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的世外桃源——Malabar Beach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距離我朋友到來的時間有將近一週的時間,這代表說我必須在這座城市待上一週。對於不太喜歡在都市待太久的我來說,可說是一種折磨。

 

好在我發現這個地方。

一塊幾乎沒什麼人住的小角落,對於我這台露營車而言可說是再適合不過。

它既沒有都市的繁忙,又有一間乾淨的公廁,座落在海景第一線。

我不用在乎別人怎麼看我,洗澡時可以大剌剌地拿著浴巾進去廁所,警察在這也不會把我當過街老鼠。

真要有所挑剔的話,大概就是這裡的公廁沒有熱水澡。不過對於我這種已經在外頭生活許久的人來說,這並不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Malabar Beach


raw-image


一個不大的海岸線,卻包含了小孩能玩的沙灘、一座沙灘公園、有蓮蓬頭的公廁,以及再遠方一點、可以浮潛的礁岩。

 

它的戰略位置也很靠市區。事實上,旁邊就有公車站可以直達Sydney市區。進而導致這裡成為當地都市人放假喜歡前來的好去處之一。

 

所幸平日佔了一週的大半部分,因此這裡平時空蕩蕩。以至於即使停車場旁的招牌顯示晚上不能停車,也幾乎是沒有人管。

 

偶爾會看到和我一樣的露營車停在我隔壁,人們從車內拿出衝浪板、潛水鏡。我烤著剛用魚槍打上來的魚,他們會帶來不知從哪個角落得到的禮物。我們互相分享彼此碰到的故事(以及供品),享受這與世無爭的浪漫。




每日持續移動雖然聽起來令人羨慕,那卻是個勞神費時的旅行。開過車的人大概都有經驗,光是從台北開到高雄的四個多小時多麼令人疲倦,更何況,前幾天可都是每天七小時以上的車程。

 

為了節省開銷,以及讓我的心靈再次受到救贖,我在這裡開啟龜孫子模式,好好享受這邊的陽光。

 

睡在外面已經使我習慣很早起床,我會簡單做一份常見的三明治,喝一杯台式早餐店紅茶。飲畢,然後再泡一杯,趁紅茶還沒泡好,先脫下衣服跳進海裡游泳。

清晨的海雖然冰鎮,卻是很好的運動與清醒腦袋的方式。

上岸後,我可以輕鬆地使用旁邊公廁提供的冷水澡設施,將身上的鹽分去除。

 

這是許多靠海得澳洲人喜愛的生活方式之一。不僅有時會令在台北長大的我羨慕。

 

洗完澡時正值正常上班族的起床時間。此時的我喜歡帶著筆電到附近的咖啡廳,坐在那邊看著剛剛游泳的海,以及剛升起的太陽。

我能聽到早起的澳洲人的閒聊,也不至於因為太趕,使每個人對彼此有敵意。是個認識在地人不錯的方式。

 

我也在咖啡廳得到有趣的小故事。




我曾在那座咖啡廳內認識一位每天要去開飛機的機師。他每天會在咖啡廳內畫著一本小本子,記錄今天的航班、風向、該注意的事情。

 

基於學生時期有被飛機機師這檔詐騙騙過,起初我還不大相信。他笑著,秀出他工作的照片。一張他穿機師的衣服,坐在飛機的駕駛艙內。

 

他跟我說好幾個機師才知道的工作內容,包含起飛檢查,以及他現在筆記本上,記錄等等航班會碰上的環流等..

 

這點不相信也難。

 

隨後他會回到車上。這可能會令外人驚訝,堂堂一位飛機機師,卻住在一台越野露營車內。即便領著令人羨慕的高額薪水,他也是位車宿者。我曾問他為什麼要這樣,他的回答給我繼續前進的動力:

 

“Cheap. And you can sleep with sea”


機師與他的「家」

機師與他的「家」


不用上班的我,自然也不用趕著離開咖啡廳。我常會寫文章寫到忘我,待到陽光開始燒灼我的皮膚,便會起身離開。將筆電放好,原本海水沾溼的衣物掛在車頂上曬太陽,隨後前往附近的公車站,搭車到市區。

 

