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青年傳承老味道的感動——「Double 胖麵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下午兩點半,兄弟倆以熟練的動作開啟忙碌的一天。這間在地多年的老字號麵館本來沒有名字,是姪子一句:「你們兩個都胖胖的,那就叫 Double 胖吧!」才有了現在有趣又好記的店名。


最早以前,做流水席的鄰居阿伯開始在這裡賣麵,後來媽媽也一起來幫忙。但是漸漸地,阿伯手受傷、上了年紀,越來越沒辦法負荷繁重的工作。從小在麵店長大的哥哥阿中、弟弟阿遠,常看著長輩們聚在店裡吃飯聊天,不忍心收掉這個凝聚在地情感的地方,於是決定回來接手經營。


店裡大部分的客人都是附近鄰居、送貨司機,或是回家途中經過的上班族。因為麵店的麵,平價又大碗、小菜選擇豐富,有人還會開玩笑:「我去浮洲大飯店、兄弟大飯店吃飯啦!」


平價又好吃的在地滋味

平價又好吃的在地滋味


說起浮洲的魅力,對兄弟倆來說就是從巷頭走到巷尾,總會遇到熟悉的臉龐,都要一直打招呼。以前堤防還沒蓋起來的時候,小朋友最常在路上騎滑板車;店旁邊的小巷直接通到大漢溪,大人會警告不要玩超過馬路的一半,只要在哪裡偷玩,都會被鄰居發現。在店裡工作,家住樹林的偉哲就笑說,這邊的阿姨都會很熱情地閒話家常,讓他剛來的時候有點不習慣。


在兩兄弟眼中,這間麵館承載著許多浮洲人的記憶,所以他們希望保留原有的古早味,讓每位老顧客回來的時候都能找到熟悉的好味道。而在未來,他們也想以創新的經營方式,改善周邊環境以及社群行銷策略,期望吸引更多人認識浮洲這個溫暖的地方。


