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數投資 04.10—錢錢被市場提款了?細談投資的「提領」概念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股民欲斷頭,隨著美國宣布課徵各國關稅後,基本上全世界的資本市場可說是被川普給一鍵提領了。

然而,面對市場「提款」的壓力,我們真的只能被動挨打嗎?

其實,與其等待市場從我們的部位中抽走資本,不如主動思考如何在投資的後期,安全地將資產從市場中「提領」出來。

有人會直觀地說是配息,但對於指數投資者而言,「賣出提領、自製配息」可能更值得深思。

比起被動等待配息,不如主動透過合理的策略與資金控管,透過部分提領來實現自製配息。這種策略不僅能靈活應對市場波動,還能在資本累積期與提領期之間取得平衡。


故事:高股息投資者阿志的時光重啟

初衷:穩定現金流的追求

阿志是一位偏愛穩健現金流的投資者,尤其在規劃退休生活時,他格外在意資產能帶來穩定收入

在眾多投資選擇中,阿志鎖定了高股息ETF,因為它能提供穩定的配息,讓他感到安心。

策略起點:被動收入的陷阱

阿志的投資計畫很簡單:

  1. 每年投入10萬,持續20年,將配息再投入,累積足夠本金。
  2. 第21年開始,停止投入本金,以配息作為生活費,達到財務自由。

在前20年,阿志每年固定投入10萬元,在含息報酬率5%(配息6%)的高股息ETF,資本逐步累積。

  • 第5年,資產達到58萬,配息3.48萬。
  • 第10年,資產達到98萬,配息5.88萬。
  • 第20年,資產達到330萬,配息19.8萬

高股息提領階段:配息減少的現實

第21年,阿志停止投入本金,每年領取配息作為生活費

  • 第21年,資產約348萬,年配息20.9萬
  • 第25年,資產縮減至332萬,年配息19.9萬
  • 第30年,資產進一步縮減至316萬,年配息18.9萬

時光飛逝,年紀不斷老去,但阿志感到困惑,明明配息穩定,為什麼資本卻逐漸縮減?

在一次深夜反思中,他突然醒悟: 「含息報酬率5%,其實是包含了股息!」

也就是說: 5%的含息報酬率扣掉6%的配息率其實是-1%的資本增長

因此隨著時間推移,資本逐年縮減,現金流也逐漸減少,越配越少。


時光重來:重啟投資策略

當阿志醒悟的那一刻,窗外突然劃過一道藍色閃電,一個神秘的光球浮現,低沉的聲音問他:

「如果有機會重來,你會怎麼做?」

阿志毫不猶豫地回答:

「我要選擇大盤市值型ETF,自行提領,確保資本增長與現金流平衡!」

重啟策略:固定比例提領

這一次,阿志選擇了年化報酬率8%的大盤市值型ETF,配息再投入,並在20年累積期結束後,以4%提領比例作為退休現金流。

  • 累積期: 每年投入10萬,20年後資產達到494萬
  • 提領期: 第21年開始,4%提領,第一年領取19.8萬,資產隨市場波動靈活應對。

固定其實是靈活:阿志在退休後堅守4%提領法則下

  • 第25年,資產增至580萬,提領金額23.2萬
  • 第30年,資產達740萬,提領金額29.6萬
  • 市場下跌,資產縮減至680萬,提領金額27.2萬
    阿志發現,這種動態提領策略能隨市場變動自動調整,賺多領多,賺少領少,透過妥適的資金規劃,即使面對波動,也能保持現金流的穩定。

重啟人生後,阿志深刻理解:

「財務自由,不是單靠配息,而是動態管理資本與現金流,隨市場節奏而變。」

他不再拘泥於單純的配息策略,而是學會整體資產配置,了解到全市場指數投資的真諦,達到資本增長與現金流平衡

窗外夕陽漸漸落下,阿志感受到從未有過的從容和平靜。

這一次,他知道,財務自由是動態管理的藝術,而非被動等待的結果


學理:究竟是什麼魔術

在這個故事中,阿志所經歷的兩種投資策略,看似都能帶來現金流,但實際上,它們在資本增長與現金流平衡方面,有著根本性的差異。

高股息陷阱:股息並非永動機

高股息投資者往往認為,穩定的現金流能在市場波動中提供心理支撐,彷彿股息就是對抗市場提款的武器。然而,這種觀點背後,其實隱含著幾個誤區:

