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語教師研習 錄音文字稿+自行補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7 分鐘

以下是根據錄音內容整理、補充並添加標點符號的文章,讓語句更流暢、內容更容易閱讀。


---


### AI 與教學策略調整的重要性


AI 目前無法創造新事物,但可以協助教育模式的革新。然而,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模式學習成效有限,特別是針對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師需進行策略性調整。


例如,當假設學生進入課堂並非出於對學科的興趣時,特別是在英語課堂上,我們需要重新思考教學設計。以雙語教學為例,並非學生因為多了一門語言而更有效學習,而是教師在受限的語言環境中,必須創新教學方法,尋求如何有效引導學生理解內容。


---


### 雙語教學中的行銷思維


教學可以借鑑行銷中的「置入性行銷」策略:透過吸引學生對內容的興趣,再逐步融入英語。例如,可以設計一個感人的情節,讓學生關注劇情,並在關鍵時刻以英語表達重要的訊息。學生在這種情境中,無意識地接受英語輸入,類似於看到廣告商品後產生的記憶點。


然而,這需要時間和精心設計,而非單純增加英語輸入量即可達成。


---


### 學生英語程度與課程挑戰


根據 A1 至 C1 的語言能力標準,學生需達到 A1 才能在全英語課堂中抓住重點內容,這需要教師給予明確指導並突出重點。然而,大多數學生可能甚至達不到 A1 水平。他們缺乏英語能力和主動學習動機,因此無法在完全英語的環境中有效學習。


以外交行政人員的英語能力標準為例,即使達到 A2 水平,學生仍需要教師清楚列出學習要點,並且對所學主題已有一定熟悉度才能跟上進度。


---


### 針對不同程度學生的教學策略


對於英語程度在 A1 以下的學生,教師需要進一步簡化語言,使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簡單表達,並輔以圖像、道具或其他非語言線索。這樣,學生即使聽不懂全部內容,也能透過其他方式理解。


例如:

- **課堂指令簡化**:使用簡單的句子如“Please sit down”或“Take out your book”,並搭配手勢或道具。

- **視覺輔助**:講解新詞時展示圖片,如展示「bicycle」來教授交通工具相關單詞。


---


### 減輕學生的認知負擔


教學中應避免過多或不相關的英語輸入,以節省學生的專注力。例如,在數學課上專注於教學目標(如幾何概念),僅在必要時融入相關的英語詞彙,而非過度強調語言學習。


專注力如同資源,過度分散會降低學習效率。教師需確保給予學生的英語內容「乾淨」且「直接」,避免學生浪費時間與精力在篩選不必要的信息上。


---


### 功能性英語:改變學生對英語的態度


英語學習應強調「功能大於形式」。學生需要學會如何將英語作為工具來解決實際問題,而非僅僅為了完成作業或考試。


例如:

- **功能導向的語言輸入**:教導學生如何用簡單英語描述日常生活,如“Can I have a glass of water?”。

- **重複使用已學內容**:將學過的句型多次運用於不同情境中,例如反覆練習“How are you?”和“I’m fine, thank you”。


目標是讓學生對英語感到「自在」與「自信」,習慣其存在,並在使用中逐步建立能力。


---


### 雙語教學的優先順序與實施原則


1. **優先確立學科內容的學習目標**:學生應先掌握學科的核心概念和技能。例如,在自然科學課堂中,學生應學會觀察和記錄實驗結果。

2. **語言融入的策略**:在學科教學中,選擇重複性高且實用的英語語句。例如,在科學課中反覆使用“Observe”或“Record your findings”。


3.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設計**:從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設計能激發興趣並降低焦慮的教學活動。例如,透過分組競賽激發學生的參與感,並用簡單英語指導過程。


---


### 語言輸入的分級與策略調整


針對不同英語能力的學生,教師需逐步增加語言輸入的難度,並避免一次性加入過多新內容。初期階段可以使用「中文+三到五個英文單詞」的方式,逐漸增加語言比例。


例如:

- **初期語言策略**:以中文為主,英語為輔。例如:「我們今天要學會畫圖,請你們畫一條‘line’(線)。」

- **進階語言策略**:逐步引導學生用英語進行更完整的描述,如“Draw a straight line between two points.”


---


### 教學中的實例總結


1. **自然科學課**:

- 目標:學生學會記錄植物生長過程。

- 英語語句:Observe the plant. Write your observations.

- 語言融入:用圖表輔助,並反覆強調核心語言。


2. **數學課**:

- 目標:理解幾何圖形。

- 英語語句:Draw a triangle. Measure the angles.

- 語言融入:提供直尺和量角器,搭配簡單指令。


3. **藝術課**:

- 目標:完成一幅簡單的線條畫。

- 英語語句:Draw a line. Add a curve here.

