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st update: Dec. 12 2024
Update 1: Dec. 9 2024: 新增美國財政部的債務管理辦公室報告
Update 2: Dec. 12 2024: 新增Amazon股東提議董事會儲備比特幣、俄羅斯國會提案比特幣儲備、微軟股東投票結果、提出比特幣儲備法案的更新
在前一篇文章(比特幣ETF外的另一股大資金已經在醞釀)已表明"選舉後的現在,幣圈的牛市才算真正開始",確實從那時開始的比特幣走勢轉為強勁,且滯後的山寨幣也在比特幣整理休息時接續發威,短短一個月漲幅Top30的漲幅從145%~2711%。
另外,2024.12.05的比特幣也突破10萬美元里程碑,且漲幅也到4%,接續的牛市走勢會越發狂暴,接續的漲勢力道有哪些正在醞釀發生的事件,可分為
- 國家政策引領的趨勢,讓美國成為全球加密貨幣首都
- 商業公司對於加密貨幣傾向的作為
等等等
國家政策引領的趨勢,讓美國成為全球加密貨幣首都
前篇文章中提及選後要關注的項目中,已經有兩項持續展開。
- 美國新任準總統川普開始實現競選前承諾,傾向找「加密產業友好且專業」的人選來任命金融監管官員或政府官員或新成立部門,如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 SEC)主席、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ommodity Futures Trading Commission, CFTC)主席、商務部長、財政部長、在白宮設立專責加密貨幣政策的部門[註1]、設加密產業總統諮詢委員會(Crypto Presidential Advisory Council)等。這些舉措呈現新政府開放匯集業界意見,對加密產業的重視及制定長期政策方針,決心在此新產業賽道中取得領先地位。從川普任命加密貨幣領域專家擔任政府重要職務的布局動向來看,未來四年主力產業會是押注在加密產業的新賽道上,力拼在新產業發展與鞏固戰略資源。
- 提名 Cantor Fitzgerald CEO Howard Lutnick任命為商務部長,其本身對加密貨幣採取友好態度,將對美國產業、貿易、加密貨幣生態系統及企業發展等,提供發展上的助力。
1) 對美國產業影響,將會促進更多新創科技的發展,並吸引相關企業到美國成立公司或拓展業務,推動美國在金融、區塊鏈、科技等領域的領先地位。
2) 對美國貿易影響,當Fed主席Powell表明比特幣並非美元的競爭對手,而比特幣與黃金同屬競爭腳色,這將使美國加強支持美元掛鉤比特幣/美元穩定幣的地位,強化美元信用。
3) 對加密貨幣生態影響,使全球機構投資者對於加密貨幣更具備信心,及傾向採用加密貨幣等區塊鏈應用,推進成熟化的發展。
4) 對美國內企業影響,加速推進新創公司、科技公司、金融機構等,採用區塊鏈技術的應用與加密貨幣的支付。