  • 含息報酬率5%,其實已經包含了配息6%,換句話說,資本增長率實際為-1%
  • 股息率過高的標的,往往代表資本增長力不足,導致資產隨著提領而逐步縮減
  • 在長期投資中,股息雖然每年穩定發放,但當股價無法持續增長時,資本總值逐漸萎縮

高股息策略的心理安慰

許多投資者偏好高股息是因為在市場波動中,有穩定現金流作為安慰劑,能減少恐慌賣出的衝動。然而,這種「現金流穩定性」往往掩蓋了資本逐步萎縮的事實,最終當資本縮減到無法支撐配息時,財務壓力會在後期集中爆發。


固定比例提領:平衡的藝術

與其被動依賴高配息,不如選擇市值大盤型ETF,透過資本增值與固定比例提領,實現長期財務增長。

  • 年化報酬率8%的市值型ETF,即使主動提領4%,整體資產依然能維持4%的增長
  • 固定比例提領法則,在市場上漲時,提領金額增加;在市場下跌時,提領金額自動縮減,避免過度提款。
  • 總報酬先決:透過總體資產的複利累積,產生堅實的抗打擊能力,才能在提領中永續運作。
  • 靈活而穩健:相比於僅依賴股息的穩定性,這種策略能在長期資產配置中,確保現金流與資本增長的同步。

4%法則

不過,或許大家感到困惑,為什麼是4%? 我想多領一點不行嗎?

這個法則來自於1994年財務規劃師 William Bengen 提出的研究。

他的研究發現,在長期投資中,假設資產配置為60%股票、40%債券,即使經歷市場崩盤或經濟衰退,只要每年提領初始資產的4%,即使退休30年,幾乎不會枯竭

Bengen的研究依據美國市場的歷史數據,尤其考量股市長期年化報酬率約8%債券報酬率約4%,以及市場周期性波動,得出這個提領比例。

也就是說這是一個過往對於退休階段的股債分配(6:4)所計算出來的最佳「配息率」。




投入與提領

不曉得在閱讀過程中大家有沒有發現,假設是透過固定比例提領的策略

狀況是:每年投入10萬,20年後資產達到494萬

換句話說第21年提領的額度是494*0.04=19.8萬,相當於你第一年投入10萬的兩倍成果!

這是一個資本累積成長的豐碩果實,如果我們的每年初期投入可以是20萬,那就可以依此預期得到第21年提取39.6萬的成果!

一切都是依照計畫與投入,在可控與遵循市場的長期角度下實現的。

投入與提領

投入與提領




投資比的是氣長

gpt計算兩種提領差異

gpt計算兩種提領差異

當我們將兩種資金成長與提領曲線進行疊加表示,就可以看出問題的嚴重性!

高股息配息方法在停止投入後,長期提領下或許覺得快樂,但隨總資產下跌,能夠提領的額度也越變越少,可以說是負向循環

而透過指數投資採用全市場市值型進行自製配息提領的成果,因為長期複利較強,即便只是每年提領到4%而已,長期還能越領越多

雖說原始的4%法則只以第一年提領的金額為往後提領的基準,但我這邊計算是用每年度總資產的額度進行4%的動態提領,所以提領金額也會有複利的效果,但更希望大家別忘了基本的財務規劃紀律,有多餘的額度記得妥適規劃,做好現金儲備或者進行再投資。

最後用YP-FINANCE網站賣股模擬功能測試0050vs0056結果卓參。

raw-image

結論

其實說破不值幾文錢,提領這門技術的重點只有年化報酬率的量入為出。

華麗的財務自由和複雜的數學公式,歸根結底不過是: 「資本的長期增長,能不能支撐提領的現金流。」

提領額度變化

提領額度變化

  • 市值型ETF(年化8%)- 提領4%: 資本持續累積,現金流穩定提升。
  • 高股息ETF(含息5%)- 配息6%: 資本逐年縮減,現金流逐漸減少。

結果就是如此簡單暴力,但想要真正體會這種以「總報酬」為出發點進行「自製配息提領」需要拋開對固定現金流的執著,轉而關注長期資本增長的本質。

這需要一個超越現在的視角,去理解市場波動中的成長邏輯,才能在提領過程中,不被短期現金流的變化所束縛, 而是真正掌握動態平衡的財務自由


後記

說真的,要完全接受透過指數投資,透過總報酬的概念來累積資產,並在往後的時光以自製配息提領這種概念來創造金流,確實是很違反人性,需要更紮實的功力,如果你因為認為要賣股導致越賣越少時,且別忘記0050長期股價上漲,分割後股份增加,這正是資本增長與股數不變的完美結合。