這段時間是個去了解城市真正樣貌的好時光。我常搭到一個不知名的小站,隨後到處閒晃。除了看看這邊的街景與文化,順便做一點平常都在做的省錢小活動。

 

Sydney不愧是國際知名大城市,這邊的垃圾桶也真是香。我常常隨隨便便就能撿到供我一人撐一陣子的伙食。再加上偶爾會打到的魚,住在幾乎不移動的車上,這陣子幾乎沒有任何開銷。

 

在某種說法下,我在這實現了最簡單的財富自由。




接近黃昏,我會回到車上,將原本曬好的衣服收下,駕車往附近的停車場歇息。那座停車場距離浮淺的海很近,如果當天決定不下水,我常坐在那邊看著夕陽落下。

 

該來說說可以浮淺的海了。那是一座風平浪靜的海灣,湛藍的海水有時可以看到十米之下的石頭。這在澳洲甚是常見。

 

我有時會冒著風險,從海灣的一邊游向彼岸。帶著我從市區買回來的潛水鏡以及魚槍,既在悠遊及享受的同時,帶點晚餐上來。

 

有時我懶得潛水,會拿著一把釣竿,坐在另一側的岸上,與幾位年長的澳洲人望著夕陽釣魚。或許是還太年輕,或許是還惦念著晚餐,我不太敢像他們一樣,即便釣到天黑、釣到漲潮快回不去,還樂此不疲。

 

