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陀悲救圖.2-回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彌陀悲救圖.2-回首(象山慶24.12.27)

日本.禪林寺有永觀律師(1033~1111)回首阿彌陀佛立像 (みかえり阿彌陀)」的傳聞:1082年2月15日,永觀師在佛堂經行念佛,忽見阿彌陀佛從法座下來,引領他同行。永觀師一時驚訝,腳步慢了,越離越遠,阿彌陀佛從左肩回望,慈悲的說:「永觀,遲矣!」明末清初,來自中國的非禪師,訪永觀堂,見此佛像,作〈永觀堂禮回顧彌陀如來〉云:「父母皆為兒女癡,如來度世亦如斯;眾生一去都忘返,轉得頭來是幾時。」阿彌陀佛成佛以來,於今十劫,我輩卻永世長劫的流浪生死;今雖得聞佛所說,而起信念佛,願生極樂,於個人解脫總是太遲,也讓阿彌陀佛等太久了。

世紀中,淨土信仰流行於日本一般社會,為「死者之追善」。九世紀,比叡山圓仁大師倡「不斷念佛」。10~11世紀,建立「阿彌陀堂」、求「來迎」,行「臨終行儀」等…….。源信《往生要集》是以觀相念佛[12]為主,永觀、珍海以下,則提出「稱名念佛」。影響及於法然,而有專修念佛、善惡平等的「凡夫救度」理論。那個時代或皆如此,要等法然上人1175年創立淨土宗,1198年撰成《選擇本願念佛集》,日本才有「三重選擇」的正定念佛:「1.且擱聖道門,選入淨土門;2.且拋諸雜行,選應歸正行;3.猶傍於助業,選應專正定--正定之業者,是稱佛,稱必得生,依佛本願。」也就是依準於善導《法事讚》:「極樂無為涅槃界,隨緣雜善恐難生; 使如來選要法,教念彌陀專復專。」

    又,此傳說中,阿彌陀佛回望說「太遲了」,似屬「苦口勸進」的溫柔,似不如「立撮行」的急切、強力;在此之後,新「真言宗」的玄證依密教護摩法而作了【阿彌陀佛鉤召圖】。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象山慶的沙龍
0會員
29內容數
淨土門 : 人生忽如寄,樂邦歸去來--象山慶-娑婆假名我,淨土法性身:輕鬆.寬坦.悠閒.隨緣=眾善隨喜,法義切磋
象山慶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1/30
六字真經(象山慶’25.1.27) 明蓮池 <除夕上堂,有出多娑婆三韻>: 六字真經攝義多,總持一似唱也娑。自從驀直西方去,閒殺臺山指路婆。  「真經」乃道教用語,蓮池大師稱”南無阿彌陀佛”為六字「真經」,或為了區別於密教的(唵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真言(mantra)、明咒(vidyām
2025/01/30
六字真經(象山慶’25.1.27) 明蓮池 <除夕上堂,有出多娑婆三韻>: 六字真經攝義多,總持一似唱也娑。自從驀直西方去,閒殺臺山指路婆。  「真經」乃道教用語,蓮池大師稱”南無阿彌陀佛”為六字「真經」,或為了區別於密教的(唵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真言(mantra)、明咒(vidyām
2025/01/30
