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思維:西方企業中國夢正在破滅!中國明轉貨幣寬鬆應對川普負嵎頑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面對川普2.0的洶洶來襲!中國首次明確改變政策,以為因應!可是,其功效究竟如何?恐怕不太樂觀!經濟學人最新報導指出:中國政經局勢不利,西方企業中國夢正破滅!


中國9日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分析明年的經濟工作,宣布明年會實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彭博新聞指出,這是中國貨幣政策自2010年以來首次轉向寬鬆政策,14年來的首度改變。


彭博報導指出,中國計劃在2025年放鬆貨幣政策並擴大財政支出,這是因北京正為川普上任後的貿易戰做好準備。總理李強則猛烈抨擊對中國出口產品徵收更高關稅的威脅,稱這阻礙了全球增長。此次中共政治局會議就標誌著決策者在貨幣政策立場上的罕見轉變。會議承諾將擴大內需,並穩住樓市。


(See:2024/12/09,上報,因應川普2.0 中國14年來首次宣布實施「適度寬鬆」貨幣政策、自由時報,14年來首次 中國明年轉向貨幣寬鬆應對川普、2024/12/10,華爾街日報中文網,中國暗示明年將採取更強有力的刺激措施)


英國雜誌「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分析,由於中國經濟成長減緩競爭趨於激烈,加上地緣政治情勢持續緊張蘋果、星巴克等西方企業的中國夢正逐漸破滅


上海美國商會(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Shanghai)近期調查後發現,只有不到一半受訪者對未來5年在中國的業務發展前景感到樂觀,創下新低。在中國面臨銷售額萎縮的企業包括科技巨擘蘋果(Apple)、汽車製造商福斯(Volkswagen)、連鎖咖啡品牌星巴克(Starbucks)、奢侈品集團酩悅軒尼詩-路易威登(LVMH)等。


西方企業離開中國的原因之一是中國經濟停滯。房地產危機導致全國房價暴跌,消費者勒緊褲帶。中央政府9月表示將採取一切措施刺激經濟復甦,但經過幾個月的零碎宣布,情況並沒有太大改善。與去年相比,房地產銷售仍在下降,並且可能持續到2025年。


(See:2024/12/10,中央社,經濟學人:政經局勢不利西方企業中國夢正破滅、自由時報,經濟學人:星巴克面臨極端戰爭 中國夢正消亡)


礦業週刊(Mining Weekly)報導,線上經紀商Mind Money分析主管伊戈爾·伊薩耶夫(Igor Isaev)表示,中國經濟持續惡化對全球商品市場的影響將是巨大的,由於中國在商品市場的巨大影響力,經濟增長的急劇放緩可能徹底擾亂全球市場。中國是最大原油進口國,也是最大的銅消費國。


中國經濟下滑的主要原因包括:房地產市場低迷、疲弱的消費支出,以及過剩的生產能力等,這些因素持續給價格施加下行壓力(See:2024/12/10,MoneyDJ新聞,中國經濟惡化將對全球商品市場造成重大影響、2024/12/08,自由時報,中國經濟第一省剉咧等川普2.0!產業外移將擴及廣東各行業、中國逾341萬人搶公職!專家示警:經濟惡化反映「躺平」心態、中國經濟低迷派出所爆發不出薪水)。


基本上,就是被視作拉動經濟成長「三駕馬車」:投資、消費、出口,毫無驅動經濟力量。就連中國11月份出口增速放緩,未達到經濟學家的預期。經濟學家們原本預計貿易緊張局勢將提振中國出口,因為企業趕在被加徵關稅之前提前發貨(See:2024/12/10,華爾街日報中文網,中國出口增速意外放緩,進口進一步下降)。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IMF原副總裁朱民表示,過去中國經濟傳統三大火車頭包含基礎建設投資、房地產、出口面臨停滯,必須要發展新的增長動力。他點名認為第一點是立足國內消費,第二是堅持把國內的製造業做好、做高科技,使核爭力提升來應對貿易戰;第三則為綠色轉型,繼續走中國綠色轉型可持續發展道路,並提高核心競爭力(See:2024/12/08,陸經濟三大火車頭停滯 陸專家曝解方點名「三大新動力」)。


國投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公開演講將中國疫情後的社會概括為三句話,「生機勃勃的老年人、死氣沉沉的年輕人和生無可戀的中年人」。他還評估說,國內生產總值在過去3年可能被累計高估10個百分點。


東北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付鵬說,中國經濟的核心問題是有效消費不足,且消費能力下降不是短期現象,而是一個結構性的轉變,要想解決這個難題,就必須提振內需,核心是在政府和居民之間,貧富之間,債務和槓桿之間進行利益的再分配


但據報導,在中國官方將展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前,2篇講稿竟然都被消失,而2人的微信以及社群媒體帳號都已經被封鎖。


