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你是否結過婚,相信在答應結婚時,多半都有美好的憧憬。
一定在腦中,迴盪著很多美好的過去,並想像彼此美好的未來。不過,在客觀的數據,與主觀的觀察上,並不支持這樣的結局。婚姻並不是美好過去的延續,也不是浪漫的未來。
反而,因為責任的禁錮,以及生活的真實,還有光陰的侵蝕。會讓你慢慢發現,這樣的環境“可能”不是你想要的,這樣的生活“可能”不是你嚮往的,這樣的日子“可能”不是你要過的感覺。然後,直到把原因歸咎在,這樣的人不是我要的。
所以很多的離婚與外遇,苦撐與看淡,就成了大多數人現在的狀況!
這樣的契約,初心是要讓雙方都有保障,更能盡心盡責的維持感情,財產,兒女等。不過在現代社會,變成了巨大的毀約代價。再加上,經濟學上有一種概念叫沉沒成本效應,那就是人會對已經付出的成本,不願意放棄。
如你已經花買了電影票,然後,進去五分鐘後就發現是一部爛片。但是,你多半你會看完。因為,你已經花錢買電影票了,可是,不管你看沒看完這部電影,電影錢都不會退給你。
因此,在決策是否要看完這部電影,你不該考慮已經花出去的錢,而是要考慮,再花時間把爛片看完,跟用這時間做別的事,哪一個更加划算!
換到結婚上,從你們的相識相愛,決定結婚籌辦的婚禮與婚後的相處,還有去戶政登記結婚,都是不折不扣的“沉沒成本”。因此,現在婚姻給愛情的代價,在某些方面,是非常巨大的,且不適合的人,會因為各種原因,繼續不理性的苦撐!
首先,我從第一集的連載到現在,就要給大家一個當頭棒喝,那就是在婚姻中,必須要看清現實,什麼現實呢?就是現今社會,離婚率高,愛情也不等於婚姻。
自己的失望,往往跟預期是正相關的,走到婚姻這一步,心態的轉變是幸福的必要條件。
這你已經承諾的婚姻,極有可能是,在遙遠未來的你反思後,認為是一個極其不理性的決定,因為你要把自己的人生,大多數的精力,用來照顧與維持家庭。
而這個期限,除非離婚或一人死人。不然,在法律或道德上,都是違反與違背的。所以,破除將來一定會很美好的夢。應該把婚姻看成如,要何用穩固且牢靠的方式,安穩的生活與維持。
其中少不了包容與共同努力,彼此都是除了是家庭成員,更也要尊重彼此,也個體的一部分,經過耐心的協商,創造出來一個可持續的領域,而不是活在婚姻應該就是這樣,這個應該是你的應該,而不是別人的應該。
最後,在選定結婚與戀愛對象,要有不一樣的標準。一個人要假裝一天容易,假裝一年或許還可行,假裝一輩子,估計沒有人辦得到,所以在選定結婚對象的條件順序,必須跟戀愛中有所不同,我認為最重要的有三個原則與一個大忌。
盡責:一個人遇到自己的責任,他是會找人替他承擔,或是抱怨不公,還是最慘的直接逃避。這些行為都大大影響了家庭生活。
如果這個人,習慣把自己的責任,丟給他人去承擔,自己卻去逍遙自在。那你這位配偶,絕對是他甩鍋的第一人。然而抱怨也是,誰會最常聽到他的抱怨呢?那也肯定是你,最後逃避責任,首當其衝的還是你,除非你也擺爛。
韌性:現在已經是一個高速變化的時代,代表會有無數的改變,在我們的往後餘生。而這些改變,一定會伴隨這諸多難題出現,可能是跟不上時代技術,也可能是舊產業直接消失。
現在已經不是,只要肯努力,就絕對有機會的時代。所以,一個人不能從挫折中爬起,再從爬起中找到新出路的韌性,是極其重要的。
開放:即便結了婚,兩個人都還是個體,會有不一樣的環境與經歷,也會產生不一樣的思維。
要是有一方非常上進,努力進步,而另一方,只想固步自封,認為30歲後的新知,都是陰謀論,沒有開放的思維,去客觀的學習與改變,那價值觀越差越多,也只能苦撐或分裂。
那就是,他是否在乎你的利益,這裡的利益不帶有道德色彩,你也可以理就是存粹的你喜歡,你在乎的事。如果他不在乎,那他只會要你犧牲自己的利益,然後美其名的說,為了這個家好。
比如說要你辭職帶小孩,就是犧牲了你職業發展的利益。又或者要你借錢支援娘家,那也算是犧牲你的利益,去滿足他好人或孝子的形象。
婚姻與愛情本質差別在哪裡,下個月我們來做一個結尾與綜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