彌陀悲救圖.1-立撮(象山慶24.12.27) 若就阿彌陀佛「救度」眾生的「慈悲」行相,如悲心招喚、應聲(念、心)即現、苦機為先、臨終來迎……,都顯示了彌陀悲濟的主動、即時、鑒機,靈感,但若論其不忍與急迫之心,則(彎腰垂手、舉足傾身)「立撮即行」的形象,最生動而感人。任何人,於(病)危(緊)急下,
Thumbnail
2025/01/30
彌陀悲救圖.1-立撮(象山慶24.12.27) 若就阿彌陀佛「救度」眾生的「慈悲」行相,如悲心招喚、應聲(念、心)即現、苦機為先、臨終來迎……,都顯示了彌陀悲濟的主動、即時、鑒機,靈感,但若論其不忍與急迫之心,則(彎腰垂手、舉足傾身)「立撮即行」的形象,最生動而感人。任何人,於(病)危(緊)急下,
Thumbnail
2025/01/26
彌陀悲救圖.3-鉤召(象山慶24.12.27) 日本.平安期《玄證本阿彌陀佛鉤召圖》:西方三聖為救度「剛強難調」眾生,往生極樂,廣設方便,軟硬皆施。圖中人坐在阿彌陀佛所賜的蓮花上,脖子被繩索緊套,阿彌陀佛雙手強拽(悲願無量);剛強凡夫雙腳蹬地,(不知好歹)頑固掙扎。觀世音菩薩在其後用蓮花撬推,助其
Thumbnail
2025/01/26
彌陀悲救圖.3-鉤召(象山慶24.12.27) 日本.平安期《玄證本阿彌陀佛鉤召圖》:西方三聖為救度「剛強難調」眾生,往生極樂,廣設方便,軟硬皆施。圖中人坐在阿彌陀佛所賜的蓮花上,脖子被繩索緊套,阿彌陀佛雙手強拽(悲願無量);剛強凡夫雙腳蹬地,(不知好歹)頑固掙扎。觀世音菩薩在其後用蓮花撬推,助其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彌陀悲救圖.2-回首(象山慶24.12.27) 日本.禪林寺有永觀律師(1033~1111)「回首阿彌陀佛立像 (みかえり阿彌陀)」的傳聞:1082年2月15日,永觀師在佛堂經行念佛,忽見阿彌陀佛從法座下來,引領他同行。永觀師一時驚訝,腳步慢了,越離越遠,阿彌陀佛從左肩回望,慈悲的說:「永觀,遲矣
Thumbnail
彌陀悲救圖.2-回首(象山慶24.12.27) 日本.禪林寺有永觀律師(1033~1111)「回首阿彌陀佛立像 (みかえり阿彌陀)」的傳聞:1082年2月15日,永觀師在佛堂經行念佛,忽見阿彌陀佛從法座下來,引領他同行。永觀師一時驚訝,腳步慢了,越離越遠,阿彌陀佛從左肩回望,慈悲的說:「永觀,遲矣
Thumbnail
攝影:梁寒衣 此為京都永觀堂之回首阿彌陀佛像復刻品     回首彌陀的修行意義 梁寒衣 前言: 日本京都「永觀堂」,其寺寶即為獨一無二的「回首阿彌陀佛」:一尊回首,佇立,凝眸,等待眾生的彌陀!   惟其眾生無法度盡, 以是心燈不滅——   永觀律師〈千載和歌集〉 緣起——公
Thumbnail
攝影:梁寒衣 此為京都永觀堂之回首阿彌陀佛像復刻品     回首彌陀的修行意義 梁寒衣 前言: 日本京都「永觀堂」,其寺寶即為獨一無二的「回首阿彌陀佛」:一尊回首,佇立,凝眸,等待眾生的彌陀!   惟其眾生無法度盡, 以是心燈不滅——   永觀律師〈千載和歌集〉 緣起——公
Thumbnail
念佛人的聖誕節—彌陀化身(象山慶’23.11.22)     據說君士坦丁大帝登基之後,以基督教為國教,「羅馬教會」乃以陽曆12月25日為耶誕節,紀念救世主的降生,並借此傳揚救恩,宣報喜訊,除去淫佚奢宴的罪中之樂,而歸向耶穌,同享平安喜樂之福。近世以來,由於基督教的普傳及歐西文化的輸出,許多國家接
Thumbnail