- 確認SEC主席Gray Gensler將離任。川普邀請Paul Atkins[註2]擔任SEC主席。Paul Atkins已回應有接任SEC主席的意願,這將對後續的加密貨幣(區塊鏈)產業發展與投資有很強勁的助力,並能針對新興產業提供法規遵循與監管框架建立。不管是以比特幣為主的挖礦產業、商業公司發展比特幣儲備、商業公司採用加密貨幣支付、加密產業的基礎設施建立、區塊鏈為主的分佈式存儲及運算等新創公司,都能在政府支持的前提下蓬勃發展。
- 提名Scott Bessent任命財政部長,其本身對加密貨幣採取友好態度,且認為數字資產是金融創新的重要組成部分,並提倡美國應在該領域保持領導地位。Bessent曾表示:「加密貨幣經濟是未來」,希望經濟與產業透過融合加密貨幣進一步提升美國經濟競爭力。
- Fed主席Powell採訪中表示比特幣定位是與黃金相競爭,而非美元。這已經算是非常大的暗示承認比特幣是數位黃金,且有與黃金相匹配的特質。這樣的說法也間接表述比特幣不是作為美元的取代貨幣,而是與黃金相同的避險資產定位,方便後續美國政府或公司要進行儲備的政策時,有黃金作為仿效的參考。
這將會帶來已些層面的效應影響:
1) 作為戰略儲備資產的地位提升: 參照黃金儲備模式:若美國政府將比特幣視為數位黃金,比特幣可能逐漸成為國家戰略儲備的一部分,與黃金共同作用以分散美元貨幣體系的風險,並在有限供給下盡速搶得戰略資源(比特幣),增加共和黨參議員Cynthia Lummis提案的《美國比特幣戰略儲備法案》通過合理性。
2) 政府對比特幣的觀點改變:對比特幣的共識從投機工具轉向長期價值儲存資產,且此資產具有戰略性質。另一方面是,會計準則與稅務政策將轉為參照黃金的標準。
3) 對全球貿易與金融體系的影響: 未來有可能作為類似布林頓森林體系的錨定物,若後續美國真的通過《美國比特幣戰略儲備法案》,這將可能開啟美國從黃金美元、石油美元、信用美元,再演進到"比特幣美元"格局的美元霸權。
4) 對黃金的影響: 黃金與比特幣的性質相似,將會有部分力道轉向比特幣。且比特幣的可攜性、透明性、可分割性是黃金所沒有的,這兩個資產終將形成多元共存的避險資產。
5) 對美國企業的影響: 加速推進更多企業可能開始探索比特幣應用的科技創新,如資產儲備、比特幣支付、基於比特幣應用發展金融商品(BTCFi)等。當美國企業採用比特幣應用後,會引發其他國家企業的效仿效應,吸引更多加密貨幣相關企業與資本流入美國,加緊加入比特幣應用生態圈。
6) 對其他國家的影響: 當美國政府認同比特幣,並以國家之力儲備比特幣,鞏固美國的金融主導地位後。其他國家也會跟進加入生態圈及效仿美國政策,這樣比特幣本身的需求將暴漲。
- 比特幣儲備策略出現效仿效應
自從2024/7/31,美國共和黨參議員Cynthia Lummis 提出《美國比特幣戰略儲備法案(BITCOIN Act of 2024)》後,加拿大、南美洲、歐洲等地及美國幾個州的政府官員也都發起比特幣儲備法案的議程,目前的進程都在審查中。
從中看到到美國政府提出的比特幣戰略儲備的構想後,許多地方已經出現效仿效應,而這樣的效仿效應只會逐步增強,粗估可能會有200萬~300萬枚以上的儲備需求量。
俄羅斯目前也再提案進行比特幣儲備,接下來就是要觀察哪邊陣營開啟儲備之路,另編的陣營為了不落人後也會加緊儲備速度,屆時將開啟比特幣儲備的軍備競賽!