而在這邊休息的這段時間,終於能夠好好地坐在車頂上望著無數由世界各地到來的飛機與流星,伴著我一同入眠。

avatar-img
14會員
42內容數
我是魚頭,與許多剛出社會的年輕人一樣,也曾為未來感到徬徨。我踏上前往澳洲打工度假的路,並在露營車內生活數月。從此見識人們對於自由的想像,也從此踏入環遊世界的過程。 而當你在收看這篇沙龍,也代表你正在經歷我所經歷的事。或許你會和我一樣驚訝,世界之大何其不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魚頭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座城市必然不讓我失望… 是嗎? 想當時在Melbourne 這個人人稱讚的城市,這台車可是會被警察趕到一旁的。他們根本不在乎你今晚有沒有得睡、不在乎你到底有沒有找麻煩。我與它在現在就是個城市唾棄的角色。 Sydney也不將會是個例外。
我將地圖打開,海角似乎有個停車場,可以遠離這座城市的煩囂。隨之駕車前往。途中,天空從原本的彩霞轉為無盡的黑,我將黑色廢鐵的車燈開啟,低亮度的燈泡仍能照向遠方的樹叢。直到它照不到了,我才驚覺自己來到了海邊。
這個地方只存在在口述故事之中,來自一位穿梭各地的旅者。他抓著我的肩膀,興奮的跳躍著。 我從未看他如此的開心,那個眼神閃爍的光芒是我永生難忘的一段時刻。
論NSW 有什麼特別的,大概是這邊很容易看到鯨魚,以及關於鯨魚的歷史。即便小鎮沒有什麼特別,這裡卻有座捕鯨博物館,而讓我驚訝的是 這座小鎮以前捕的是殺人鯨。
為什麼說「又」呢?自從來澳洲以來,這裡的假日可說是多台灣個一兩倍有。 不僅跟台灣一個樣,接近週末會放連假,而且他們似乎對「補假」沒有概念。 我赫然發現,補假是台灣天大的笑話。
一隻跳出水面的座頭鯨在一張破舊的牌子上,奔馳在王子公路的露營車在雙黃線上迴轉,此時的我燃起了三寶台灣魂,要不是附近空無一人,這台燒胎的廂型車想必能許多攝影師打卡。
這座城市必然不讓我失望… 是嗎? 想當時在Melbourne 這個人人稱讚的城市,這台車可是會被警察趕到一旁的。他們根本不在乎你今晚有沒有得睡、不在乎你到底有沒有找麻煩。我與它在現在就是個城市唾棄的角色。 Sydney也不將會是個例外。
我將地圖打開,海角似乎有個停車場,可以遠離這座城市的煩囂。隨之駕車前往。途中,天空從原本的彩霞轉為無盡的黑,我將黑色廢鐵的車燈開啟,低亮度的燈泡仍能照向遠方的樹叢。直到它照不到了,我才驚覺自己來到了海邊。
這個地方只存在在口述故事之中,來自一位穿梭各地的旅者。他抓著我的肩膀,興奮的跳躍著。 我從未看他如此的開心,那個眼神閃爍的光芒是我永生難忘的一段時刻。
論NSW 有什麼特別的,大概是這邊很容易看到鯨魚,以及關於鯨魚的歷史。即便小鎮沒有什麼特別,這裡卻有座捕鯨博物館,而讓我驚訝的是 這座小鎮以前捕的是殺人鯨。
為什麼說「又」呢?自從來澳洲以來,這裡的假日可說是多台灣個一兩倍有。 不僅跟台灣一個樣,接近週末會放連假,而且他們似乎對「補假」沒有概念。 我赫然發現,補假是台灣天大的笑話。
一隻跳出水面的座頭鯨在一張破舊的牌子上,奔馳在王子公路的露營車在雙黃線上迴轉,此時的我燃起了三寶台灣魂,要不是附近空無一人,這台燒胎的廂型車想必能許多攝影師打卡。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我的threads被我封的很乾淨,基本上我的河道上不會出現我看的太不舒服的東西。 老了,不想每天都在"不是我"的地方待著,一天的上班時間夠多了。 平常生活待異溫層的時間太長了,為了讓我自已的生活過的舒服點,我把我的河道同溫層維持的非常厚。 我的河道上不定期的就有大事"熱熱鬧鬧"(不管好的壞的)
Thumbnail
夏天的池上,我開始有感,陽光燦爛笑容下,雖不能用烈焰灼身來形容,但是熱爆也是很痛苦的事。躲艷陽,沒事白天就少外出了。 今天在家洗被單、枕套,做甜點,還有幫我的愛車小肥肥洗澡,直到傍晚天氣涼爽後才外出騎車。
連續3天假期,沒有外遊,留港遊玩及消費。第一天,去大館參觀,遊客不算多,慢遊與古建築群内真不錯。由於較少去港島,順便在街上逛逛,走去碼頭順便坐船去尖沙咀,在尖沙咀海濱長廊就感覺到處處都係內地遊客,我們趕快避開人潮。 第二天,早上暴雨,留家做肉包子。 中午雨停後,去文化博物館參館。由於仔仔對歷史的
兩年前出發前往大洋洲短宣,包括前往澳洲、斐濟和紐西蘭這三個國家,當時和太太的隨身行李,就各自只有一個大和一個小的行李箱,連同一個不算大的背囊,我們便渡過了七個多月遊歷三個國家及好幾個城市的旅程了。那時候大多數時間是住在當地教會弟兄姊妹的家中,雖然暫住的房間不算太大,卻覺得綽綽有餘……
