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投票制度真的跟台灣很不一樣,真的很好奇美國為什麼要設計這種複雜制度、又要用用州計票🤔?
一、美國總統是怎麼產生的?
💡 美國是一個由很多州組成的國家,美國各州有自己的權力
💡聯邦政府 = 全國性的政府,不能干涉州內的事務。
💡也就是說,每個州有自己規則,聯邦政府不能隨便插手
✍🏻透過選舉人團的機構選出總統
美國的總統選舉並非由選民直接選出總統,而是透過選「選舉人團」來間接決定。選舉人團由 538名選舉人 組成,候選人需獲得至少 270票(即過半數)才能當選。
每個州的選舉人票數基於國會議員數量分配:
- 每州至少有2名參議員。
- 再加上根據人口分配的眾議員數量。例如:人口最多的加州有55票,小州如懷俄明州僅有3票,而沒有國會議員的華盛頓特區也有3票。
✨ 選舉規則的特殊性
除緬因州和內布拉斯加州外,其他州都採取「贏者通吃」制度:
- 某候選人在該州票數略微領先,就能獲得全州選舉人票。
例如:佛州(29票),如果特朗普得票率 50.0001%,那麼他將贏得佛州的全部選舉人票,而對手將完全失去該州的支持。
🏛️ 民主黨 vs. 共和黨
民主黨(Democratic Party)
- 特性:相對自由或激進,政策傾向更開放、支持社會變革。
- 利益群體:跨國公司、媒體,主流媒體傾向支持民主黨。
- 地區優勢:西海岸(加州、華盛頓州)、東北部(紐約、麻州)。
- 代表人物:希拉蕊、歐巴馬、拜登。
共和黨(Republican Party)
- 特性:保守,重視傳統價值和本土經濟發展。
- 利益群體:中小企業主、本土商業。
- 地區優勢:中部(愛荷華、堪薩斯)、中西部(俄亥俄、密歇根)、南部(德州、佛州)。
- 代表人物:川普、小布希、雷根。
二、雙方候選人善於在種族、性別製造話題
2024年美國總統選舉,對全球產業 (例如 : 電子、工業、農業的等等 )、股市、未來就業等有直接影響
因為間接影響到許多人的投資成效、職業規劃、出遊規劃,所以我們需要特別了解
川普
- 川普2020年落敗之後,強勢歸來,毫無懸念地拿下黨內初選
政策和四年前當總統比有變化?
- 稅收 : 不變
- 加徵關稅,尤其針對歐盟加課10%關稅 ( 因其不進口美國汽車、牛肉、農產品..)。缺點 : 買國外商品會漲價、通膨惡化
- 減少國內稅收,補足上述物品漲價一事
- 產業 : 不變,扶持能源產業;推動製造業回流美國
- 外交 : 不變
- 消極處理烏克蘭、中東問題,甚至密會俄羅斯總統普丁
- 退出北約 : 美國從歐洲撤出軍火,歐洲問題歐洲人自己管
- 移民 : 不變且更嚴格,因為川普認為影響國民就業機會及工資。重點她還特別跟黑人喊話 想藉機拉票…,民調還明顯提升🤔
過往,川普是矽谷頭號死對頭
- 曾經跟祖克柏、貝佐斯都吵過架
- 軟化之因 : Apple 2019宣布投資10億美元,在德州建園區
- 今年專訪 : 強調不想跟矽谷人為敵,可放鬆監管
找馬斯克站台
- 公開為美國本土加密貨幣企業站台,此事跟馬斯克搭起友誼橋梁
- 政策正中馬斯克下懷 : 川普承諾要給企業減稅,相較之下,哈里斯要給富豪加稅,矽谷大老反應自然不太好
- 互惠關係 : 馬斯克提供影響力、競選資金,川普提供潛在政府訂單、加入政府高官機會
賀錦麗
- 拜登總統因為年齡和健康問題,7月21日宣布退選
- 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 披戰袍 : 檢察官出身而且是美國史上第二位女性總統候選
- 稅收 : 跟川普相反
- 川普的減稅偏向大企業,賀錦麗照顧中低收入者和小企業。將企業稅提高到28%,但小企業有單獨減稅額度
- 產業 : 製造業回流非川普專屬政策,民主黨也走這條路
- 給有孩子家庭更多稅收減免、增加新創免稅額度,首購房財政援助
- 孵化更多中產階級
- 外交 :
- 政策轉向與中間派靠攏:
- 搶搖擺州的票 : 訴說川普司法案底,搶中間選民票源
和矽谷、華爾街互動
總統初期立場:
- 2021年就任副總統後,哈里斯自稱「中產階級的保護者」,親消費者、疏遠大企業。
- 例如 : 減免學生貸款、科技巨頭 (微軟、Google、亞馬遜)反壟斷訴訟
- 商界支持與形象轉變:
- 開始跟政商互動 : 88位美國商界領袖聯名支持哈里斯,稱其「親商界」。
- 這顯然是為了洗刷過去「大企業狙擊手」的形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