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不上奶茶專家,然而喝了幾十年,總有點心得。台式奶茶多半偏甜,茶味薄。双妃用普洱當茶底,主打養生,就……奶茶本來就傷身。茶味倒是豐厚,鮮奶味淡,兩者相輔相承。價錢是2010年以前的價格,比起連鎖的華達,性價高到喝壞肚子也不怕。
喜出望外的青甜蓮藕茶,我在想一些藕茶啦甚麼的,煮法會不會是蓮藕水或蓮藕湯類似。畢竟廣東人可能會覺得茶必需與茶葉有關。藕家的白蓮藕茶主打養生,台灣的養生大多放糖加冰。我點了杯微糖去冰,也還是很冰。不由得感嘆,此養生不如彼養生呀。
台式炸物,其實我還好。台式街頭炸物大抵是天婦羅平民版,香港炸魚肉、炸青椒,台灣炸炸牛蒡炸甜不辣,不放鼓油、不放醬油,淡薄而清甜,吃後會覺得,飽腹感不夠。
賣光了,不予置評。
日本蜂蜜蛋糕
人太多。買不到。
非常非常好吃,性價比極高。上圖是季節限定的莓菓起司大福,150元,絕對值回票值。但我更喜歡其他常溫麻糬,同場加購了一顆芝麻的,夜巿賣一顆只灑上芝麻粉的麻糬都要55元。這一顆,內有芝麻蓉,外灑滿黑芝麻粉,那個量,你吃一口再親在紙上,能留下完整唇印,才賣35元。不信,你買一顆試試看。
同事大推的馬來風味麵店,說起來我還蠻喜歡東南亞美食,然而台灣的大馬料理常是「不到味」的多。主要是材料不易取得,舉個例,廣東常吃的潮汕麵、幼麵,往常鴨蛋雞蛋,街巿輕易買到的食材,台灣搞不好要進口才有。進口也不一定賣得出去,未必符合本地人口味。
故此,吃到桃桂嬤的雞蛋麵還挺感動,麵是正宗的麵,爽口,蛋味濃,泡在湯裡沒有糊掉。辣度也適中。沒有南國的大大辣,也不是10小辣,愛吃辣的覺得不夠辣,不愛吃辣的覺得太辣卻不會入不了口。這碗湯若能外帶,感覺可以回去再煮兩碗麵。
同場買了一支柑桔檸檬,檸檬汁開的,加鹹柑桔一顆。誠意滿滿,不是光用韓國進口的柑桔蜜加鹽巴沖水泡製,喝完後鹹柑桔的大體君還在瓶子裡,突然有種莫明的感動。
每周一則城巿故事。突破點對點生活模式。
邁開腳步,劃出舒適的平面。喜歡原地遊的內容,請接續以下方關注更多動向:【 Facebook|Instagram|Patreon|Gunroad|Pinkoi|500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