念佛人的聖誕節—彌陀化身(象山慶’23.11.22)     據說君士坦丁大帝登基之後,以基督教為國教,「羅馬教會」乃以陽曆12月25日為耶誕節,紀念救世主的降生,並借此傳揚救恩,宣報喜訊,除去淫佚奢宴的罪中之樂,而歸向耶穌,同享平安喜樂之福。近世以來,由於基督教的普傳及歐西文化的輸出,許多國家接
Thumbnail
阿彌陀佛聖誕的由來? 阿彌陀佛的化身─永明延壽禪師 阿彌陀佛,早在不可思議的無數劫前成佛,為度眾生之因緣故,復於西方極樂世界示現成佛,年代極為久遠而不可考,因此在慶讚 阿彌陀佛聖誕時,是以隋唐五代 永明延壽禪師的生日作為依準。 史書記載,永明延壽禪師應為 阿彌陀佛之化身。相傳永明延壽禪
Thumbnail
阿彌陀佛聖誕的由來? 阿彌陀佛的化身─永明延壽禪師 阿彌陀佛,早在不可思議的無數劫前成佛,為度眾生之因緣故,復於西方極樂世界示現成佛,年代極為久遠而不可考,因此在慶讚 阿彌陀佛聖誕時,是以隋唐五代 永明延壽禪師的生日作為依準。 史書記載,永明延壽禪師應為 阿彌陀佛之化身。相傳永明延壽禪
Thumbnail
念阿彌陀佛感應故事 大師氣定神閒的回答說:「多謝先生好意,我因為救了數百萬億生命,現在一心一意只有求生方極樂世界。」說完,大師便合掌一念「阿彌陀佛」,一點都不害怕。
Thumbnail
念阿彌陀佛感應故事 大師氣定神閒的回答說:「多謝先生好意,我因為救了數百萬億生命,現在一心一意只有求生方極樂世界。」說完,大師便合掌一念「阿彌陀佛」,一點都不害怕。
Thumbnail
那一刻,就在永觀堂,在回首佛的見證下,我遇見了極其脆弱與不安的自己,也在回首佛的眼神中,找到了療癒的力量與前行的勇氣。突然懂了,過往面對自己的缺失,面對自己在修行道路上的跌跤,總是執念於「遲了」,懊悔與不安反倒讓自己停下了腳步。直到遇見了回首佛,才幡然醒悟,「遲了」不是枷鎖,而是力量。
Thumbnail
那一刻,就在永觀堂,在回首佛的見證下,我遇見了極其脆弱與不安的自己,也在回首佛的眼神中,找到了療癒的力量與前行的勇氣。突然懂了,過往面對自己的缺失,面對自己在修行道路上的跌跤,總是執念於「遲了」,懊悔與不安反倒讓自己停下了腳步。直到遇見了回首佛,才幡然醒悟,「遲了」不是枷鎖,而是力量。
Thumbnail
永明延壽大師,是淨土宗的第六代祖師。這位祖師很特別,他在禪宗裡面也是法眼宗的第三代祖師。以他一身兼任兩宗的祖師,他以這樣的一個資格,做了一個《禪淨四料簡》。 有禪有淨土,猶如戴角虎,現世為人師,來生做佛祖。 有禪無淨土,十人九蹉路,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
Thumbnail
永明延壽大師,是淨土宗的第六代祖師。這位祖師很特別,他在禪宗裡面也是法眼宗的第三代祖師。以他一身兼任兩宗的祖師,他以這樣的一個資格,做了一個《禪淨四料簡》。 有禪有淨土,猶如戴角虎,現世為人師,來生做佛祖。 有禪無淨土,十人九蹉路,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
Thumbnail
阿彌陀從佛壇走下帶領他念佛,那一回頭寓意縱使天賦過人,也要謹記自信但不驕矜、律己不忘寬容。
Thumbnail
阿彌陀從佛壇走下帶領他念佛,那一回頭寓意縱使天賦過人,也要謹記自信但不驕矜、律己不忘寬容。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