(See:2024/12/10, 香港01 ,中國經濟成了踩不得的「雷」?、2024/12/08,自由時報,直言中國經濟前景悲觀 2學者帳號慘遭封鎖、禁言)


其實,中共最高決策層中央政治局會議承諾,要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刺激持續下行的經濟。這是中共14年以來首次放鬆貨幣政策。對此,專家則表示,中共不顧逆轉政策帶來的嚴重後果,就表明中國經濟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常規政策難以止血(See:2024/12/10,大紀元,中共突拋14年前貨幣寬鬆政策 專家揭祕)。


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11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0.2%,較上一個月下降0.1個百分點,不如預期,漲幅連續3個月衰退且創下近5個月以來新低,顯示北京近期振興經濟的努力效果有限(See:2024/12/09,中央社,中國CPI漲幅創5個月來新低 促消費政策效果有效)。


早如前述,中國經濟沉疴痼疾,問題癥結就在於:"內需不足"、"投資不夠"。對症下藥,關鍵重點自然在於:提出"能夠提振內需消費,可以解決此等經濟問題的財政刺激措施"。捨此不由,無異只是負隅頑抗而已!


要言之,中國此刻正面臨房地產泡沫、債務負擔、勞動力減少、經濟衰退、外資撤退、通貨緊縮、失業率高、內需不足出口疲軟等諸多痛點的嚴重挑戰。若中國不儘速改懸更張,轉向消費趨動的「需求面」財政刺激政策,恐怕就將陷入持續百年的經濟風暴當中!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Dennis Lee(阿丹哥)的沙龍
6會員
335內容數
EMBA研究;喜好閱讀與學習;近年來,專注於"商業法律"與"策略管理"等企業運營議題探討。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企業運營管理等問題。
2025/05/02
川普關稅戰戰火猛烈,根據野村證券首席中國經濟學家陸挺預估,將使中國1580萬人失業並引發經濟衰退。美國本身也已付出代價,克魯曼評論:川普像是「蹩腳教父」。但,美國參議院提案欲阻止卻失敗,且美烏終於已簽定礦產協議。川普勢必將會集中心力對付中國。即使造成政治前景堪憂,川普仍然堅稱:「我還是要拯救國家」。
Thumbnail
2025/05/02
川普關稅戰戰火猛烈,根據野村證券首席中國經濟學家陸挺預估,將使中國1580萬人失業並引發經濟衰退。美國本身也已付出代價,克魯曼評論:川普像是「蹩腳教父」。但,美國參議院提案欲阻止卻失敗,且美烏終於已簽定礦產協議。川普勢必將會集中心力對付中國。即使造成政治前景堪憂,川普仍然堅稱:「我還是要拯救國家」。
Thumbnail
2025/05/01
川普關稅戰步步進逼,林毅夫稱:中國經濟成長5%可能性仍非常高!預測將全面超美!中共偷降關稅卻喊:不惜再次三年大飢荒!川普執政一百天,喊出Free Up China!苗華被罷免人大代表職務!何衛東則是繼續失蹤!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傳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討共檄文,呼籲中國人民「反對獨裁,爭取民主與自由」!
Thumbnail
2025/05/01
川普關稅戰步步進逼,林毅夫稱:中國經濟成長5%可能性仍非常高!預測將全面超美!中共偷降關稅卻喊:不惜再次三年大飢荒!川普執政一百天,喊出Free Up China!苗華被罷免人大代表職務!何衛東則是繼續失蹤!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傳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討共檄文,呼籲中國人民「反對獨裁,爭取民主與自由」!
Thumbnail
2025/04/30
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人士說法,稱中國政府已悄悄針對部分美國進口商品豁免報復性關稅。這些商品都是中方無法迅速從其他來源獲得的重要項目,凸顯中國經濟在某些關鍵領域的脆弱性。 呂宗耀總監在《數字台灣》節目中分析,美國國債對川普來說根本不是問題。而川普祭出關稅戰等手段,背後只有一個無法用經濟學解釋的真正目的。
Thumbnail
2025/04/30
