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問答 (38)「一念佛界」符合禪宗的修法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徹悟大師示眾、云:「吾人現前一念之心,全真成妄,全妄即真,⋯ 以、凡在有心,不能無念,⋯ 凡起一念、必落十界,更無有念、出十界外,以十法界、更無外故;每起一念、為一受生之緣,果知此理、而不念佛者,未之有也!

若此心、能與平等、大慈大悲、依正功德、以及萬德洪名相應,即念佛法界也;

能與菩提心、六度萬行相應,即念菩薩法界也;

以無我心、與十二因緣相應,即念緣覺法界也;

以無我心、觀察四諦,即念聲聞法界也;

或與四禪八定、以及上品十善相應,即念天法界也;

若與五戒相應,即念人法界也;

若修戒善等法、兼懷嗔慢勝負之心,即落修羅法界;

若以緩蠕心、念下品十惡,即墮畜生法界;

或以緩急相半心、與中品十惡相應,便墮餓鬼法界;

若以猛熾心、與上品十惡相應,即墮地獄法界也。」

又云:「觀經『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二語,較之禪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尤為直截痛快;何也?以見性難、而作佛易故。

何為見性?離心意識、靈光迸露,始為見性,故難;何為作佛?持佛名號、觀佛依正,即為作佛,故易。

經云:『汝等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豈非以想念於佛、即為作佛耶?

夫,成佛、是佛,理無二致,而見性、作佛,難易相懸若是,豈非念佛、較之參禪,尤為直截痛快也哉?

一是祖語,一是佛言,何重、何輕?何取、何捨?學者但當盡捨舊習,虛其心、平其氣,試一玩味、而檢點之,當必首肯是說、為不謬矣!

無怪乎永明大師謂:『有禪無淨土,十人九錯路;無禪有淨土,萬修萬人去』,此真語也!實語也!大慈悲心、淚出痛腸之語也!學者幸勿忽諸。

最初、迷真起妄,則曰『一念妄動』,末後、返妄歸真,則曰『一念相應』;是則:起妄之後、歸真之前,更有何法、能外此一念乎?

是故,一念悟、隨淨緣,即佛法界,迷、隨染緣,即九法界。」

又云:「一念淨,即佛界緣起,一念染,即九界生因;凡動一念,即十界種子,可不珍重乎?」

上文欲以天台「一念佛界」、證成「想念於佛,即為作佛」之說,簡曰:「念佛、即作佛」。

天台宗、有「十界互具」之論,即:十界之各界、互相具有自身以外其他九界,依此,如,地獄界、具有佛以至餓鬼等九界,人界、具有修羅以至天等九界,自身具有自身之界、自不待言,是以,十乘十、便是百。

然緣此論、未能區分絕對佛界、和相對眾生界、性質之不同,硬把絕對佛界、拉下、與相對眾生界「互相具有」,遂致「體用不分」之混亂。

質言之:

就「體之於用」而言,可說「一體、具有所有用」、或者「所有用、具有一體」;

又就「體之於體」而言,亦可說「某一特定極微點的體、遍灑輝映 (而非具有) 自身以外、所有極微點的體」;

但就「用之於用」而言,卻不能說「某一特定的用、具有自身以外、所有的用」;以是,若把佛界、由絕對位置拉下、與眾生諸界「互相具有」,此佛界、將遽為相對的「用」了,錯謬顯然。

華嚴初祖杜順、於《修大方廣佛華嚴法界觀門》、立三觀,謂:一、真空觀,二、理事無礙觀,三、周遍含容觀。

真空觀、即前述的「體」;

理事無礙觀、即前述的「體之於用」;

周遍含容觀、即前述的「體之於體」。

周遍含容觀、又分十門,謂:一、理如事門,二、事如理門,三、事含理事無礙門,四、通局無礙門,五、廣狹無礙門,六、遍容無礙門,七、攝入無礙門,八、交涉無礙門,九、相在無礙門,十、普融無礙門。

華嚴宗修正天台「十界互具」之論、主張:十界中,絕對佛界、和相對眾生界、因彼此性質不同、不得「互相具有」,若欲「遍容、攝入、交涉而無礙」,必先證入佛性之「體」,方能以佛性光芒本具的「照澍熙澤」、「涵融統攝」之作用,而達「體用一如」之境地。此乃華嚴宗別於天台「性具」、所提出的「性起」之說。

法藏、於《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云:「三者、性起繁興法爾止。謂:依體、起用,名為『性起』;起、應萬差,故曰『繁興』;古今、常然,名為『法爾』」,又於《華嚴經探玄記》、云:「不改、名『性』,顯用、稱『起』,即如來之『性起』」,皆闡揚「體、用」之旨。

是故,所謂「一念淨,即佛界緣起,一念染,即九界生因」,應僅限因地,憑藉念念累積淨業種子之功夫、以期將來、可得往生善界之果報而言,卻絕不能超出因地、擅言:以念佛之一念、專想於佛界時、是人當處即是佛,俟後、放縱其亂想時、又復墮於九界,如此前念忽覺、後念忽迷,則成佛、豈非有輪迴乎?

設令、佛界、當於「用」,既然,眾生界、不啻夢中所見,則「一念佛界」之念佛作佛、乃與「夢裡惺惺」相當;惺惺、既是夢裡作用、不脫見聞,即與昏亂無殊,又焉能是、覷透第八阿賴耶識行相微細究竟邊際、從迷夢中頓然醒覺時、轉捨諸妄、而成之如來知見呢?

此時,「一念佛界」之念佛作佛,其易、同於惺惺之易,以惺惺、昏亂、同處夢中、而無殊故。

設令、佛界、當於「體」,則非越九界外、別有一界、名曰「佛界」,而應九界之當體、即佛界也,如此,亦不應謂:捨染取淨、棄眾生求彌陀、為得菩提,而應染淨、眾生彌陀之當體、即菩提也。

《佛說海意菩薩所問淨印法門經》卷第六、云:「海意!此如是等、不可思議眾生所行、不可思議眾生心意、不可思議眾生境界,若菩薩、入不思議智,入已,即能遍入、一切眾生不可思議境界。

海意!譬如有人、週遍四方、以繩為網,是人、忽以因緣、入其網中,此人普欲、解除其網,而以此人、善咒力故,其網、後時、為咒力所加、而悉斷壞,是人隨意、得出無礙;菩薩亦復如是,由具善巧方便故,遍入一切眾生心意,入已,即能以般若波羅蜜多、明咒之力,普斷一切眾生煩惱纏縛。」

是人若非以大智慧力、覷得徹骨徹髓,何能斷壞、繫縛一切眾生之金鎖玄關 (第九菴摩羅識) 耶?

此時,「一念佛界」之見性成佛,其難,同於解脫九界眾生、普縛於己身無明網罟之難,以槌拂之下、突出淨識翳膜、開發人天、透脫生死、非小緣故。

同《經》卷第十三、云:「一切眾生、一眾生、是金剛句,遍入眾生平等故,此金剛句、而隨覺了、眾生自性。

一切眾生心、一眾生心、是金剛句,入無心故,此金剛句、而隨了知、心之自性、本來明澈。

一切佛、一佛、是金剛句,遍入真如平等故,此金剛句、而隨覺了、平等性智。」

「一念佛界」、應如是知。

avatar-img
0會員
71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