4%法則雖然是一個公認的方法,但它是建立在6:4股債比的前提,而且是對於過往美股市場的一個經驗結論,你想要變多變少都可以,但有一個前提是,降低到3%或2%可能沒什麼問題,如果拉升到6%、7%,在面臨比較急迫的市場下跌,這種激進的提領方式很可能會導致本金傷了元氣,將來無法回到整體正報酬。

最後我想說,任何的資產配置與提領技巧,都要配合每個人的整體退休與財務規劃來做配套調整,例如同時考慮到個人的退休年金以及其他如租金收入。

總報酬提領的方式,是一種永續經營的邏輯,在長期中逐步增長,適合有資本累積需求的投資者。但如果你認為資本短少不是問題,那麼高股息配息其實也是一個省心的辦法,至少現金流穩定,在退休初期能有效減輕壓力。

另外,有一本很有名的書叫做《別把你的錢留到死》,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觀點:

在死前把財產歸零」。

也許到了退休階段,好好享受人生,享用過去努力的成果,才是快意人生,活出真正的財務自由。

感謝你的耐心閱讀,願我們都能資產恆常有,人生自在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RAY的學習筆記
21會員
54內容數
📚 熱愛閱讀與金融市場的業餘知識工作者。 🧭 投資是一段認識自己的旅程,而我在這裡記錄腳步。 🌿 這裡不是標準答案的產地,而是我安靜輸出、慢慢釐清想法的所在。
RAY的學習筆記的其他內容
2025/04/25
還記得月初,川普投顧出招,對外祭出新一輪關稅政策。新聞剛出來,美股瞬間下挫,台股同步跌停,投資群組一片哀嚎。但你如果有再多看一點,就會發現這場市場震盪,其實不是「全面崩跌」,而是「分歧開始」。 有的資產重挫,像美股、台股與科技類股 有的資產卻逆勢上漲,例如黃金與部分能源商品 那麼,你的呢?
Thumbnail
2025/04/25
還記得月初,川普投顧出招,對外祭出新一輪關稅政策。新聞剛出來,美股瞬間下挫,台股同步跌停,投資群組一片哀嚎。但你如果有再多看一點,就會發現這場市場震盪,其實不是「全面崩跌」,而是「分歧開始」。 有的資產重挫,像美股、台股與科技類股 有的資產卻逆勢上漲,例如黃金與部分能源商品 那麼,你的呢?
Thumbnail
2025/04/12
那一週,市場給了每位投資人一堂難忘的震撼教育。 從跌停到漲停,從崩盤到狂歡,短短五天,情緒洗三溫暖,帳面變雲霄飛車。 如果你也在 4/7~4/11 這段時間盯盤,或許也曾在心中閃過一個聲音: 「這是怎麼回事?政經動盪、資產大縮水,是不是要世界末日了?」 別急,我們慢慢談。
Thumbnail
2025/04/12
那一週,市場給了每位投資人一堂難忘的震撼教育。 從跌停到漲停,從崩盤到狂歡,短短五天,情緒洗三溫暖,帳面變雲霄飛車。 如果你也在 4/7~4/11 這段時間盯盤,或許也曾在心中閃過一個聲音: 「這是怎麼回事?政經動盪、資產大縮水,是不是要世界末日了?」 別急,我們慢慢談。
Thumbnail
2025/03/24
本文探討指數投資中的高股息策略與市值加權策略的差異,比較臺灣0056、美國HDV與VYM等高股息ETF與VTI等市值加權ETF的特性、風險與報酬,並分析不同投資策略背後反映的投資人心理與風險承受能力。
Thumbnail
2025/03/24
本文探討指數投資中的高股息策略與市值加權策略的差異,比較臺灣0056、美國HDV與VYM等高股息ETF與VTI等市值加權ETF的特性、風險與報酬,並分析不同投資策略背後反映的投資人心理與風險承受能力。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全球股市巨震,資金轉向美債避險
Thumbnail
全球股市巨震,資金轉向美債避險
Thumbnail
不過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股市從雲端開始往下墜落,上個月還在讚嘆連台積電都成了千金股,馬上開始進行超過2,000點的下跌。最近有朋友關心我的質押會不會出現問題,是不是也是傳說中被斷頭的一份子。其實這也是這次實驗預期中的一部分,目前尚在可控的範圍內。六月時已經將投資一段時間獲利已經達到目標的貝萊德
