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2行程:京都車站 → JR嵯峨嵐山站 → Café Rosé (カフェ・ド・ロゼ) → 野宮神社 → 嵯峨野 竹林小徑 → 愛宕念佛寺 → 化野念佛寺→ 祇王寺 → 午餐:あだし野 → 御髪神社 → 天龍寺 → 渡月橋 → 晚餐: 居酒屋 知里十利→ 住宿:Watermark Hotel KYOTO
決定以京都作為這次旅行地點時,經常得到他人一句「不是才剛去過?」事實上,距離上次踏入京都已經是六年前的往事了。每次安排旅程時總會第一選擇京都,隨後又默默地刪除。因為是自己最喜愛的城市,就像喜歡的小說,總希望能忘記內容、重新品味一次。
這是第三次在冬季的尾聲拜訪京都。記憶中寂靜的京都,如今隨著疫情日常化、報復性出遊,喧囂已成為代名詞。不知是否能再度體驗那份寧靜?
這次行程多是邊走邊想下一個目的地,常搭乘計程車,因此行程路線看起來會不太合理。
從京都往嵐山的列車上能感受到嵐山的熱鬧,不難想像到櫻花或楓葉季時勢必是人山人海。早餐在JR嵯峨嵐山站附近的Café Rosé,藏身在巷子中的社區咖啡廳,由女店長一人經營、菜單上只有一種選項。會貼心詢問有什麼不吃的食材。用沙拉配上簡單的烤土司開啟一日的旅程。
順著人潮走入竹林小徑,抵達與源氏物語有關、主管良緣和學業的「野宮神社」參拜。趁早晨訪客不多時在竹林小徑閒走。空氣略帶涼意與自然芬芳的風、漫步在綠意間。即使臺灣隨處可見竹林,嵐山竹林卻給人更加舒適的感覺。或許是國外的月亮比較圓吧、嵐山的竹林比較綠吧?
記取了六年前爬坡一小時到佛寺、卻發現有公車可搭的教訓。這次直接從竹林附近的公車站搭車上山。比起喧囂的竹林,這裡只剩零星的旅客而已。別名為「千百羅漢之寺」的寺境內有1200座羅漢像,全出自素人之手。每尊都有不同的表情和動作:靜默的、閉眼沉思的、微笑的、開懷大笑的、不知為何和隔壁羅漢敬起酒來的。這些羅漢披著時光留下的茂盛青苔,與山中景色融為一體,可以感受到時間沉澱帶來的寧靜。
順著公車去程路線往下走。經過保存傳統建物的嵯峨鳥居本,來到「化野念佛寺」。此為古時的風葬場,空海大師將其埋葬並立起上千的石碑和石像,每年亦會舉行千燈供養來供奉這些無主亡魂。走過如同彼岸般的石塔群和附近的家族墓,經過放有許多玩具、供奉早逝孩童的水子地藏。在寺廟後方有一整片竹林,可以享受沒有喧囂的竹林小徑。
下坡的路上逛了些小店。用蠶蛹加工成裝飾品的「蠶繭人偶 化野蠶繭村」,親切的婆婆就在一旁做起手工藝;販售各種精緻禮品的「名產 化野井和井」,有許多手製的京都陶器和薰香;入口擺滿狸貓、販售自製陶器的「小陶苑」,買了富士山造型小盤。
午餐放棄嵐山市區著名的鯛魚餐或京料理,在路旁的「あだし野」點了鰻魚飯套餐和五花肉套餐。1600日幣能在觀光區同時吃到鰻魚飯和蕎麥麵相當實惠。調味上很貼近台灣口味,尤其是咬下五花肉後一瞬間以為回到台灣了。
由於時間有限,選擇拜訪以苔聞名的「祇王寺」。六年前曾想過下次要前往京都最難預約的世界遺產「西芳寺」。可惜這次別說是忘了預約,冬天更是整修中直接不開放參觀。祇王寺境內空間不大,充滿綠意的苔原和林立於中的枯木十分有韻味。仔細觀察能發現各種形色不一的苔,似乎種植了超過30種不同的品種。
來到與頭髮相關的「御髪神社」。一旁的繪馬掛滿著以日文書寫美容師合格的願望;中文的則寫著希望青絲能越多越好。世界文化遺產「天龍寺」,花園內雖然種植了很多花草,但現在只有幾株梅花綻放。欣賞有名的「曹源池庭園」後,另外購票參觀雲龍圖(不可拍照),是1997年所繪製,以紀念天龍寺開山始祖圓寂650周年。氣勢磅礡的龍張開五爪瞪視著下方,從各個角度看都似乎被龍注視著。
日落時分走到柯南電影版「唐紅的戀歌」主題曲所唱的「渡月橋」吹風,順道逛逛鄰近的商店街。晚餐回到市區住宿附近,來一間網路推薦、外國人友善的居酒屋「知里十利」。店內位置不多,先根據居酒屋的慣例直接點了酒(腦中只有high ball這個詞彙),再依照每日提供十道料理的菜單點菜(老闆直接拿菜單讓我用google智慧鏡頭翻譯)。一口氣點了關東煮、生魚片、燉牛肉豆腐、炸雞、奶油扇貝、煎餃、牛排的我還被老闆問說是不是很餓…(兩個人吃了八千多日幣,好吃但其實沒吃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