俄羅斯開啟比特幣儲備的道路機率也是非常高,先前普丁公開表示沒人可以禁止新技術的電子支付手段。而身處被經濟制裁與國際轉帳受限的國家,採用比特幣支付將會解套的一條新道路,體量足夠大到承載國際間的資金交易。
- 美國財政部的債務管理辦公室(Office of Debt Management)提出《Fiscal Year 2024 Q4 Report》的報告中提到比特幣與穩定幣的一些重點
穩定幣(Stablecoin)
1) 穩定幣增長:報告指出穩定幣市場的增長導致對短期國債的需求有所增加,特別是以T-bills和國債回購交易的形式。
2) 市場影響:穩定幣的增長使得約1200億美元的穩定幣抵押品直接投資於國債,顯示出穩定幣在金融市場中的重要性。
3) 監管挑戰:未來的監管和政策選擇將決定這種“私人貨幣”的方向,如果不符合NQA(No Questions Asked)要求的私人貨幣可能導致金融不穩定,因此需要謹慎管理。
比特幣(Bitcoin)
1)角色:報告指出,比特幣被視為一種價值儲存工具,類似於“數字黃金”,在去中心化金融(DeFi)世界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2) 加密資產市場的增長:加密資產市場的總市值相對其他金融資產,如股票或債券仍是非常小。但在過去十年以來,大眾及投資機構對加密資產的興趣持續增長且越來越顯著。加密資產的增長目前對短期國債的需求影響有限,但未來可能會因機構對高波動性比特幣和其他加密貨幣的採用而改變。
3) 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區塊鏈技術和分佈式賬本技術(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 DLT)正在被用來開發新應用,改善傳統金融市場的清算和結算基礎設施,這會影響比特幣及其他加密資產的使用情況。
4) 未來展望:隨著加密資產市場的擴大,對比特幣的需求可能會增加,尤其是在機構投資者的參與下。這可能會影響傳統金融市場的結構和運作。
改善建議
1)監管框架:需要建立更明確的監管框架,以確保穩定幣和比特幣的穩定性和安全性,防止金融不穩定的風險。
2) 市場透明度:提高市場透明度和信息披露,以增強投資者信心,並促進穩定幣和比特幣的健康發展。
3) 技術創新:推動區塊鏈技術和分佈式賬本技術的應用,以改善金融市場的清算和結算基礎設施,進一步促進數字資產的使用。
商業公司對於加密貨幣傾向的作為
FASB新會計準則在12/15生效
FASB(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新會計準則(ASU 2023-08),將於2024年12月15日後適用於持有加密貨幣的公司,這新會計規範將對公司如何記錄與披露加密貨幣資產帶來影響:
- 按公允價值計量:公司持有的加密貨幣將會按公允價值(Fair Value)進行後續計量,而非原來可能採用無形資產處理,簡單來說就是根據持有加密貨幣的當下總價值作為披露計量;而舊式會計準則的只記跌不記漲。這將使財務報表更能反映加密貨幣增值對公司資產價值的影響。
許多公司將在12/15的財報會因為公允價值的變化,而影響資產項目的總資產,且公允價值增值計入利潤表後,將直接影響股東權益中的「未分配盈餘」,連帶也會影響到EPS。 - 改進透明度與比較性:新規範指導如何在財務報表與附註中披露加密貨幣交易與持有的細節,從而提高財務報告的透明度,有助於投資者更清楚地理解公司的資產狀況。
- 涵蓋範圍明確:該準則針對滿足特定條件的加密貨幣,如去中心化且不具有實體支持的資產等,為企業提供明確的應用範圍指引。
- 加速更多公司企業增持加密貨幣或加密產業發展:會計準則的變更,將會促進公司經由董事會批准而購入加密貨幣,或將自身產品接受加密貨幣的多元支付。
區塊鏈為主的新創公司也將蓬勃發展,這些公司可能採用某些公鏈的幣(coin)作為營運或支付渠道,主要是為了商業上的痛點而生,在FASB與重視加密產業的川普政府上任後,將在這4年可能會有大幅爆發的機率。
微策略(MSTR)飛輪效應策略的加速與效仿
