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贏,還是想知道真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這個時代,大家說話的語氣比內容還重要。

只要夠篤定,錯的都能變對的;只要聲量夠大,荒謬的話都能變成「常識」。

但問題是——你想贏,還是想知道真相?


說服 vs. 追求真理

我們都遇過這種情況:

🔹 朋友A:「現在一定要買房!房價永遠只會漲!」

🔹 朋友B:「現在買房是盤子!一定會崩!」

兩人吵得面紅耳赤,誰也不讓誰。

但冷靜想想,他們爭的是「真相」,還是「輸贏」?

事實是,房價不會「永遠漲」也不會「一定崩」,它取決於經濟、政策、供需等等。而他們的爭論,不是為了尋找答案,而是想證明自己「是對的」。

這正是我們的盲點—— 我們更在意勝負,而不是真相。


人類的大腦,喜歡「連貫的故事」

心理學上有個現象叫「認知閉合需求」(Need for Closure),意思是:人類天生討厭不確定性,會傾向尋找「簡單又完整」的結論。

所以我們愛聽「房價一定漲」這種絕對論,因為它清楚、直接、不必思考太多。

但世界從來不是非黑即白的。

🔸 「這工作一定比你的好!」 —— 真的嗎?定義「好」的是薪水、自由、還是成就感?

🔸 「這樣做一定對身體健康!」 —— 真的嗎?適合你的,適合所有人嗎?

🔸 「某某一定是個壞人!」 —— 真的嗎?這個定義的標準是什麼?

當我們用 「應該」、「一定」、「必須」 這些詞時,我們是在追求真理,還是在為自己編故事?


讓價值觀茁壯,而不是打贏辯論

成熟的思考,不是找到一個「贏」的觀點,而是能不斷修正自己的認知。

💡 好價值觀,是能適應環境的。

如果你的觀點無法經得起時間與數據的考驗,那它就只是個「信仰」,而不是「真理」。

💡 好價值觀,會讓你更自由。

如果一個觀念讓你只能待在「同溫層」,無法與不同意見的人理性對話,那它或許不是「真理」,而只是為了捍衛自身立場的頑固信念。

💡 好價值觀,是能承認錯誤的。

真正的智慧,不是從不改變,而是能夠根據新的證據修正自己。


結論:求真,而非求勝

下次當你在某個話題上爭得不可開交時,先問自己:

👉 「我是想知道真相,還是只是想贏?」

👉 「我這個結論,真的有足夠的數據與環境支持嗎?」

👉 「如果我錯了,我願意承認嗎?」

真正值得追求的,不是勝負,而是真理。

因為 讓自己變得更聰明,比讓別人覺得自己聰明,更有價值。

將思維當作一片土地,分享我們該如何像耕耘一樣照顧自己的想法和情緒。學會讓心情變得平靜,並找到屬於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希望大家能一起分享自己的想法,來討論如何讓生活更美好。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為什麼大家都這麼確定?」 無論是新聞、社群媒體,還是親友聚餐,似乎每個人都對自己的觀點充滿信心: 💬「房價一定會跌!」 💬「這支股票穩賺不賠!」 💬「早上喝咖啡傷身體!」 💬「不結婚一定會後悔!」 但……你確定嗎? 自信 vs. 正確:你確定和你對了,哪個比較重要? 有
有一天,小烏龜托比慢吞吞地爬到河邊,心裡像打結的草一樣亂糟糟的。他看著眼前的兩條小路,一條通向閃亮亮的果子樹,果子看起來甜美又誘人;另一條通向朋友們快樂的聚會,大家正等著他一起玩遊戲。 托比皺著眉頭,喃喃自語:“唉,我該怎麼選呢?又想吃果子,又不想錯過朋友們的笑聲,怎麼辦啊?” 就在這時,貓頭鷹
有一天,大笨熊巴魯爾站在池塘邊,盯著自己在水中的倒影,深深嘆了一口氣:“哎,我什麼時候才能變得像電視裡的大英雄一樣帥氣又厲害啊?” 突然,一個聲音從樹上傳來:“巴魯爾!你嘆的氣都快把樹葉吹下來啦!”原來是小猴子奇奇,正倒掛在樹上吃香蕉。 巴魯爾揉了揉腦袋,無奈地說:“奇奇,我覺得自己太沒救了!大
大家還記得《賭神》電影嗎?主角總是吃上一片巧克力來穩定心情,當時覺得很酷,現在想想,這何嘗不是一種生活的哲學?突然覺得,我每天給咖啡多加一點奶泡的習慣,或許也是同款操作。 我們總說要追求幸福,但幸福常被想得太過遙遠,像是那些住在豪宅、開著跑車的網紅生活。但其實,幸福未必需要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或鉅額
現代人的腦袋裡,總是住著一些「必須」的小聲音,隨時隨地指揮著我們的生活: 「我必須表現得完美,否則就是失敗。」 「別人必須對我友善和公平,否則我沒法接受。」 「這個世界必須更友好,才不會讓我抓狂。」 乍聽之下,這些要求似乎合情合理,但事實上,它們就像連續劇裡那些不合邏輯的情節——看起來動人,
在現代社會,自信似乎被過度包裝成一種萬能技能。從社交媒體的心靈雞湯,到名人的勵志故事,總有一股聲音告訴你:「相信自己,你就能成功!」但如果自信真是萬靈丹,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在跑道上跌倒?事實是,自信固然重要,但光有自信,還遠遠不夠。 真正有價值的自信,應該建立在客觀基礎上,就像蓋房子需要牢固的地基
「為什麼大家都這麼確定?」 無論是新聞、社群媒體,還是親友聚餐,似乎每個人都對自己的觀點充滿信心: 💬「房價一定會跌!」 💬「這支股票穩賺不賠!」 💬「早上喝咖啡傷身體!」 💬「不結婚一定會後悔!」 但……你確定嗎? 自信 vs. 正確:你確定和你對了,哪個比較重要? 有
有一天,小烏龜托比慢吞吞地爬到河邊,心裡像打結的草一樣亂糟糟的。他看著眼前的兩條小路,一條通向閃亮亮的果子樹,果子看起來甜美又誘人;另一條通向朋友們快樂的聚會,大家正等著他一起玩遊戲。 托比皺著眉頭,喃喃自語:“唉,我該怎麼選呢?又想吃果子,又不想錯過朋友們的笑聲,怎麼辦啊?” 就在這時,貓頭鷹
有一天,大笨熊巴魯爾站在池塘邊,盯著自己在水中的倒影,深深嘆了一口氣:“哎,我什麼時候才能變得像電視裡的大英雄一樣帥氣又厲害啊?” 突然,一個聲音從樹上傳來:“巴魯爾!你嘆的氣都快把樹葉吹下來啦!”原來是小猴子奇奇,正倒掛在樹上吃香蕉。 巴魯爾揉了揉腦袋,無奈地說:“奇奇,我覺得自己太沒救了!大
大家還記得《賭神》電影嗎?主角總是吃上一片巧克力來穩定心情,當時覺得很酷,現在想想,這何嘗不是一種生活的哲學?突然覺得,我每天給咖啡多加一點奶泡的習慣,或許也是同款操作。 我們總說要追求幸福,但幸福常被想得太過遙遠,像是那些住在豪宅、開著跑車的網紅生活。但其實,幸福未必需要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或鉅額
現代人的腦袋裡,總是住著一些「必須」的小聲音,隨時隨地指揮著我們的生活: 「我必須表現得完美,否則就是失敗。」 「別人必須對我友善和公平,否則我沒法接受。」 「這個世界必須更友好,才不會讓我抓狂。」 乍聽之下,這些要求似乎合情合理,但事實上,它們就像連續劇裡那些不合邏輯的情節——看起來動人,
