離,卻不為彼習氣過惡之所染污,亦更無有真如、無明互熏之事。
月溪法師講楞伽經卷一下:
法界體性智、是普遍體,光明遍照,將阿賴耶識轉為大圓鏡智、末那識轉為平等性智、第六識轉為妙觀察智、前五識轉為成所作智。
法界體性智、是遍滿虛空、無所不在,名法性土,譬如太陽一樣;大圓鏡智、是我們的思想,無所不有、周圍無際,名自受用土;平等性智、是我們起一個思想,名他受用土;妙觀察智、成所作智、是隨思想的變化,名變化土。
法界體性智、名法身,即自性身;大圓鏡智、名自報身,即自受用身,是不起思想;平等性智、名他報身,即他受用身,是起思想。自報身、他報身,總名報身。妙觀察智、成所作智、名應身,即變化身。
法身是如如不動、絕對的,叫做真如;報身、及應身,指思想不起、起,隨思想變化,叫做本身人格。
真如有念、是有知有覺,即法界體性智;無始無明無念、是無知無覺,即菴末羅識。
佛說佛地經:
爾時,世尊告妙生菩薩:「妙生!當知:有五種法、攝大覺地。何等為五?所謂:清淨法界、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
妙生!當知:清淨法界者,譬如虛空,雖遍諸色種種相中,而不可說有種種相,體唯一味;如是,如來清淨法界,雖復遍至種種相類所知境界,而不可說有種種相,體唯一味。
又如虛空,雖遍諸色、不相捨離,而不為色過所染污;如是,如來清淨法界,雖遍一切眾生心性,由真實故、不相捨離,而不為彼過所染污。
又如虛空,含容一切身、語、意業,而此虛空、無有起作;如是,如來清淨法界,含容一切智所變化、利眾生事,清淨法界、無有起作。
又如空中,種種色相、現生現滅,而此虛空無生無滅;如是,如來淨法界中,諸智變化、利眾生事、現生現滅,而淨法界無生無滅。
又如空中,種種色相、現增現減,而此虛空無增無減;如是,如來淨法界中,顯示如來甘露聖教、有增有減,而淨法界無增無減。
又如空中,十方色相、無邊無盡,是虛空界無邊盡故,而此虛空無去無來、無動無轉;如是,如來淨法界中,建立十方一切眾生、利益安樂種種作用、無邊無盡,清淨法界無邊盡故,而淨法界無去無來、無動無轉。
又如空中,三千世界、現壞現成,而虛空界無壞無成;如是,如來淨法界中,現無量相、成等正覺,或復示現入大涅槃,而淨法界非成等覺、非入寂滅。
又如依空,種種色相、壞、爛、燒、燥、變異可得,而虛空界非彼所變、亦無勞弊;如是,依止如來淨界、眾生界內,種種學處、身、語、意業、毀犯可得,而淨法界非彼變異、亦無勞弊。
又如依空,大地、大山、光明、水火、帝釋、眷屬,乃至日月、種種可得,而虛空界非彼諸相;如是,依止如來淨界,戒蘊、定蘊、慧蘊、解脫、解脫智見、諸蘊可得,而淨法界非彼諸相。
又如空中,種種因緣、展轉生起,三千大千無量世界、周輪可得,而虛空界無所起作;如是,如來淨法界中,具無量相諸佛眾會、周輪可得,而淨法界無所起作。
⋯
妙生菩薩復白佛言:「何等、菩薩受用和合、一味事智?」
佛告妙生:「證得無生法忍菩薩,由彼菩薩無生法中,得忍解時,對治二想,由遣自他、二種想故,得平等心;從此已上,彼諸菩薩、自他異想、不復現前,受用和合、一味事智。」
⋯
「復次,妙生!譬如種種大小眾流,未入大海,各別所依,異水、少水、水有增減,隨其水業、所作各異,少分依持水族生命;若入大海,無別所依,水無差別、水無限量、水無增減,所作業一,廣大依持水族生命。
如是,菩薩若未證入、如來清淨法界大海,各別所依,異智、少智、智有增減,隨其智業、所作各異,少分眾生成熟善根、之所依止;若已證入、如來清淨法界大海,無別所依,智無差別、智無限量、智無增減,受用和合、一味事智,無量眾生成熟善根、之所依止。」
爾時,世尊而說頌曰:
「一切法真如,二障清淨相,
法智彼所緣,自在無盡相;
普遍真如智,修習證圓滿,
安立眾生二,諸種無盡果。
身語及心化,善化方便業,
定及總持門,無邊二成就;
自性法受用、變化差別轉,
如是淨法界,諸佛之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