微策略持續進行的股債幣飛輪效應操作,相當精細。只要比特幣持續保持長期上漲,且微策略可持續進行可轉債的零息借貸,整體勝率的期望值還是相當高。且微策略並非只借不還,在今年(2024年)的借新債中,已經將高利率的抵押舊債償還掉,由此可看出微策略持續維持一定槓桿的水平下,傾全力確保比特幣收益率(BTC Yield)[註3]。
微策略的作法已經被Metaplanet、MARA(Marathon Digital)所效仿,後續將會有更多財務體質一般、比特幣挖礦公司所效仿,這將是一股持續的比特幣買盤力道。
2024/12/10,出現那斯達克100指數(NASDAQ-100)將在12/13將更換指數成分股,而MSTR也會在這次納入成分股之中,預計權重可能為0.46~0.47%,並成為該指數的排名第40位。這樣的話,後續的發展就更有趣了。
納入成分股的話將會把一般投資人群眾與其他基金的力量加入MSTR之中。原先是一般投資人群眾與可轉債債權人的增加MSTR持股而使BTC Yield下降,則MSTR就會開始借債買幣維持BTC收益率(BTC Yield);現在納入指數後,會讓更多機構、公司、基金開始持有QQQ ETF,進而再去推動MSTR的持股份額。
但是,彭博社ETF分析師 James Seyffart表示,MSTR納入QQQ ETF後,將會淨買入至少21億美元的MSTR股票。有意思的是,在2024/12/9時,MicroStrategy公告以比特幣98,783美元/枚的價格(~21億美元)收購21,550枚BTC,使BTC收益率(BTC Yield)達到43.2%。 由此,已可先推估MSTR已經補足QQQ ETF需買入的份額。
微軟股東投票是否決定投資比特幣
微軟將在2024/12/10開啟股東投票,決定微軟是否投入1%資產(~52.3億美元)購買比特幣,用以對沖通膨和其他經濟影響。Michael Saylor也最終在12月初與微軟CEO及股東進行簡短報告購買比特幣作為儲備的優點,報告PDF連結。如果微軟決定購買比特幣會產生哪些效應,可以思考的點,我已經在前篇文章《比特幣ETF外的另一股大資金已經在醞釀》提及。這篇我文章我來說說不一樣切入點。
微軟是否投資比特幣將取決於股東的意向,故這邊從中了解股東對於比特幣的態度,以此來判斷投票結果的期望值,再根據這期望值評估套利空間如何。蒐集公開資訊中,機構與個人股東對比特幣的態度,Vanguard本身對於比特幣的態度負面,個人股東對於比特幣意向的資訊也偏少。但總體而言的24%股東至少是對比特幣是正向或偏正向的態度,推斷屆時通過股東會投票,有一定的勝率。在此勝率偏向下,我會對此抱持套利思維看待。
如果,微軟通過股東會投票。對於比特幣價格的推動力道如何?
根據HODL15Capital的統計圖表中,每月挖出13,500BTC,而2024年11月的比特幣價格由70,000美元推升到97,000美元,微策略(MSTR)在11月貢獻約64%(79.1億美元)的買盤力道。以此粗算,若屆時加上微軟的52.3億美元,將會購買約5萬枚BTC,將可能將比特幣價格由100,000美元推升到120,000美元的水平。但,最終是否真如預想的發展,還是得由實際狀況進行調整。
最終,微軟股東投票結果"反對"持有比特幣儲備。後續將觀察是否有其他公司或微軟再度投票決定是否進行比特幣儲備。
亞馬遜股東提案投資比特幣
微軟是否購買比特幣作為儲備的事件,現在也被亞馬遜的股東提議,提議亞馬遜提撥總資產5%(~290億美元)來儲備比特幣,後續持續觀察亞馬遜董事會動態。
川普對自身的商業板圖進行布局
商人出身的川普,各種商業決策也真的倚向商業為主。2024/11/19,川普旗下社交媒體公司 Trump Media& Technology Group 正進行收購加密貨幣交易所Bakkt的談判。收購Bakkt交易所後,川普可以運用這個公司切入加密貨幣的應用,如交易手續費、加密貨幣託管、發行川普商業版圖生態圈的加密貨幣、加密貨幣支付等,讓自己的商業版圖發展不落後科技趨勢。
結語