本來我過著安逸的日子,也活得不錯,吃飽穿暖,好天氣出門散步,有風雨躲在家裡,沒有非要做什麼事不可,縮衣節食的話,也不用太努力賺錢。但偶爾會覺得空虛,懷疑就這樣活著是不是有點可惜,好像該做些事,對社會有點貢獻,或留下一些什麼。 這種時候心裡的一座島就浮出來,使我意識到自己是個島民
十多年前的畢業旅行第一次踏上基隆,到時已夜幕深沉,高掛霓虹。吃飽飯便迫不及待找了家網咖上網打遊戲,接著回去熬到大半夜,對這裡的印象僅剩夜色下繁華的廟口夜市,與瀰漫空氣的海腥。 後來來過幾次,也是匆匆作為長途行旅的休憩站,從沒見過她白晝下的面目。若非信宿在此工作的友人家,很難得有充裕的時間可以駐
Thumbnail
過去曾經有短暫地挑戰過無塑生活,其實並不算困難,只是需要以這項需求來重新規劃生活,例如要帶哪些餐具、要在哪裡洗滌餐具、在哪些餐廳用餐不會製造塑膠垃圾等等;我想有些壓力的地方,是在於我們需要讓店家改變他們的作業SOP,有些店家會因此不滿,但也有許多人會稱讚我們環保,我遇到的經驗是後者居多。
Thumbnail
要知道,澳洲的城市並不是只有大家熟知的Melbourne, Sydney, Brisbane,可是有幾百個、動不動就超越台灣的直轄市規模,卻找不到華人的城市。 更別說,我待得地方並不只城市。
Thumbnail
我2019年的年初來礁溪租屋,休養。什麼事都不做,每天好好煮飯、吃飯,出去走路、健身房運動,還有寫東西,想出去時搭公車去宜蘭的幾個地方走一走。   那時候,一般人在做的事情我都不想做,像:旅遊、美食、看劇等等,一度懷疑自己怎麼了?有什麼毛病嗎?後來找出來,我不是都沒做,只是和人家做的不一樣,像: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我的threads被我封的很乾淨,基本上我的河道上不會出現我看的太不舒服的東西。 老了,不想每天都在"不是我"的地方待著,一天的上班時間夠多了。 平常生活待異溫層的時間太長了,為了讓我自已的生活過的舒服點,我把我的河道同溫層維持的非常厚。 我的河道上不定期的就有大事"熱熱鬧鬧"(不管好的壞的)
Thumbnail
夏天的池上,我開始有感,陽光燦爛笑容下,雖不能用烈焰灼身來形容,但是熱爆也是很痛苦的事。躲艷陽,沒事白天就少外出了。 今天在家洗被單、枕套,做甜點,還有幫我的愛車小肥肥洗澡,直到傍晚天氣涼爽後才外出騎車。
連續3天假期,沒有外遊,留港遊玩及消費。第一天,去大館參觀,遊客不算多,慢遊與古建築群内真不錯。由於較少去港島,順便在街上逛逛,走去碼頭順便坐船去尖沙咀,在尖沙咀海濱長廊就感覺到處處都係內地遊客,我們趕快避開人潮。 第二天,早上暴雨,留家做肉包子。 中午雨停後,去文化博物館參館。由於仔仔對歷史的
兩年前出發前往大洋洲短宣,包括前往澳洲、斐濟和紐西蘭這三個國家,當時和太太的隨身行李,就各自只有一個大和一個小的行李箱,連同一個不算大的背囊,我們便渡過了七個多月遊歷三個國家及好幾個城市的旅程了。那時候大多數時間是住在當地教會弟兄姊妹的家中,雖然暫住的房間不算太大,卻覺得綽綽有餘……
本來我過著安逸的日子,也活得不錯,吃飽穿暖,好天氣出門散步,有風雨躲在家裡,沒有非要做什麼事不可,縮衣節食的話,也不用太努力賺錢。但偶爾會覺得空虛,懷疑就這樣活著是不是有點可惜,好像該做些事,對社會有點貢獻,或留下一些什麼。 這種時候心裡的一座島就浮出來,使我意識到自己是個島民
十多年前的畢業旅行第一次踏上基隆,到時已夜幕深沉,高掛霓虹。吃飽飯便迫不及待找了家網咖上網打遊戲,接著回去熬到大半夜,對這裡的印象僅剩夜色下繁華的廟口夜市,與瀰漫空氣的海腥。 後來來過幾次,也是匆匆作為長途行旅的休憩站,從沒見過她白晝下的面目。若非信宿在此工作的友人家,很難得有充裕的時間可以駐
Thumbnail
過去曾經有短暫地挑戰過無塑生活,其實並不算困難,只是需要以這項需求來重新規劃生活,例如要帶哪些餐具、要在哪裡洗滌餐具、在哪些餐廳用餐不會製造塑膠垃圾等等;我想有些壓力的地方,是在於我們需要讓店家改變他們的作業SOP,有些店家會因此不滿,但也有許多人會稱讚我們環保,我遇到的經驗是後者居多。
Thumbnail
要知道,澳洲的城市並不是只有大家熟知的Melbourne, Sydney, Brisbane,可是有幾百個、動不動就超越台灣的直轄市規模,卻找不到華人的城市。 更別說,我待得地方並不只城市。
Thumbnail
我2019年的年初來礁溪租屋,休養。什麼事都不做,每天好好煮飯、吃飯,出去走路、健身房運動,還有寫東西,想出去時搭公車去宜蘭的幾個地方走一走。   那時候,一般人在做的事情我都不想做,像:旅遊、美食、看劇等等,一度懷疑自己怎麼了?有什麼毛病嗎?後來找出來,我不是都沒做,只是和人家做的不一樣,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