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cast 生死思辨 EP23|龍德上師:惡心傷人亦傷己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一切善惡的根本是自己的心,應當捨棄惡心劣意,生起慈心善意。

「貪心」,概括而言指的是對別人所擁有的人、事、物等產生非分之想,不滿足於自己所擁有的一切。例如:貪財、貪名、貪他人之配偶、貪他人的工作成果…...。

貪心的過患極為嚴重!很多人常會因為一念的貪心,而失去分寸與做事的準則,犯下無法挽回的錯誤。

若能斷除貪心,可以投生在富貴之家,權利、財富具足,並且不會有人因此起了搶奪之心。


● 精彩段落

龍天不虧善心人,只怕修行心不真!

本集內容可見:《佛王誓約》第168頁。

🎧前往收聽:https://bit.ly/3XXzgU2


raw-image


─────────────────

Podcast【生死思辨】──觀音山播客節目

https://sndn.link/fazang

你準備好迎接生死了嗎?不管你忽略或正視死亡,都無法真正地克服它,必須要透過不斷地練習,讓你的心為下一個未知旅程,做好準備。

「生死思辨」Podcast,節目內容為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西方極樂淨土祈願文》珍貴法義教授,為求生淨土必修的重要教法之一!

─────────────────


● 觀音山 佛法課程

◦ YouTube:《西方極樂淨土祈願文》法義教授

https://bit.ly/40ACA8p

◦ 教材:《佛王誓約》

https://reurl.cc/V6782R

◦ 主講 /作者:龍德嚴淨仁波切 (龍德上師)

https://www.fazang.org/guru

◦ 觀看影音版,訂閱🔎觀音山法藏YouTube

http://bit.ly/2GTXL0b

◦ 龍德上師TikTok

https://www.tiktok.com/@lungdurinpoche


▰▰▰▰▰▰▰▰▰▰▰▰

【觀音山 龍德上師】

殊勝傳承|https://www.fazang.org/guru

YouTube頻道訂閱 | https://www.youtube.com/@LungDuRinpoche

TikTok關注成為粉絲| https://www.tiktok.com/@lungdurinpoche

Facebook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LungDuRinpoche

X(Twitter)跟隨| https://x.com/LungDuRinpoch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觀音山吉祥洲的沙龍
42會員
4.3K內容數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學佛修行的人,要懂得把握機會來修福修慧。因為學佛的慧命並不一定長長久久,有時候是很短暫,這與每個人結的佛緣有關。不管過去生結的緣如何,今生有幸接觸佛法,就要用心地深結佛緣。」修行主要是修福和修慧二類:孝順父母、布施供養、做利益他人等,屬於修福;念佛、拜懺、打坐、聽開示、讀佛經,減少煩惱,屬於修慧。
2025/05/10
長壽佛證得生命的永恆而無死,證得自性,與佛性無二無別,證得你的本性永恆無死,自性不生不滅、永恆安住的。如果能夠契入,跟佛相應就悉地無二無別,當然你是永恆無死,它的修行是在這裡。色身壞了以後,此身報盡,你的自性到佛國剎土,或者安住涅槃的境界中。修長壽,這是真正的長壽。
Thumbnail
2025/05/10
長壽佛證得生命的永恆而無死,證得自性,與佛性無二無別,證得你的本性永恆無死,自性不生不滅、永恆安住的。如果能夠契入,跟佛相應就悉地無二無別,當然你是永恆無死,它的修行是在這裡。色身壞了以後,此身報盡,你的自性到佛國剎土,或者安住涅槃的境界中。修長壽,這是真正的長壽。
Thumbnail
2025/05/09
母親節是個重要且溫馨的節日。我們每個人都有母親,才來到這個世界上,所以母親對我們而言,是我們出現在這個世間的本源處。所以大家在母親節的時候,應該有所感念。感念倒不一定就是跟很多人一樣,一定要請母親吃大餐,還要切蛋糕、吹蠟燭,或用其他傳統常見的方式來慶祝母親節。
Thumbnail
2025/05/09
母親節是個重要且溫馨的節日。我們每個人都有母親,才來到這個世界上,所以母親對我們而言,是我們出現在這個世間的本源處。所以大家在母親節的時候,應該有所感念。感念倒不一定就是跟很多人一樣,一定要請母親吃大餐,還要切蛋糕、吹蠟燭,或用其他傳統常見的方式來慶祝母親節。
Thumbnail
2025/05/08
針對性地對冤親債主解冤釋結。很多初學佛會說:「你不要執著。」有法師或者先進教他:「你今天念這一部經,念完後面有迴向偈『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這一類,或者「迴向一切眾生」,這都是很好。但是你如果沒有指名,「普及於一切」,這種發菩提心的次第要修成熟。要修成熟,為什麼?
Thumbnail
2025/05/08
針對性地對冤親債主解冤釋結。很多初學佛會說:「你不要執著。」有法師或者先進教他:「你今天念這一部經,念完後面有迴向偈『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這一類,或者「迴向一切眾生」,這都是很好。但是你如果沒有指名,「普及於一切」,這種發菩提心的次第要修成熟。要修成熟,為什麼?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