- 語言融入:教師在操作時同步說明,幫助學生理解。


---


以上整理了錄音內容的核心信息,並加入實例與清晰的段落結構,以提高可讀性和應用價值。


以下是整理後的錄音內容,並根據前後文補充並加上標點符號,使內容更容易閱讀且保留教學專有名詞:


---


### **螺絲盒的教學啟示:語言學習的工具性**


在教學中,我常以「螺絲盒」作為比喻。你有一個把手,裡面有許多不同尺寸和形狀的螺絲頭。雖然功能不一,但你只需要更換螺絲頭,而不是重新學習如何使用把手。這就是語言學習中 **VSF(Vocabulary, Structure, Functionality)** 的概念。


學生需要的是一個可以「獨立溝通概念」的工具,而不僅僅是學單字。例如,學會「Turn the screw clockwise」後,可以靈活替換部分內容,變成「Turn the knob clockwise」,學生仍能理解其功能並應用。這樣的語言堆疊過程,不僅能減少學生的學習負擔,還能提升他們的成就感,讓他們更容易上手。


---


### **短句的重要性:清楚、易記且方便重複**


教學中的句子應該簡短,但不能過於簡單以致於影響溝通的清晰度。例如,當我們傳遞手機號碼時,通常會分成三組(如 433 的節奏),因為人腦無法一次處理超過七個資訊單位。同樣地,課堂上的短句不僅方便學生記憶,對教師也更容易重複使用。


例如:

- **短句示例**:「Sit down, please.」或「Take out your book.」

- **過長句子的問題**:如果句子太長,教師在課堂上很難自然地重複,學生也無法建立足夠的語言熟悉度。


重複是語言學習的關鍵。一個句子需要被教師多次使用,才能讓學生聽習慣,進而自然地運用。因此,句子的設計需要教師的專業計畫,特別是在雙語教學中。


---


### **不強迫開口:降低學生的挫折感**


在教學中,我一向給學生選擇,用非口語的方式與我溝通也是可以接受的。例如,學生可以用點頭、手勢或其他方式來表達,這不僅避免了語言障礙帶來的挫折感,也能保證課堂任務的完成。


強迫學生開口,尤其是在他們還沒有準備好的時候,只會增加挫折感,讓他們對語言學習更加抗拒。因此,語言教學的首要任務是讓學生聽習慣,進一步建立對語言的信心。


---


### **完整句子的迷思:溝通應以清楚為核心**


我們經常認為語言學習必須使用完整句子,但實際上,這並非必要。面對面的口語溝通,能清楚表達重點即可,完整句子更多適用於正式書寫。


例如:

- 問:「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 答:「Five.」這樣的回答雖然簡短,但溝通清楚,且符合對話情境。


若要求每句都使用完整句子,只會增加學生的心理負擔。語言工具的核心價值在於「省力」,教師應幫助學生以最省力的方式進行有效溝通。


---


### **教學設計中的三二原則:化繁為簡**


**三二原則(3R)**:在語言教學中,應減少不必要的內容輸入,專注於重點資訊,並結合多次重複和功能性語言。


- **清楚目標**:每節課的語言內容應與教學目標緊密相關,無關內容應避免加入。例如,在自然科學課中,學生的目標是學會使用顯微鏡,語言指令可以是「Place the slide on the stage.」

- **減少分心**:避免引入過多新單字或複雜語法,減輕學生的認知負擔。

- **重複使用**:例如,「Observe」和「Record」這些詞可以在多個課堂情境中重複使用,幫助學生快速習得。


---


### **文化與語言的融合:教學中的精細調整**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文化元素來幫助學生理解。例如,結合環保主題講解 **reduce, reuse, recycle**,學生可以在實際活動中使用相關語言,從中感受到語言的實用性和趣味性。


此外,針對學生已熟悉的概念,教師可以減少額外解釋。例如,學生在自然課中已了解「回到座位」的基本指令,教師無需過多說明,只需簡單指令「Sit down」。


---


### **教學實例:工具性的英語輸入**


1. **自然科學課**:

- 教學目標:學會使用顯微鏡觀察樣本。

- 語言輸入:短句「Place the slide. Adjust the focus.」

- 操作設計:教師示範動作,學生依指令完成。


2. **數學課**:

- 教學目標:認識幾何形狀。

- 語言輸入:「Draw a triangle. Label the angles.」

- 教學策略:結合圖形,讓學生用簡單語言描述。


3. **環保主題活動**:

- 教學目標:理解資源回收的重要性。

- 語言輸入:「Reduce waste. Reuse materials. Recycle plastic.」

- 活動設計:學生實際分類回收物,並用英語標記分類。


---


### **結論:改變學生態度,提升語言學習成效**


語言學習不僅是技能的提升,更是態度的轉變。教師應以功能性為核心設計語言內容,幫助學生在真實情境中運用英語,逐步提升信心與能力。當學生對語言感到自在且自信,學習的效率與深度自然會提升。


以下是整理後的內容,補充前後文並加入標點符號,使文章更容易閱讀和理解,同時保留教學專有名詞:


