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陀悲救圖.1-立撮

彌陀悲救圖.1-立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彌陀悲救圖.1-立撮(象山慶24.12.27)

若就阿彌陀佛「救度」眾生的「慈悲」行相,如悲心招喚、應聲(念、心)現、苦機為先、臨終來迎……,都顯了彌陀悲濟的主動、時、鑒機,靈感,但若論其不忍與急迫之心,則(彎腰垂手、舉足傾身)「立撮行」的形象,最生動而感人。任何人,於(病)危(緊)急下,只須發聲稱,蒙三聖攝取(全憑他力,被動得救)。善導大師(613-681)《觀經四帖疏》第七觀(住立空中)

問曰:佛德尊高,不可輒然輕舉,既能不捨本願,來應大悲者,何故不端坐而赴機也?答曰:此明如來別有密意。娑婆苦界,雜惡同居;八苦相燒,動成違返;詐親含笑,六賊常隨;三惡火坑,臨臨欲入。若不舉足以救迷,業繫之牢,何由得免?為斯義故,立撮即行。」[2]

《慧淨法師演講集》云:釋尊在王舍城為韋提希夫人宣講《觀無量壽經》「吾當為汝,分別解說,除苦惱法」,忽然「無量壽佛,住立空中」,令韋提希夫人驚喜,瞻仰禮拜阿彌陀佛的真容;這顯了阿彌陀佛的存在,就為了隨時隨地救度我輩(愚惡苦惱、卑賤罪深)之凡夫。善導大師於此自設問答,解釋了阿彌陀佛「住立空中」之:我等凡夫,業力牽引,將入地獄火坑,阿彌陀佛為了逼切救度而親臨此界,箭步向前,立抱住,與諸聖眾返歸於淨土。此刻若不急救,後悔莫及。

阿彌陀佛本尊有兩種,一是《無量壽經》端坐說法,另是《觀無量壽經》住立空中;坐相是在極樂世界,不移不動,巍巍獨坐;立相是親臨人間,安慰、等待、接引我們。坐相、立相是一樣的,「端坐」是在極樂世界為菩薩說法,「來迎」是去十方國土接引眾生。對我們而言,立相較親切,為了救眾生而主動(急切)來到我們面前;時間到了,三指[3]一抓就帶我們到極樂世界;若慢一步,可能淪落三惡道。日文短歌,「父母付出全生命,呼叫窺井的幼子」。這個法門,不是我們祈求阿彌陀佛來救,也不靠我們的智慧、學問;而是阿彌陀佛主動、平等、無條件的,就在這裡看顧、等待、呼喚、拜託我們,讓祂救度去極樂淨土成佛。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avatar-img
象山慶的沙龍
0會員
21內容數
淨土門 : 人生忽如寄,樂邦歸去來--象山慶-娑婆假名我,淨土法性身:輕鬆.寬坦.悠閒.隨緣=眾善隨喜,法義切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象山慶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六字真經(象山慶’25.1.27) 明蓮池 <除夕上堂,有出多娑婆三韻>: 六字真經攝義多,總持一似唱也娑。自從驀直西方去,閒殺臺山指路婆。  「真經」乃道教用語,蓮池大師稱”南無阿彌陀佛”為六字「真經」,或為了區別於密教的(唵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真言(mantra)、明咒(vidyām
彌陀悲救圖.2-回首(象山慶24.12.27) 日本.禪林寺有永觀律師(1033~1111)「回首阿彌陀佛立像 (みかえり阿彌陀)」的傳聞:1082年2月15日,永觀師在佛堂經行念佛,忽見阿彌陀佛從法座下來,引領他同行。永觀師一時驚訝,腳步慢了,越離越遠,阿彌陀佛從左肩回望,慈悲的說:「永觀,遲矣
彌陀悲救圖.3-鉤召(象山慶24.12.27) 日本.平安期《玄證本阿彌陀佛鉤召圖》:西方三聖為救度「剛強難調」眾生,往生極樂,廣設方便,軟硬皆施。圖中人坐在阿彌陀佛所賜的蓮花上,脖子被繩索緊套,阿彌陀佛雙手強拽(悲願無量);剛強凡夫雙腳蹬地,(不知好歹)頑固掙扎。觀世音菩薩在其後用蓮花撬推,助其
六字真經(象山慶’25.1.27) 明蓮池 <除夕上堂,有出多娑婆三韻>: 六字真經攝義多,總持一似唱也娑。自從驀直西方去,閒殺臺山指路婆。  「真經」乃道教用語,蓮池大師稱”南無阿彌陀佛”為六字「真經」,或為了區別於密教的(唵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真言(mantra)、明咒(vidyām
彌陀悲救圖.2-回首(象山慶24.12.27) 日本.禪林寺有永觀律師(1033~1111)「回首阿彌陀佛立像 (みかえり阿彌陀)」的傳聞:1082年2月15日,永觀師在佛堂經行念佛,忽見阿彌陀佛從法座下來,引領他同行。永觀師一時驚訝,腳步慢了,越離越遠,阿彌陀佛從左肩回望,慈悲的說:「永觀,遲矣
彌陀悲救圖.3-鉤召(象山慶24.12.27) 日本.平安期《玄證本阿彌陀佛鉤召圖》:西方三聖為救度「剛強難調」眾生,往生極樂,廣設方便,軟硬皆施。圖中人坐在阿彌陀佛所賜的蓮花上,脖子被繩索緊套,阿彌陀佛雙手強拽(悲願無量);剛強凡夫雙腳蹬地,(不知好歹)頑固掙扎。觀世音菩薩在其後用蓮花撬推,助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