在"探索比特幣的價值與價格 - 以模型估算上漲與下跌的合理區間"的公開及付費版中,我已經解釋我看到的比特幣未來發展框架,而且比特幣的散戶時代已經結束,接續著是"國家機構時代",這邊的資金湧入量已經不是"小資本",且發展主軸與我在付費版提到方向相同,只是milestone check而已。看到10萬美元比特幣的現在還是非常非常便宜,且買且珍惜,這個價格這輩子可能已經看不到了。
大資金的布局比特幣仍是會推動價格的劇烈變動,而比特幣的應用佔有率若從0.1%到10%後,比特幣的價格走勢將呈現波動飽和收斂,由此超額報酬的機率也會越來越小。但這之間還有100倍的增幅空間,應用佔有率將會比網路、手機這些時代的普及率增幅速度還要快10倍速。從這個框架推想一下,很多問題的答案的會解開了。
若覺得本文內容對您幫助許多,歡迎贊助作者,激勵我產出更多的優質公開文章
備註
[註1]白宮專責加密貨幣政策的部門
川普的新政府團隊計畫在白宮設立專責處理加密貨幣及加密產業政策的部門角色,這個部門作為白宮、國會和聯邦機構間的三方協調橋梁,以此彌平各方機構立場形成的歧見,減少監管造成的影響。
[註2] 受邀任命SEC主席的Paul Atkins
Paul Atkins 是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前委員,對證券法深入了解和支持創新的立場而聞名,且特別是在加密貨幣領域。擔任 SEC 委員期間,倡導均衡的監管政策,認為應在鼓勵創新和市場監管之間取得平衡,主張應制定清晰且一致的監管框架,以促進成長並保障市場完整性。
Atkins 創辦 Patomak Global Partners的金融機構提供法規遵循與策略建議的顧問公司。他曾向國會作證,倡導簡化監管流程,並減輕對產業的額外負擔,展現出其親商業的立場。
Atkins 對於現行SEC針對加密貨幣產業的執法政策持批評態度,認為過度的監管會抑制創新,並主張應採取更開放的態度來支持加密貨幣及區塊鏈技術的發展。
[註3] 比特幣收益率(BTC Yield)
微策略(MicroStrategy)創造的比特幣收益率(BTC Yield)指標,用來評估其比特幣投資策略績效,並顯示公司比特幣持有量的有效回報,及考量投資和運營策略的成果。微策略透過發行債券(如可轉債、抵押擔保債券)融資來購買比特幣,避免了直接參與挖礦所需的基礎設施投資與能源成本的重資產財務體質。運用金融操作的策略幫助公司在市場條件變化時持續增加其比特幣儲備。當可轉債到期時轉換成股票時,MSTR將再進行借新債購買比特幣,用以確保比特幣收益率(BTC Yield)。
比特幣收益率(BTC Yield)確保每股 MSTR對應一定數量的比特幣,通過以幾個方式實現透明和精準計算:
1) 比特幣持有數量透明
微策略定期(財報和 SEC 文件)披露其比特幣持倉總量,確保投資者了解其 BTC 資產的規模。這些披露為計算每股 MSTR 所對應的比特幣數量提供基礎數據。
2) 每股對應比特幣計算公式
根據公開的比特幣持倉總數和流通中的股數,投資者算出每股對應的比特幣數量。確保每股 MSTR 對應的比特幣比例不會因公司操作而隱藏或模糊。
3) BTC Yield 提升策略
透過購買比特幣和融資活動,提升BTC Yield。其融資方式減少購買比特幣的成本,間接提高了每股對應比特幣的價值。
4) 追蹤比特幣價值波動
微策略的比特幣價值與市場價格直接掛鉤,BTC Yield也反映比特幣價格上漲對MSTR每股價值的貢獻。當比特幣價格變化,每股 MSTR 對應的價值也會隨之波動。
5) 數字資產儲備核算
通過持有冷錢包和多重簽名的形式保管比特幣,確保其資產的安全性與透明度,進一步鞏固投資者對其比特幣儲備的信任。
參考文獻
- 為幣圈開綠燈!川普考慮找「加密友善人選」,擔任金融主管官員
- 《國際政治》川普新一波閣員名單 有人喜、有人抖
- 川普2.0內閣成員陸續公布!財政部長最終拍板由貝森特擔任,市場反應是什麼?【川普政策整理】
- Bitcoin Magazine@X
- Office of Debt Management Fiscal Year 2024 Q4 Report
- MicroStrategy的可轉債策略:起底加密社群的頭號賭徒
- 比特幣帶我飛!微策略的比特幣策略到底是什麼?
