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問答 (22)「四身」出自何處?

更新於 2024/10/11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佛地經論卷第六:

經曰:

爾時,妙生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為獨如來於淨法界、受用和合、一味事智?而諸菩薩亦能如是?」

佛告妙生:「菩薩亦能受用和合、一味事智。」

論曰:

今,依「受用和合、一味事智」為問。

前,辯佛地,但說:如來清淨法界、「體唯一味」;佛鏡智等,於中、受用和合、一味「無動無作」。

妙生菩薩意疑:此事、為唯如來?亦通菩薩?故作此問。

或,前但說:有五種法、攝大覺地。清淨法界、「體唯一味」;鏡智、依此緣此而生,無分別故,亦唯一相;平等性智,通緣真如、離二分別,亦唯一相;其餘二智,為饒益他,亦依真如、無異分別,亦唯一相。

如是,唯佛「受用和合、一味事智」,應不通餘?為欲審定,故作此問。

此中、既言:於淨法界,受用和合、一味事智,證知:於餘,無有受用和合、一味智。

能受用、所應受用和合、一味真如境界,故名「受用」;共同一事,故名為「和」:雖同一事,或復離別,為顯於中、常不離別,故復言「合」。所緣、能緣、平等平等,畢竟和合、不離別故。

「味」者,堅實,即所受用、所緣法界、真如一味;「事」謂事用;「智」者,即是能受用智,正取鏡智、平等性智,兼取餘二,多緣真故。

或,「一味」者,能受用智,無分別故;「事」者,是果,緣淨法界、而生起故。

或,能受用、即是捨受,無苦無樂、平等一類,故名「一味」;「事」者,果也,即此相應、圓鏡智等,由彼力生,故名彼果。

或,是行捨無功用相,於一切處,一味而轉、能受用智,說名「事智」。

或,「智」、自能領受己體,故名「受用」,自他二種、分別無故,說名「一味」;「事」者,果也,從眾因緣,遠離二想,恒時轉故。

(評曰:

清淨法界、即自性身。菩薩證入清淨法界,於無生法中、得忍解時,悟得此身;此中,大圓鏡智不預也。

「受用、和合」,即受用、變化二身。菩薩證入清淨法界之大海、一味旃檀之稠林時,廣大依持、此海中水族生命,平等受用、此林中樹葉花果,以清淨法界之光明、照澍熙澤,轉諸惑識、為瑩透諸智,轉諸煩惱、為慈悲喜捨,即是「轉識成智」;故而,大圓鏡智配當自受用身,平等性智配當他受用身,妙觀察智、成所作智配當變化身也。

此諸四智,平等一味,故曰「一味事智」。)

佛地經論卷第七:

經曰:

「自性法受用、變化差別轉。」

論曰:

「自性、法」者,即是如來初自性身,體常不變,故名「自性」;力、無畏等、諸功德法、所依止故,亦名「法身」。⋯

又,「法身」者,究竟轉依、「真如」為相,一切佛法、平等所依,能起一切自在作用,一切白法增上所顯,一切如來平等自性,微妙難測,滅諸分別、絕諸戲論,故,《契經》言:「諸佛法身、不應尋思,非尋思境,超過一切尋思戲論。」

諸經皆說:「清淨真如、為法身故。」

《讚佛論》說:「如來法身、無生滅故。」《莊嚴論》說:「佛自性身、本性常故。」《能斷金剛般若論》說:「受持演說、彼經功德,於佛法身、為證得因,於餘二身、為生因故。」

諸經論說:「究竟轉依、以為法身。」「轉依」、即是清淨真如,非對治道;故知:法身、唯淨法界、真如為性。

《莊嚴論》說:「大圓鏡智、是受用佛。」《攝大乘》說:「轉諸轉識,得受用身。」然說:轉去阿賴耶識、得法身者,此說:「轉去」第八識中「二障種子」、「顯得」清淨轉依法身,非說「鏡智」,以說鏡智、是受用故。

又,受用身、略有二種:一、自受用,三無數劫、修所成故;二、他受用,為諸菩薩、受法樂故。是故,四智相應、共有、及一分化為受用身。

經論皆說:化身、為化地前眾生現種種相;既是地前眾生境界,故知非是真實功德,但是化用。

(評曰:

自性身、即法身,自受用身、即自報身,他受用身、即他報身,變化身、即應 (化) 身;故知,云:以大圓鏡智配當法身者,謬言也。

如是,菩薩若未能證入清淨法界、悟得法身時,即不能以其光明之照澍,轉變阿賴耶識、得成大圓鏡智;以是可知:獨以「轉去」阿賴耶識中有漏種子,見於如海面風平浪靜、湛瀅無波之業相,而執此白淨無垢 (菴摩羅) 識、便是「轉依」、即謂「轉得」真如者,亦謬言也。)

成唯識論卷第十:

又,自性身、依法性土,雖此身土、體無差別,而屬佛法、相性異故;此佛身土、俱非色攝,雖不可說形量小大,然隨事相、其量無邊,譬如虛空、遍一切處。

自受用身、還依自土,謂圓鏡智、相應淨識,由昔所修、自利無漏純淨佛土、因緣成熟,從初成佛、盡未來際,相續變為、純淨佛土,周圓無際、眾寶莊嚴,自受用身、常依而住;如淨土量、身量亦爾,諸根相好、一一無邊,無限善根、所引生故,功德智慧、既非色法,雖不可說形量大小,而依所證、及所依身,亦可說言、遍一切處。

他受用身、亦依自土,謂平等智、大慈悲力,由昔所修、利他無漏純淨佛土、因緣成熟,隨住十地菩薩所宜、變為淨土,或小、或大、或劣、或勝、前後改轉,他受用身、依之而住;能依身量、亦無定限。

若變化身、依變化土,謂成事智、大慈悲力,由昔所修、利他無漏淨穢佛土、因緣成熟,隨未登地有情所宜、化為佛土,或淨、或穢、或小、或大、前後改轉,佛變化身、依之而住;能依身量、亦無定限。

avatar-img
0會員
50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