---


### **雙語教學中的挑戰與策略**


#### **1. 外籍教師與教學資源的有效利用**

在許多雙語教學情境中,外籍教師可以幫助快速整理語言相關的資料,例如利用 ChatGPT 等工具來生成教學內容,這可以顯著提升效率。然而,教師必須清楚自己的教學目標,並確保所提供的內容是學生能消化和應用的。


#### **2. 課堂設計中的語言簡化**

一位綜合活動教師曾準備了複雜的英文內容,包含專有名詞和長句。經過討論後,我建議將內容簡化,例如將四個步驟用更短、更具功能性的句子表達,以便學生能實際應用。例如:

- 原句:「Observe the problem, reflect on the cause, discuss solutions, and implement the best choice.」

- 簡化為:「Observe. Reflect. Discuss. Act.」


這種拆解式的語言設計,讓學生能夠逐步理解並在課堂中重複運用。


#### **3. 跨領域合作中的語言共識**

在與不同領域的教師合作時,雙語教學常面臨專業語言隔閡。例如,有些教師堅持使用原始的專業術語,而忽略學生的理解能力。在這種情況下,可以採取更委婉的方式提出建議,例如:

- 「這個詞可能對孩子來說稍微有點難,我們可以先從簡單的相關詞開始,讓他們更容易上手。」


這種方式不僅能促進合作,還能確保教學內容更貼近學生的需求。


---


### **教學中的實用性語言策略**


#### **1. 功能大於形式**

我們教學生英文,不僅僅是為了讓他們學會單詞或句子,而是要教會他們如何用英語解決問題。例如,在課堂中引入功能性的句子,比起教導單詞表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

- **功能性語句**:「How do you feel?」可用於反映情緒。

- **拆解語句**:「Draw a line. Use the marker.」則可以運用在美術課的實際操作中。


#### **2. 重複性的重要性**

語言學習需要重複。若句子太長,教師自己可能都不願重複使用,更不用說學生能否記住。因此,設計清晰、易重複的句子對教學尤為重要。例如:

- **短句示例**:「Sit down, please.」

- **重複應用**:在多個情境下反覆使用「Good job!」或「Try again.」讓學生習慣該表達。


---


### **學科與語言融合:以教學目標為核心**


#### **1. 教學目標的聚焦**

雙語教學中,語言應服務於學科內容,而非喧賓奪主。例如,在自然課中教授「時間管理」時,教師可簡化指令為「Place the big rocks first.」這樣的語言不僅簡單,還與教學目標緊密結合。


#### **2. 避免多餘內容**

與教學目標無關的語言輸入會增加學生的認知負擔。例如:

- 不必要的額外指令或單詞會讓學生分心。

- 集中於核心目標,例如「時間管理」中的「Prioritize tasks」,則有助於學生的學科理解。


---


### **學習態度的養成與習慣建立**


#### **1. 引導學生學會尋找線索**

在雙語教學的初期,應該幫助學生習慣於聽不懂時尋找線索。例如,若教師給出一句英文指令,應同時提供適當的輔助(如肢體語言或視覺提示),讓學生逐步習慣「聽不懂也不必慌張,因為有方法可以理解」。


#### **2. 避免「習得性無助」**

若學生在接觸英語時感到無法理解且缺乏輔助,他們可能會產生「習得性無助」,進一步影響學習態度。因此,即便是最簡單的英文內容,教師也應搭配適當的說明,確保每位學生都能跟上。


---


### **實例說明:將抽象概念轉化為實用語言**


#### **1. 多元智慧的教學**

在教授多元智慧的課程時,教師可以將主題聚焦於學生的個人特長。例如:

- **中文目標**:「讓學生找到自己的專長。」

- **英文輸入**:「What are you good at?」這樣的句子不僅簡單實用,還能延續至課堂結束後的多個活動中。


#### **2. 藝術課中的線條教學**

在美術課上討論線條時,教師可用簡單的指令幫助學生理解。例如:

- 「Draw a straight line. Use a thick marker.」

- 當學生實際操作時,教師可以運用「That’s good! I like your work.」來強化語言重複,並引導學生表達自己的作品。


---


### **結論:讓語言融入生活,提升學習成效**


雙語教學的核心不在於「教英文」,而在於讓學生「用英文學習」。教師應聚焦於實用性語言的輸入與重複,幫助學生建立信心,並透過清晰的教學目標讓學生感受到語言的功能性與重要性。這樣的教學策略,不僅能讓學生在課堂中受益,還能讓他們在未來的生活中自信地運用語言與世界接軌。

福音101文章拯救靈魂101,Mr. gary寫101篇福音的文章分享。 每一篇福音文章拯救101個靈魂。101篇文章就可以拯救10,201個靈魂, 而這10,201個靈魂,再把這101篇的福音文章分享出去, 那麼就可以再拯救1萬人。 結論: 1萬的1萬倍就是好幾億人,就可以因為這個福音文章都有機會得救。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