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自)智,隨(他)情 (象山慶’25.1.14)
佛教提及釋尊說法的方便,如隨自/隨他、因請而說/不問自說,這類二分或三分的名義與關係,略釋如下。
《涅槃經》35:「如我所說十二部經,或隨自意說,或隨他意說,或隨自他意說。」
隨「他」意:佛一向隨順他機之意,說方便之法,導引眾生入佛法。
隨「自」意:佛隨順自意而說所證之一實法,令眾生聞熏法種。
隨「自他」意:不違自內證而順應眾生機情,同一説法而各得受用。
天臺智者大師就「真俗」二諦,稱之隨智、隨情、隨情智。馬鳴菩薩曾以「真如」門顯甚深般若「隨智」說,以「生滅」門顯瑜伽八識「隨情」說,二門同源於「一心」。《維摩詰經文疏》:
若「隨情」辨真,即是權智,所照分別法相;若「隨智」之真,是實智,寂而常照,是故歎言「於第一義而不動」也。
唐.宗密禪師:「散亂隨情轉,臨終被業牽,惺悟不由情,臨終能轉業。」人命無常,轉瞬即至,生死一關,最難透脫,臨命終時,八苦交煎,任彼隨業流轉,永無出期,誰不恐怖徬徨?倘能豁然醒悟,未雨綢繆,及早修行,悟道解脫,乃不被情(識)所轉、業(力)所牽!
用之於判教,如法藏大師略分兩門:
隨他:相應他宗之說,隨宜設施之判。
隨自:開顯華嚴本宗,又分為三:絕對門「同別二教判」;相對門「五教十宗判」;合論門「本末二教判」。
在淨土門,法然上人以「本願念佛」為隨自意,「定散諸行」為隨他意。若加上大經所說,彌陀主動平等、大悲救度的作「不請之友」,施「不請之法」,及念佛眾生所回應的「自力」與「他力」的比喻,可整理成表:
有請:隨他(機/情)—受限—順眾之施設方便—半行半信(自助者,天助之)—隨喜贊助
—猴抱:佛感眾生之意而順應之:眾生藉自力較有「自主.參與.安全」感
不請:隨自(法/智)—無礙—自顯之真實秘意—易行難信(無助者,天代之)—悲憫攝取
—貓叼:佛體眾生之愚而代駕之;眾生憑他力須有「無我.委託.信任」感
請而不請、不請而請:隨自他--三佛三力[1],諸佛之果德「感應」眾生之佛性,淨土之涅槃熏成眾生之佛果。《維摩經》云「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普得受行獲其利,斯則神力不共法。」《靈峰宗論》:「隨智隨情說,同條復異枝,聲前一著子,留待當家兒。」「諸佛權智隨情,不與世諍,因寒熱而溫凉之,因饑渴而飲食之,因所見水火而調濟之。」
隨智是依佛之自內證,所說乃真實了義之一乘法,其內涵不思議,但可仰信。
隨情乃順眾生之需求,所說是方便不了之五乘法,其文義可理解,亦可修行。
《成唯識論》解釋了眾生之虛情妄識所執取的兩種假法:
1.無體「隨情」假--世人於心外之境,執為實我實法,此法為「遍計所執」性,是妄情而無實體。
2.有體「施設」假--內識所變的見、相二分,「依他起性」假名施設之我法,從實種子而生,有體有用。
一般法會,須先「請聖」降臨,如云:
一心奉請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阿彌陀佛……惟願彌陀、聖眾,不違本誓,憐愍有情,此夜今時,光臨法會,接引……,脫離三界六道,不再生死輪迴;往生極樂淨土,徹證真如涅槃。
然而,個人的常時「念佛」,即能感得彌陀與諸佛臨現與護念,可說是請而不請:
1.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 攝取不捨。
2.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3.親緣:眾生起行,口常稱佛,佛即聞之;身常禮敬佛,佛即見之;心常念佛,佛即知之。眾生憶念佛者,佛亦憶念眾生,彼此三業,不相捨離。
而所謂「不請之法」,也就是「不問自說」之經:佛之說法,例有啟請者,如《金剛經》之須菩提,《地藏經》之文殊師利。《阿彌陀經》乃十二部之「優陀那」--「不問自說」,有四義:
1.淨土義深,惟佛與佛乃能究盡;眾人不解,遂不置信,亦不啟請;
2.世尊慈憫,以徹底悲心,不問自說;
3.諸比丘中,舍利弗智慧第一,故直呼其名而說;
4.舍利弗未發一語問答,似初聞之際,亦未深信。
[1] 淨土真宗彌陀本願為「三三法門」。三願:18、19、20;配合三經:《大經》、《觀經》、《小經》;由參佛擔任:阿彌陀佛、釋迦文佛、十方諸佛。
密宗所說眾生與佛加持相應之三力:1.我功德力,行者修身、口、意之三密妙行功德善根力;為了因佛性之增上緣。2.如來加持力,如來大悲加持之護念力;為緣因佛性之增上緣。3.法界力,心、佛、眾生之法性乃平等不二之淨法界力;為正因佛性之親因緣。此三力互相加持,無礙涉入,開發行者本有之佛性以成佛,故稱為三力和合、三力加持。《大日經疏》卷11:「以我功德力故,以如來加持力故,以法界平等力故;以此三緣合故,則能成就不思議業也。」
行法成就之三力:1.法力,《妙法蓮華經》之力。此經敘述十方三世諸佛自利利他之功德,乃八萬法藏之重要妙法,為過去諸佛與未來諸佛行願所修。故依法華有相無相二行修三昧,可成就一切行。2.佛力,佛欲令行者解脫之願力。釋尊於其五百大願中之第五十二願謂,若眾生於諸微妙法中,起一念之信,至心受持,則如來與十方諸佛俱現身,或隱於其人之前,其人所願必得成就,乃至速成無上道。3.信力,行者自力所起之信心。於佛法生信不疑,於出離生死、證得菩提不生猶豫之心。冥合此三力,即可成就妙行,稱為三力冥合。
行者入三昧定,得見佛之三力,即威神力、三昧力、本功德力。前二為佛力,後為眾生之宿善力;一說前為佛力,後二為眾生之力用。生佛之力用相倚,始得見佛之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