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般若波羅蜜經:
釋提桓因品第二:
須菩提語釋提桓因、言:「憍尸迦!汝一心聽:菩薩住般若波羅蜜。
憍尸迦!菩薩發大莊嚴乘,於大乘,以空法、住般若波羅蜜。
不應住色,不應住受想行識;不應住色、若常、若無常,不應住受想行識、若常、若無常;不應住色、若苦、若樂,不應住受想行識、若苦、若樂;不應住色、若淨、若不淨,不應住受想行識、若淨、若不淨;不應住色、若我、若無我,不應住受想行識、若我、若無我;不應住色、若空、若不空,不應住受想行識、若空、若不空。
不應住須陀洹果,不應住斯陀含果,不應住阿那含果,不應住阿羅漢果,不應住辟支佛道,不應住佛法。」
⋯
「緣、無邊故,般若波羅蜜無邊,眾生、無邊故,般若波羅蜜無邊。
憍尸迦!云何、緣、無邊故、般若波羅蜜無邊?諸法、無前、無中、無後,是故,緣、無邊、般若波羅蜜無邊;復次,憍尸迦!諸法、無邊,前際不可得,中際、後際不可得,是故,緣、無邊、般若波羅蜜無邊。」
釋提桓因言:「長老須菩提!云何、眾生、無邊、般若波羅蜜無邊?」
「憍尸迦!眾生、無量,算數不可得,是故,眾生、無邊、般若波羅蜜無邊。」
舍利品第五:
「譬如閻浮提,種種樹、種種形、種種色、種種葉、種種華、種種果,其陰皆一,無有差別;五波羅蜜亦如是,入般若波羅蜜中,無有差別。」
佐助品第六:
「世尊!云何、諸比丘、說相似般若波羅蜜?」
佛言:「諸比丘說言:色、是無常,若如是求,是為行般若波羅蜜,受想行識、是無常,若如是求,是為行般若波羅蜜。憍尸迦!是名:說相似般若波羅蜜。
憍尸迦!不壞色故,觀色無常,不壞受想行識故,觀識無常;不作如是觀者,是名:行相似般若波羅蜜。
憍尸迦!以是因緣故,菩薩說般若波羅蜜義,其福甚多。」
迴向品第七:
「若菩薩作是念:『我以是心、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心所緣,是諸緣、諸事,為可得不?」
彌勒言:「是諸緣、諸事、不可得,如心取相。
⋯
菩薩隨喜福德,應如是迴向薩婆若:所用心迴向,是心、即盡、即滅,何等心、是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用心、心迴向,是二心不俱;又,『心性』不可得迴向。」
泥犁品第八:
「須菩提!色、無縛、無解,何以故?『色真性』、是色;受想行識、無縛、無解,何以故?『識真性』、是識。
復次,須菩提!色前際、無縛、無解,何以故?『色前際真性』、是色;色後際、無縛、無解,何以故?『色後際真性』、是色;現在色、無縛、無解,何以故?『現在色真性』、是色。
須菩提!受想行識前際、無縛、無解,何以故?『識前際真性』、是識;識後際、無縛、無解,何以故?『識後際真性』、是識;現在識、無縛、無解,何以故?『現在識真性』、是識。」
歎淨品第九:
爾時,舍利弗語須菩提:「何因緣故,名為著?」
「舍利弗!若善男子、善女人、分別色空,即名為著,分別受想行識空,即名為著;分別過去法、未來法、現在法,即名為著;初發心菩薩、得若干福德,即名為著。」
釋提桓因問須菩提、言:「何因緣,是事名為著?」
「憍尸迦!是人分別是心,以是心、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憍尸迦!『心性』不可迴向。
是故,菩薩若欲教他化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應如諸法實相、示教利喜,如是,則不自傷,是佛所許、是佛所教,善男子、善女人、亦離諸著。」
爾時,佛讚須菩提、言:「善哉!善哉!汝能示諸菩薩著法。須菩提!我當更說微細著法,汝今善聽。」
須菩提言:「唯然受教。」
佛言:「若善男子、善女人、取相念諸佛,隨所取相,皆名為著;過去、未來、現在諸佛所有無漏法、皆隨喜,隨喜已,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即亦是著,何以故?須菩提!諸『法性』,非過去、非未來、非現在,不可取相、不可『緣』、不可見、不可聞、不可覺、不可知、不可迴向。」
「世尊!是諸『法性』甚深。」
佛言:「畢竟離故。」
「世尊!我敬禮般若波羅蜜。」
佛言:「佛得是無作法故。」
「世尊!佛得一切法如是。」
「須菩提!如來得一切法。
須菩提!『法性』、唯一,無二、無三,是『性』、亦非性、非作。
須菩提!菩薩能如是知,則離諸著。」
⋯
「世尊!不動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法性』常住故。」
⋯
「世尊!如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諸法不異故。
世尊!自然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諸法無性故。」
相無相品第十三:
「須菩提!色、亦不可思議、不可稱、不可量,受想行識、亦不可思議、不可稱、不可量,一切法、亦不可思議、不可稱、不可量,何以故?須菩提!諸法實相中,無心、無心數法。⋯
須菩提!於意云何,虛空有心、心數法不?」
「不也,世尊!」
「須菩提!以是因緣,一切法不可思議;滅諸籌量故,名『不可思議』,滅諸稱故,名『不可稱』。
須菩提!稱者,即是『識業』;須菩提!無量者,過諸量故。
須菩提!如虛空,不可思議、不可稱、不可量;諸如來法、佛法、自然法、一切智人法,亦如是,不可思議、不可稱、不可量。」
深功德品第十七:
「舍利弗!若人夢中殺生,覺已、分別:我殺是快。是業、云何?」
「須菩提!無緣、則無業,無緣、思不生。」
「如是,舍利弗!無緣、則無業,無緣、思不生;有緣、則有業,有緣、則思生。
若心、行於見聞覺知法中,有心受垢、有心受淨,是故,舍利弗!有因緣、起業,非無因緣,有因緣、思生,非無因緣。」
囑累品第二十四:
「阿難!若人、以是小乘法、教三千大千世界眾生、得阿羅漢證,是諸布施、持戒、修善福德,寧為多不?」
阿難言:「甚多,世尊!」
佛告阿難:「是福雖多,不如聲聞人、為菩薩說般若波羅蜜,乃至一日,其福甚多。」
曇無竭品第二十八:
「『虛空性』、無來、無去,『虛空性』、即是如來。」
⋯
「諸佛如來、不應以色身見,諸佛如來、皆是『法身』故。
善男子!諸法實相、無來、無去;諸佛如來,亦復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