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的最後一天用颱風假做結束,跟饅饅一樣公司不支薪的友友們也別難過,就當作今天是萬聖節放假吧(苦中作樂ing¯∀¯
友友們知道嗎?萬聖節的英文其實是All Saints’ Day,意思是所有聖人的日子,訂在每年11月1日;Halloween則是指萬聖節前夕,hallow代表聖人、een代表夜晚(even),所以Halloween就是All Hallows' Eve的縮寫,意思是所有聖人的日子的前夜(是在繞口令ㅋㅋ),好聽一點的名字叫做"諸聖節"~
總結一下,
10月31日叫All Hallows' Eve
11月1日叫All Hallows' Day
11月2日叫All Souls' Day
我們慶祝的Halloween應該是萬聖夜,真正的萬聖節是隔天才對喔,這樣大家學廢了嗎( ᐛ )
饅饅記得小時候到處去要糖果的時候總有種自己是黑道上門要保護費的錯覺ㅋㅋ 那這個霸道(?)的傳統是源自哪裡呢?傳說凱爾特人(大概分布於現在的英國)認為亡靈在萬聖節當天會出現,只有分給祂們食物才不會被傷害;15世紀時,窮人或孩子會拜訪有錢人家,為屋主已故的親屬祈禱,屋主則會回送靈糕(soul cake),稱作souling;16世紀時,人們穿著戲服表演短劇,換取金錢、食物或酒,稱作guising。
而我們熟悉的不給糖就搗蛋(Trick or Treat),源自於1930年代的北美,當時收到的不一定是糖果,水果、堅果、硬幣或玩具也都可以送,但愛爾蘭的孩子說的卻是幫助萬聖節(Help the Halloween Party),因為大人覺得沒有表演或祈禱就算了,還強迫別人給糖,實在太沒禮貌了(`Д´) 是一直到2000年後才開始流行。
根據最新資料,美國人今年花在萬聖節的費用包含:裝飾品38億、服裝38億、糖果35億及問候卡片5億,總計高達116億元!最受歡迎的糖果排名也有統計,台灣常見的幾款,比如M&M’s是第9名,Kit Kat第6名,士力架第4名,Twix則是第3名,看的出來美國人很愛巧克力了(*¯︶¯*) 還有一種由白橙黃三色組成、外型像三角錐、嚼起來像蠟燭的糖果,叫做玉米糖,雖然有夠難吃,每年銷售額仍達到快9千萬,畢竟是最早代表萬聖節的糖果,沒吃感覺沒過節阿ㅎㅎ
還有咬蘋果(Bob for apples)也是萬聖節常見的遊戲,把蘋果放入裝滿水的水盆中,誰先把蘋果咬出來就贏了,起源於古羅馬的波摩娜節,波摩娜是掌管森林和果樹收成的女神,蘋果樹是她的象徵,羅馬人占領凱爾特後,把波摩娜節和萬聖節結合,形成萬聖節吃蘋果的習俗,通常是由單身的女孩進行,傳說第一個咬到蘋果的人會第一個結婚喔(*´∀`)~♥
饅饅之所以在動物篇不寫就是因為超怕蜘蛛(小時候看蜘蛛媽媽生小孩以後從此留下陰影…
蜘蛛是夜行性動物,很符合萬聖節恐怖的氣氛,牠們被認為是靈界的使者,因為特別擅長織網,網代表命運,所以蜘蛛織網就是在編織你的命運,把牠打死你就沒命了阿!此外蜘蛛網也有智慧和保護的意思,傳說在萬聖節看到蜘蛛,代表你愛的人的靈魂正在守護你喔(ฅ´ω`ฅ)
還有一種動物也與萬聖節有關,就是黑貓,中世紀的歐洲,人們深信黑貓就是女巫的化身或是她們的寵物,貓也是夜行性動物,腳步輕盈,看著就很神秘的樣子,特別是黑貓,總覺得充滿邪惡的力量,會帶來厄運,所以獵巫行動時,黑貓與女巫常常一起遭到迫害,之後又莫名其妙被冠上傳播黑死病的污名,被持續屠殺了500年…
但黑貓也不一定是負面的象徵,比如古埃及人認為黑貓是神的化身,夜晚會趕走邪靈守護人間;日本人相信養黑貓可以招桃花;蘇格蘭人認為黑貓來到家中代表你要中大獎了!許多國家也都為黑貓訂定紀念日,像8月17日就是美國的黑貓感謝日,義大利的黑貓節則在11月17日,都是為了破除以往對黑貓的誤會,饅饅雖然是狗派,但貓貓也是很可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