Double 胖麵館

店家地址:新北市板橋區大觀路二段174巷171號
營業時間:每日 14:30–22:00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浮洲藝鄉
1會員
8內容數
浮洲位於新北市板橋區的一角,被大漢溪和湳仔溪環繞。這裡曾有大片茉莉花田和眷村風光,雖然經歷時代變遷景物多已消逝,但也依然留存在人們的記憶裡。 「浮洲藝鄉」將探訪在地特色店家,帶你深入了解背後故事,一探浮洲文化的縮影與延續。現在就跟著我們一起領略它的獨特魅力吧!
浮洲藝鄉的其他內容
2024/10/31
在浮洲老社區的巷弄深處,前身是「裕興針織廠」,遷至浮洲後加上「新」字,成就今日招牌。九○年代的堤防建設工程中,原有的員工宿舍、生產線與倉儲設施,盡數被堤外綠地與新路取代。新裕興咖啡的一切,就像老闆精心打造的時空膠囊,收藏著浮洲豐富的老故事,期望透過這個空間讓更多人認識它的魅力。
Thumbnail
2024/10/31
在浮洲老社區的巷弄深處,前身是「裕興針織廠」,遷至浮洲後加上「新」字,成就今日招牌。九○年代的堤防建設工程中,原有的員工宿舍、生產線與倉儲設施,盡數被堤外綠地與新路取代。新裕興咖啡的一切,就像老闆精心打造的時空膠囊,收藏著浮洲豐富的老故事,期望透過這個空間讓更多人認識它的魅力。
Thumbnail
2024/10/31
炸得金黃酥脆的厚片吐司,內裡滿是豐富的餡料。浮洲火車站附近專賣臺南小吃的攤販,不只有原味的棺材板,還研發青醬、咖哩、三杯雞等各種創意口味,吸引無數饕客專程造訪。
Thumbnail
2024/10/31
炸得金黃酥脆的厚片吐司,內裡滿是豐富的餡料。浮洲火車站附近專賣臺南小吃的攤販,不只有原味的棺材板,還研發青醬、咖哩、三杯雞等各種創意口味,吸引無數饕客專程造訪。
Thumbnail
2024/09/24
悠閒的假日午後,陽光透過窗戶灑進室內,牆上光影斑斕。正當專注欣賞作品,手機的通知聲突然打破這片寧靜,簡短回覆了一句「我在浮島日常看展」——說在看展,要是不熟悉浮洲的朋友,可能還以為跑去哪裡的藝廊呢。
Thumbnail
2024/09/24
悠閒的假日午後,陽光透過窗戶灑進室內,牆上光影斑斕。正當專注欣賞作品,手機的通知聲突然打破這片寧靜,簡短回覆了一句「我在浮島日常看展」——說在看展,要是不熟悉浮洲的朋友,可能還以為跑去哪裡的藝廊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平價又大碗、小菜選擇豐富的 Double 胖麵館,店裡大部分的客人都是附近鄰居、送貨司機,或是回家途中經過的上班族,有客人還會開玩笑:「我去浮洲大飯店、兄弟大飯店吃飯啦!」
Thumbnail
平價又大碗、小菜選擇豐富的 Double 胖麵館,店裡大部分的客人都是附近鄰居、送貨司機,或是回家途中經過的上班族,有客人還會開玩笑:「我去浮洲大飯店、兄弟大飯店吃飯啦!」
Thumbnail
六十年代住在台北市這個大城市裡,隔壁鄰居都來自四面八方的人,有閩南人、有客家人還有外省人。大家和睦相處沒有語言的隔閡(因那裡都用國語溝通),所以基本上我一出生就住在繁華的台北市,也就是現在五分埔的地方,當年記得那裡還未像現在這麼的熱鬧,一整排都是商店,有小吃店、西藥房、文具店、米店、
Thumbnail
六十年代住在台北市這個大城市裡,隔壁鄰居都來自四面八方的人,有閩南人、有客家人還有外省人。大家和睦相處沒有語言的隔閡(因那裡都用國語溝通),所以基本上我一出生就住在繁華的台北市,也就是現在五分埔的地方,當年記得那裡還未像現在這麼的熱鬧,一整排都是商店,有小吃店、西藥房、文具店、米店、
Thumbnail
小時候住在台北的大城市裡,隔壁鄰居都來自四面八方的人,有閩南人。有客家人。還有外省人。所以基本上我是住在繁華的地方,也就是現在的五分埔,當年記得那裡還未像現在這麼的熱鬧,那裡一排店都是在營業,有小吃店西藥店文具店米店鞋店。。。。等等。尤其是小吃店特別多,那時不管是那一家小吃可以說都有
Thumbnail
小時候住在台北的大城市裡,隔壁鄰居都來自四面八方的人,有閩南人。有客家人。還有外省人。所以基本上我是住在繁華的地方,也就是現在的五分埔,當年記得那裡還未像現在這麼的熱鬧,那裡一排店都是在營業,有小吃店西藥店文具店米店鞋店。。。。等等。尤其是小吃店特別多,那時不管是那一家小吃可以說都有
Thumbnail
這家的細麵很好吃,之前在找租屋的時候,無意間經過,看到門口好多人在排隊,有停下來點了兩碗麵吃,店家的價格真的是很便宜,麵食也好吃,如果是男生吃,我覺得一個人要吃掉兩碗才夠。 店家搬家後第一次來,換在這邊空間比較大,用餐時間客人一樣很多,要稍等一下,今天點了好多樣,切了兩盤滷菜、餛飩湯$20、牛肉湯麵
Thumbnail
這家的細麵很好吃,之前在找租屋的時候,無意間經過,看到門口好多人在排隊,有停下來點了兩碗麵吃,店家的價格真的是很便宜,麵食也好吃,如果是男生吃,我覺得一個人要吃掉兩碗才夠。 店家搬家後第一次來,換在這邊空間比較大,用餐時間客人一樣很多,要稍等一下,今天點了好多樣,切了兩盤滷菜、餛飩湯$20、牛肉湯麵
Thumbnail
台灣小吃總是有著難以抵擋的魅力,不僅價格親民,傳統滋味時常讓人一再回味,這或許也說明時代演變下,創新食物無法吸引人注意。這就是接受度問題。尤其是中式糕餅小吃亦是如此,廣泛來說,為漢餅一環。雙胞胎便是屬於漢餅中油炸物。雙胞胎在基隆市仁愛區孝三路阿山哥這家店就是有許多潛在性顧客。 地址: (孝三店)
Thumbnail
台灣小吃總是有著難以抵擋的魅力,不僅價格親民,傳統滋味時常讓人一再回味,這或許也說明時代演變下,創新食物無法吸引人注意。這就是接受度問題。尤其是中式糕餅小吃亦是如此,廣泛來說,為漢餅一環。雙胞胎便是屬於漢餅中油炸物。雙胞胎在基隆市仁愛區孝三路阿山哥這家店就是有許多潛在性顧客。 地址: (孝三店)
Thumbnail
沒來過廣潮成大餛飩你不知道這家店很有意思。廣潮成大餛飩驗證台灣人酸民很多、愛吃又愛念台灣人矛盾性格從吃這檔事也看得出來。台灣人處處是式矛盾現象,看完本篇文章之後你會覺得台灣人就是如此矛盾性格。 廣潮成大餛飩相關資訊:: 地址: 基隆市信義區義二路22號 營業時間: AM10:00-PM21:30
Thumbnail
沒來過廣潮成大餛飩你不知道這家店很有意思。廣潮成大餛飩驗證台灣人酸民很多、愛吃又愛念台灣人矛盾性格從吃這檔事也看得出來。台灣人處處是式矛盾現象,看完本篇文章之後你會覺得台灣人就是如此矛盾性格。 廣潮成大餛飩相關資訊:: 地址: 基隆市信義區義二路22號 營業時間: AM10:00-PM21:30
Thumbnail
住家附近新開的店鋪,很久沒有吃麵線糊,所以今天走路過來買,當午餐吃,今天買了2碗大碗的加大腸(一碗60元)、清麵1大2小。 ※我自己當時的用餐經驗與感受,每個人口味不同,不同時段遇到的狀況也不一樣,請斟酌觀看 ^ ^ 店名:台北迪化街紅麵線 電話:0968003121 詳細照片紀錄 :
Thumbnail
住家附近新開的店鋪,很久沒有吃麵線糊,所以今天走路過來買,當午餐吃,今天買了2碗大碗的加大腸(一碗60元)、清麵1大2小。 ※我自己當時的用餐經驗與感受,每個人口味不同,不同時段遇到的狀況也不一樣,請斟酌觀看 ^ ^ 店名:台北迪化街紅麵線 電話:0968003121 詳細照片紀錄 :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