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特斯拉再度站回1兆美元市值,雖然這些都是已知會發生的事情,但我相信接下來會發生更快。
FSD的展示在10/10的活動中,進入更多大眾人群的視野中,但沒有公告技術細節,而被華爾街的機構法人視為又在宣揚概念的大話方式,而狠狠地甩賣一波。
但我不認為10/10的活動只是宣揚,仔細研究研究現場參加的視頻中,看起來倒像是很多技術細節不想現在公開被抄作業。
Elon Musk在對員工激發極限的方式,我覺得比我乾爹Nvidia Jensen Huang還要"淋漓盡致"。 Jensen Huang在採訪中表示,他願意"折磨"員工到讓他們成就不凡。而Tesla的Elon Musk何嘗不是? 這邊舉幾個例子
- Elon Musk曾在2022年表示,為了加速全自動駕駛時代的到來,他表示在compact車款將取消方向盤跟踏板,而肇事責任將由車廠承擔。→這個承諾說出來很容易,而其中要工程師付出多大心力將FSD完善、AI伺服器建置、政府部門的自駕車測試牌照等。而今年10/10的活動,真的將Cybercab呈現出來。
- Elon Musk在處理推特的冗餘伺服器設備時,工程師表示要林林總總的處理事項,需要耗費6個月的時間。而最後Elon Musk給工程師6天時間處理,隨後就搭飛機離開。但在飛機上,Elon越想越不對,結果就讓飛機回頭回推特總部並把伺服器給砸了2台。→這折磨的功力,我認真覺得比Jensen Huang猛太多。
- xAI在建構Nvidia H100的資料中心時,用時19天的時間就完成。這樣的成果連Jensen Huang都讚嘆其他人需要1年才能完成。(Source)
先從Elon Musk執行效率來看跟果斷程度來看,當Elon Musk說出來的話語已經不像是"說大話"了,而是在他腦中評估後多久就能實現,但礙於現況環境才使這些承諾時間拉長。
但一切事物都在初期建構時最為艱困,後續就能複製、優化來加速其發展。Tesla要加速其發展不外乎是幾個面向
- AI領域:算法、算力、數據
- 工程領域:大規模的產品生產、工廠興建/擴建的效率
- 監管法規領域:美國的自動駕駛監管、美國的自動駕駛測試牌照、美國以外的自動駕駛監管與牌照
- 市佔率:各種類車輛在市面的市佔。
- 華爾街買單與否:車輛銷售業務、儲能業務、Robotaxi業務、機器人業務
綜觀現在來看
- FSD的算法建構已經是由AI自動編撰,再由人工進行調整與debug。撰寫效率與細膩程度,已經遠比人工編撰好太多,也節省許多時間。
- 進行FSD所需算力,現在藉由Tesla與xAI的資料中心來執行,不管是Nvidia H100晶片或Dojo晶片都已經投入運行,且Tesla現在的能力能讓資料中心1個月就上線運行。
- 再來是數據量,全球700萬輛以上的Tesla每天行駛並提供各國的道路環境狀況、邊緣案例,及FSD的訓練,使得Tesla擁有足夠的算力、數據量進行訓練優化,比較其他自動駕駛的其他車廠,誰有這種能力。
- 大規模產品生產中,已經在2018年克服生產地獄、一體化的壓鑄件生產、2024年Cybertruck的不銹鋼外殼大規模也漸入佳境,現況也逐步推進unboxed process的方式增加生產速度。
- 不只在產品的生產,針對工廠的擴建也能以block方式擴建區域,讓產線能迅速切換調整,增加其效率。Tesla在中國上海儲能工廠在2024年5月底興建,並可在2025年Q1開始量產,半年時間就能將工廠的興建完成,這樣的效率如此之快。
- Tesla已經和Palo Alto協商推出自動駕駛計程車服務,目前政府部門正在商討是否每Tesla營運許可證。如果政府開綠燈,相當是給Tesla測試環境,即便Cybercab還沒生產,但Tesla能自行組建model 3/Y車隊,或給車主讓他們自己的車輛做為自動駕駛計程車使用,這根本不需要切換的時間斷點。
- Tesla已經獲得加州DMV的自動駕駛測試許可(Permit Holders(Testing with a driver))
- Tesla跟百度合作後,取得能在中國營運自動駕駛的門檻。而11/8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與國家計算機網絡應急技術處理協調中心聯合發佈: 「確認特斯拉成爲首批符合汽車數據安全合規要求的企業之一」。這也確認Tesla能在中國測試FSD了,這也是11/8讓Tesla上漲8.19%最主要原因。
- Cybercab在2026年生產後,就能以更低廉成本投入全自動駕駛計程車的營運。Tesla在2025、2026年的時間說服政府、民眾接受沒有方向盤跟踏板的Cybercab是安全的,及取得更多測試環境、監管法規落實等。
- 電動車業務在轎車(Sedan)需要新的話題才有新成長力道,而Cybertruck在2024Q3財報中表示已經呈現正盈利,接著就是要觀察Crbertruck的產量增速何時能趨於穩定,接這要觀察另一個重點是Semi貨卡。Semi貨卡已經能少量生產,接著等待Semi工廠在2025年底就能開始大規模生產。
- 從10/10的Tesla活動中,可以看到華爾街對於Tesla的展示沒有技術細節、也沒有在財報可轉為盈利的點,因此而站賣方立場。對於新業務的Robotaxi業務、機器人業務等,因為沒法有效數據量化成估算值,因此對於賣夢的發展並不buy in。但Ark對於Tesla的發展較為前瞻與長期的關注,而非重點關注短期績效。
- 在2024Q3財報中,最令我關注的點是"儲能業務",儲能業務的毛利率30%,YoY是+75%。這表示儲能業務的營收規模正在擴大,再加上上海儲能工廠將在2025Q1落成,更多的產能將會在2025Q2反映出來,這會是我在2025年關注的重點之一。
Tesla Energy Product & Revenue
- FSD在V13版本發布及10/10活動後,後續關注訂閱量是否增加及是否有其他車廠向Tesla爭取FSD授權,這將是我另外關注的要點。
以上,就是我2025年將關注的Check point,將持續將這些未知轉為已知,藉此輔助投資評估細節。
若覺得本文內容對您幫助許多,歡迎贊助作者,激勵我產出更多的優質公開文章
文章聲明
非經取得作者授權,不得任意轉載或公開傳輸。
免責聲明
本資料僅做為個人研究紀錄用並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亦不應被視為任何投資或贖回的招引。投資附帶風險,過往業績並非未來表現的指標。上述文字表述僅個人正在進行的人生規劃,並非投資建議、投資指引。任何決策請依照個人深慮決策,在進行投資決策時,務必自行審慎評估,並自負投資風險及盈虧,如依本文章提供的資料使交易致生損失,本人不負擔任何賠償及法律責任。
本文所引用的新聞內容和圖片,均來自於公開新聞報導,僅作為歷史文獻記錄之用,並不代表本人個人的立場或意見。所有資訊均源自於新聞媒體的報導,並非本人對事件的直接觀點。本文內容旨在提供參考和促進學術探討,並無意涉及任何政治立場或引發爭議。如有任何疑問或異議,建議參考原始新聞報導及其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