Thumbnail
不過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股市從雲端開始往下墜落,上個月還在讚嘆連台積電都成了千金股,馬上開始進行超過2,000點的下跌。最近有朋友關心我的質押會不會出現問題,是不是也是傳說中被斷頭的一份子。其實這也是這次實驗預期中的一部分,目前尚在可控的範圍內。六月時已經將投資一段時間獲利已經達到目標的貝萊德
Thumbnail
美國巿場近日來遭遇亂流,股巿債巿波動劇烈,連帶著台股也受重創。 當前巿場擔心的已經不是降不降息了,因為降息已成為共識。當前的巿場更關心的則是降息的幅度。
Thumbnail
美國巿場近日來遭遇亂流,股巿債巿波動劇烈,連帶著台股也受重創。 當前巿場擔心的已經不是降不降息了,因為降息已成為共識。當前的巿場更關心的則是降息的幅度。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債券的基本概念以及利率對債券價格的影響,並強調了債券投資者所追求的穩定固定收益。透過股債投資組合的方法,介紹瞭如何平滑資產淨值的波動,達到資本市場成長的機遇。文章最終強調了股票與債券的不同性質,以及其在資產配置中的作用。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債券的基本概念以及利率對債券價格的影響,並強調了債券投資者所追求的穩定固定收益。透過股債投資組合的方法,介紹瞭如何平滑資產淨值的波動,達到資本市場成長的機遇。文章最終強調了股票與債券的不同性質,以及其在資產配置中的作用。
Thumbnail
隨著美國6月CPI 數據的公告,Fed在9月19日降息的氛圍也開始鋪陳,趨於確定。 多的是資金已經在債市領域磨了一年半以上的人,這些資金完完全全的錯過了這一波股市大漲,但似乎也即將迎來春天。 個人則是在今年上半年的多篇文章或留言中,直接表達今年只要遇到有債券利率反彈、美債回跌的情況,對債券有
Thumbnail
隨著美國6月CPI 數據的公告,Fed在9月19日降息的氛圍也開始鋪陳,趨於確定。 多的是資金已經在債市領域磨了一年半以上的人,這些資金完完全全的錯過了這一波股市大漲,但似乎也即將迎來春天。 個人則是在今年上半年的多篇文章或留言中,直接表達今年只要遇到有債券利率反彈、美債回跌的情況,對債券有
Thumbnail
融資維持率又再次上升到167%注意接近170%的市場短期波動 人性指標從中性邊緣下降到恐慌,目前要有投機氣氛也不太會有 6/21前有波動都是因為四巫日結算,很多的資金都要分配轉換到9月合約 目前沒特別節奏就是一樣的資金在市場輪流題材產業 就像全世界的投資權威一直都在猜美國降息時間
Thumbnail
融資維持率又再次上升到167%注意接近170%的市場短期波動 人性指標從中性邊緣下降到恐慌,目前要有投機氣氛也不太會有 6/21前有波動都是因為四巫日結算,很多的資金都要分配轉換到9月合約 目前沒特別節奏就是一樣的資金在市場輪流題材產業 就像全世界的投資權威一直都在猜美國降息時間
Thumbnail
快要轉虧為盈囉! 把握降息機會:債券投資宜務實追求債息 重點要點: 美國通膨持續下降,市場對美聯儲降息預期提升。 公債殖利率持續走低,債券市場表現強勁。 專家建議投資者選擇債券,並謹慎選擇投資標的。 新聞要點: 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已連續下跌,下降至兩個月來的低點。這反映了
Thumbnail
快要轉虧為盈囉! 把握降息機會:債券投資宜務實追求債息 重點要點: 美國通膨持續下降,市場對美聯儲降息預期提升。 公債殖利率持續走低,債券市場表現強勁。 專家建議投資者選擇債券,並謹慎選擇投資標的。 新聞要點: 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已連續下跌,下降至兩個月來的低點。這反映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