- 談最大BTC上市公司MicroStrategy的隱憂
- 微策略發行可轉債,利率低股價轉換價高,操作原理是什麼?
- 從零了解微策略 MicroStrategy:從商業智慧 (BI) 到比特幣帝國的轉型之路
- 2020/12/9,MicroStrategy Announces Pricing of Offering of Convertible Senior Notes
- 2021/2/16,MicroStrategy Announces Proposed Private Offering of $600m of Convertible Senior Notes
- 2021/12/19,MicroStrategy Completes $1.05 Billion Offering of Convertible Notes at 0% Coupon and 50% Conversion Premium with Bitcoin Use of Funds
- 2024/3/4,MicroStrategy Announces Proposed Private Offering of $600 Million of Convertible Senior Notes
- 2024/3/6,MicroStrategy Announces Pricing of Offering of Convertible Senior Notes
- 2024/3/11,MicroStrategy Completes $800 Million Offering of 0.625% Convertible Senior Notes Due 2030
- 2024/3/19,MicroStrategy Completes $603.75 Million Offering of 0.875% Convertible Senior Notes Due 2031
- 2024/6/13,MicroStrategy to Redeem $650M of 2025 Convertible Notes and Settle All Conversion Requests in Shares
- 2024/6/20,MicroStrategy Completes $800 Million Offering of 2.25% Convertible Senior Notes Due 2032
- 2024/9/16,MicroStrategy Announces Proposed Private Offering of $700 Million of Convertible Senior Notes
- 2024/9/16,MicroStrategy Issues Notice for Redemption in Full of $500M of 6.125% 2028 Senior Secured Notes
- 2024/9/20,MicroStrategy Completes $1.01 Billion Offering of 0.625% Convertible Senior Notes Due 2028
- 2024/11/18,MicroStrategy Announces Proposed Private Offering of $1.75B of Convertible Senior Notes
- 2024/11/20,MicroStrategy Announces Pricing of Offering of 0% Convertible Senior Notes
- 2024/11/21,MicroStrategy Completes $3 Billion Offering of Convertible Senior Notes Due 2029 at 0% Coupon and 55% Conversion Premium
- 微軟股東大會將表決「比特幣投資提案」:建議將總資產 1% 投資 BTC
- Microsoft Bitcoin Strategy for MSFT
- Microsoft Shareholder Vote
- HODL15CapitalX
- Michael Saylor⚡ (MicroStrategy) Portfolio Tracker
- 川普擴大「加密商業版圖」,擬收購加密交易所 Bakkt
- В Госдуме предложили создать в России стратегический резерв биткоина
- 俄羅斯國會提案「將比特幣納入戰略儲備資產」為抗衡國際經濟制裁
- Bill Gates: I would short bitcoin if I could
- 微策略預計12/23加入納斯達克100指數!ETF將淨買入21億美元MicroStrategy股票
- Texas House introduces bill to establish a strategic bitcoin reserve
- 日本議員呼籲政府建立國家比特幣儲備
文章聲明
非經取得作者授權,不得任意轉載或公開傳輸。
免責聲明
本資料僅做為個人研究紀錄用並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亦不應被視為任何投資或贖回的招引。投資附帶風險,過往業績並非未來表現的指標。上述文字表述僅個人正在進行的人生規劃,並非投資建議、投資指引。任何決策請依照個人深慮決策,在進行投資決策時,務必自行審慎評估,並自負投資風險及盈虧,如依本文章提供的資料使交易致生損失,本人不負擔任何賠償及法律責任。
本文所引用的新聞內容和圖片,均來自於公開新聞報導,僅作為歷史文獻記錄之用,並不代表本人個人的立場或意見。所有資訊均源自於新聞媒體的報導,並非本人對事件的直接觀點。本文內容旨在提供參考和促進學術探討,並無意涉及任何政治立場或引發爭議。如有任何疑問或異議,建議參考原始新聞報導及其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