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聽到朋友說股市上漲,好多標的如ETF都漲到很貴了,買不起一張,因此跑去買相對低價的相同類型的etf,可以買「比較多張」。
以上這段言論說來對也不太對,但確實是許多存股族容易有的「張數迷思」。
雖然指數投資主打市值型指數標的為火力集中對象,但在「累計資產」的角度上,很多觀念是可以拿出來細細討論的,也可以對存股族有觸類旁通的機會。
你是否聽過累積了幾百張標的大師,告訴你一定要存到某某張數?
你是否也認爲很想存股,但是看到一張好幾萬的標的卻存不下手?
如果你也有這樣的心理障礙,那就讓我用一個簡單的案例來解說
一名健康的成年人一天要喝水2000c.c
小明是個每天在外走跳的建築工人,因此他喜歡一次買一大罐「結冰水」
這樣子喝起水來又順暢又享受。
那如果小明是一位在辦公室上班的文書人員,因為公司裡有飲水機
小明每天自帶500c.c.水壺,一天分四次裝,一樣喝了2000c.c
請問
你喜歡哪一種?
你可以先保留你的答案,最後再來討論
當然我也知道手上有好幾「張」股票那種好比一疊鈔票在手的錨定感超級舒服,也能帶給你無比的信心,我有XX張股票!(聽起來鏗鏘有力XD)
不過
對於真正累積資產的人而言,只要帳戶淨值是上升的,你要在乎是一張還是一股嗎?
更重要的是,透過零股的累積,可以提早進入市場,也能夠養成固定金流投資的習慣。
因此不論是存股人還是指數投資者,都可以透過零股買賣來累積資產,也不用因為張數的迷思逼迫自己買進較差的標的。
接下來針對指數投資者,有一些加強的部分
首先,你買了什麼?精準來說,你買的ETF追蹤什麼指數?
這就好比我們知道要喝水,但實際上喝的是白開水還是雪碧?
就以指數投資用的兩檔etf而言
voo和spy, 兩者追蹤的指數都是標普五百指數
在2024年10月21日台灣上午當下,兩者的收盤價分別為
同場加映
元大S&P500ETF: 58.6 ntd
假設不考慮追蹤誤差與管理費,在追蹤相同指數的標的之間,也會有這種「同標不同價」的現象。
這牽涉到基金發行價,但是淨值漲跌計算的方式照理說都會跟著「追蹤指數」同步調整,也就是說不考慮ETF本身運作與管理效率而言,不論是持有voo,spy還是00646都是一樣的概念。
大概就是白開水跟氣泡水還是礦泉水的差別XD
---
之所以特地提到,是因為最近有親友準備投資債券ETF,but...你知道的
雖然目的不是指數投資,但名字有「投等債」的一大堆,投信發行的廣告都很美好,實際上大家追蹤的指數各有千秋,最後親友選擇「最便宜」的標的買進持有。
---
那麼說了這麼多,究竟為什麼一定要有這種張數概念,大概幾個原因
即便是台股以張為交易單位,配股配息認列計算是以「股」為單位唷!
因此對於沒有高額現金收入的小資族而言,透過券商定期定額
其實就可以穩定累積「股數」,假以時日一定也會存滿「一張」
過程中也可以以股為單位獲得配息進行再投入
因此綜合上述的概念,其實可以換個角度
不論是「張數」還是「股數」,都是構成資產總值的一環
把計量單位轉為「總值」以後,只要單看券商軟體給的帳戶總值紀錄就夠
並透過自行記錄持股買進賣出,把淨值記錄下來
一樣可以把這樣的過程視覺化,去感受資產上漲的曲線。
山不在高,有仙則靈;張數不在多,淨值高就贏
多年以後你累積上千萬資產,隨著股價上漲許久
你會在乎你有VT,0050,bnd還是台股XX金的幾千幾萬股(張)?
存股者如果會,那代表累積的還不夠多XD
指數投資者會說每年透過再平衡計畫提領多少生活費。
至於買賣的是張數還是股數,其實也不重要了。
最後再問大家一次
2000c.c的水你是選擇
至於長期以指數投資為主我會怎麼選?
那當然是
四季春微糖少冰XD
我投資就是為了享受人生啊,喝水這種事自己看著辦啦...
感謝你的閱讀,歡迎點讚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