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肯氏蒲桃名為「閻浮樹或贍部樹」,在佛教四大部洲中的南贍部洲,因為有閻浮樹這種大樹而命名,指的就是現今人類生活範圍的地球。《大智度論‧釋報應品》第三十五卷,「閻浮,樹名,其林茂盛,此樹於林中最大。提名為洲,此洲上有此樹林。林中有河,底有金沙,名為閻浮檀金。以閻浮樹故,名為閻浮洲。」此樹頗受佛教徒崇敬,通常在印度的寺廟附近易見。
肯氏蒲桃原產地在印度、斯里蘭卡、東南亞國家等;因果實形狀和顏色,又被稱為「印度黑莓、馬拉巴李、烏梅、黑墨樹」等。果紫黑熟,落果外觀像葡萄般,果肉紅色可食,口感甜中帶酸澀,也稱「香果」,曬乾後能入藥,果實內有橢圓形褐色種子1枚。
3月至8月是肯氏蒲桃開花期,滿樹綻放花朵時,淡黃色的小花十分柔美,花呈複聚繖花序腋生,花瓣白色,具有香氣。鐘形花萼,先端4裂,裂片卵形,雄蕊多數,有白色花絲,花藥小,花粉囊黃色,雌蕊1枚。屬桃金孃科常綠大喬木;木材細緻,乾燥後加工性質良好;葉闊長橢圓形,厚革質,表面深綠有光澤,背黃綠無光。
高大易栽種的肯氏蒲桃,是優良的行道樹,豐富了自然生態,其果實能夠誘鳥。在佛陀紀念館的佛教植物園玄奘大師區,佇立於肯氏蒲桃高聳直立的樹蔭下,因緣巧遇下,或許您可探究其成熟的果實、顏色和香味,是否與我們日常食用的葡萄很相似?
佛教植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