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人士說法,稱中國政府已悄悄針對部分美國進口商品豁免報復性關稅。這些商品都是中方無法迅速從其他來源獲得的重要項目,凸顯中國經濟在某些關鍵領域的脆弱性。 呂宗耀總監在《數字台灣》節目中分析,美國國債對川普來說根本不是問題。而川普祭出關稅戰等手段,背後只有一個無法用經濟學解釋的真正目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2022~2023年第四季了 怎麼沒看到聯準會瘋狂升息的經濟收縮? 美國經濟成長率在今年都還算是正常 1.房地產泡沫 只有在中國看到破裂,也是因為美國升息造成的全球金融波動,代表中國房地產在QE期間太多隨便一戳就破的金融泡沫 2.美國的公債泡沫 太多資金看到升
Thumbnail
2022~2023年第四季了 怎麼沒看到聯準會瘋狂升息的經濟收縮? 美國經濟成長率在今年都還算是正常 1.房地產泡沫 只有在中國看到破裂,也是因為美國升息造成的全球金融波動,代表中國房地產在QE期間太多隨便一戳就破的金融泡沫 2.美國的公債泡沫 太多資金看到升
Thumbnail
中國恒大在美國聲請破產保護,再加上碧桂園到中融爆雷,中國房地產風爆正式延燒至金融體系,中國版雷曼即將上演。
Thumbnail
中國恒大在美國聲請破產保護,再加上碧桂園到中融爆雷,中國房地產風爆正式延燒至金融體系,中國版雷曼即將上演。
Thumbnail
你好,我是諸葛呆。 市場陰晴不定的變化開始蔓延到眾多投資人情緒,沒有令人雀躍的利多,雖然還未爆出令人驚嚇的壞消息,投資市場充斥著不安情緒,似乎在等待某記警鐘響起。 當大多數的人聚焦在美國時,不妨把鏡頭拉遠,因為問題不見得在美國,而是其他國家。 中國陷入通縮,號稱擁有最大的消費力市場將難以支
Thumbnail
你好,我是諸葛呆。 市場陰晴不定的變化開始蔓延到眾多投資人情緒,沒有令人雀躍的利多,雖然還未爆出令人驚嚇的壞消息,投資市場充斥著不安情緒,似乎在等待某記警鐘響起。 當大多數的人聚焦在美國時,不妨把鏡頭拉遠,因為問題不見得在美國,而是其他國家。 中國陷入通縮,號稱擁有最大的消費力市場將難以支
Thumbnail
中國經濟正在面臨通縮,而全球的經濟正在面對頑劣的滯漲。這也是新世界秩序轉移,變遷的一個副產物。。
Thumbnail
中國經濟正在面臨通縮,而全球的經濟正在面對頑劣的滯漲。這也是新世界秩序轉移,變遷的一個副產物。。
Thumbnail
目前的中國經濟至少有下面五大危機同時爆發,失業危機,房地產危機,地方財政危機,銀行危機或金融系統性風險,資金外逃與外匯儲備危機。現在這些危機硬是同時爆發,根本沒有解決方案。我估計習近平也只能放棄拼經濟,於是會繼續推動態清零,用來掩蓋經濟的困境。難怪人民幣的貶值壓力越來越大了。
Thumbnail
目前的中國經濟至少有下面五大危機同時爆發,失業危機,房地產危機,地方財政危機,銀行危機或金融系統性風險,資金外逃與外匯儲備危機。現在這些危機硬是同時爆發,根本沒有解決方案。我估計習近平也只能放棄拼經濟,於是會繼續推動態清零,用來掩蓋經濟的困境。難怪人民幣的貶值壓力越來越大了。
Thumbnail
目前的中國經濟至少有下面五大危機同時爆發,失業危機,房地產危機,地方財政危機,銀行危機或金融系統性風險,資金外逃與外匯儲備危機。現在這些危機硬是同時爆發,根本沒有解決方案。我估計習近平也只能放棄拼經濟,於是會繼續推動態清零,用來掩蓋經濟的困境。
Thumbnail
目前的中國經濟至少有下面五大危機同時爆發,失業危機,房地產危機,地方財政危機,銀行危機或金融系統性風險,資金外逃與外匯儲備危機。現在這些危機硬是同時爆發,根本沒有解決方案。我估計習近平也只能放棄拼經濟,於是會繼續推動態清零,用來掩蓋經濟的困境。
Thumbnail
2022全球為數不多仍在降息的國家當中,中國算是其中的代表。雖然,中國央行這些年不斷地表達「不搞大水漫灌」、「利率中性化」、「穩貨幣、保成長」的立場。但實際做起來,卻是一步一步的降息降準,而且頻率有越來越快的趨勢。 應證了過去經濟學家常說的,全球化分工的中國工廠持續對外輸出通貨緊縮。
Thumbnail
2022全球為數不多仍在降息的國家當中,中國算是其中的代表。雖然,中國央行這些年不斷地表達「不搞大水漫灌」、「利率中性化」、「穩貨幣、保成長」的立場。但實際做起來,卻是一步一步的降息降準,而且頻率有越來越快的趨勢。 應證了過去經濟學家常說的,全球化分工的中國工廠持續對外輸出通貨緊縮。
Thumbnail
2019 年剛一開始,中國政府著名的大撒幣行為就從對外轉向了對內。中國人民銀行宣佈將於月內分 2 次共降低存款準備金率 1%,等於釋放 1.5 兆元人民幣,這與之前説的「穩健的貨幣政策」正好相反。
Thumbnail
2019 年剛一開始,中國政府著名的大撒幣行為就從對外轉向了對內。中國人民銀行宣佈將於月內分 2 次共降低存款準備金率 1%,等於釋放 1.5 兆元人民幣,這與之前説的「穩健的貨幣政策」正好相反。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