在現代社會,自信似乎被過度包裝成一種萬能技能。從社交媒體的心靈雞湯,到名人的勵志故事,總有一股聲音告訴你:「相信自己,你就能成功!」但如果自信真是萬靈丹,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在跑道上跌倒?事實是,自信固然重要,但光有自信,還遠遠不夠。 真正有價值的自信,應該建立在客觀基礎上,就像蓋房子需要牢固的地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跳脫一下跟工作相關的思緒,來撰寫一些不一樣的東西,相信諸君都聽過[事情的發生往往來自於溝通不足],然而真的只是溝通不足產生的嗎?在下覺得並非如此,當今社會與科學所教的皆是懷疑,造成了[話中虛幻多有詐,人本不信只為安]的現況,舉凡話語中所參雜的真實與否,真幻交織,根本無法認清,只能回歸到最初謊言與真實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本文章探討了在選擇是否要堅持自己的看法或立場時的一些智慧,包括真實性、爭論的必要性以及對名譽和利益的影響。只有在必要時,我們才應該堅持自己的立場,並確保有充分的證據來支持自己。
Thumbnail
★幾乎所有的關係衝突都源自誤解。 而誤解,往往是因為沒有表達自己真正的需求。
Thumbnail
工作、生活、感情只要有人的地方,一定會遇到意見分歧時,就會遇到辯論戲碼,因為要一個雙方認同的結論,得先各自表述,再進行對方的論述反攻,最後再將較不易攻破方的論述做總結執行,但,通常是在雙方極為理性,且共識是在雙贏,結果才能趨於圓滿。所以重點不在事本身,其實還是在人心。 以往學佛聽師父講經提
Thumbnail
溝通、談判的目的,不是「獲勝」,是取得共識。懂得多的人,反而需要負擔更多的溝通成本。
Thumbnail
https://play.google.com/store/books/details?id=wn4HEQAAQBAJ 「你說都對!嗎?」 你曾經說過無數的話,那些話,你以為非常有道理,或者只是一時情緒,可能你從未想過,聽那些話的人,心中所思所想。 自從開始想「你說都對!嗎?」,佩佩幾乎禁言,
Thumbnail
很多人喜歡講論「絶對是非」,認為「對就對,錯就錯,沒有灰色地帶。」這種話語,固然在道德理性、個人修養上,都站得住脚。但是現代社會,已不再是凡事「講求二分」,多半認同「多元價值」,認為:堅守是非理念固然值得尊敬,若能夠通達情理,恐怕更加搏得讚賞。
對方願意聽你把話說完,覺得你說的有道理也合乎邏輯,但沒有選擇認同,如果是因為立場不同,你就需要尋求新的共同利益再開啟對話,如果是價值觀不同,就尋找共同點並尊重差異。 有時候是對方假裝沒有認同,需要你給個台階下,讓對方好順著你的話結束這對話,要仔細觀察神情。 邏輯、認同與立場的複雜交織 在我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跳脫一下跟工作相關的思緒,來撰寫一些不一樣的東西,相信諸君都聽過[事情的發生往往來自於溝通不足],然而真的只是溝通不足產生的嗎?在下覺得並非如此,當今社會與科學所教的皆是懷疑,造成了[話中虛幻多有詐,人本不信只為安]的現況,舉凡話語中所參雜的真實與否,真幻交織,根本無法認清,只能回歸到最初謊言與真實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本文章探討了在選擇是否要堅持自己的看法或立場時的一些智慧,包括真實性、爭論的必要性以及對名譽和利益的影響。只有在必要時,我們才應該堅持自己的立場,並確保有充分的證據來支持自己。
Thumbnail
★幾乎所有的關係衝突都源自誤解。 而誤解,往往是因為沒有表達自己真正的需求。
Thumbnail
工作、生活、感情只要有人的地方,一定會遇到意見分歧時,就會遇到辯論戲碼,因為要一個雙方認同的結論,得先各自表述,再進行對方的論述反攻,最後再將較不易攻破方的論述做總結執行,但,通常是在雙方極為理性,且共識是在雙贏,結果才能趨於圓滿。所以重點不在事本身,其實還是在人心。 以往學佛聽師父講經提
Thumbnail
溝通、談判的目的,不是「獲勝」,是取得共識。懂得多的人,反而需要負擔更多的溝通成本。
Thumbnail
https://play.google.com/store/books/details?id=wn4HEQAAQBAJ 「你說都對!嗎?」 你曾經說過無數的話,那些話,你以為非常有道理,或者只是一時情緒,可能你從未想過,聽那些話的人,心中所思所想。 自從開始想「你說都對!嗎?」,佩佩幾乎禁言,
Thumbnail
很多人喜歡講論「絶對是非」,認為「對就對,錯就錯,沒有灰色地帶。」這種話語,固然在道德理性、個人修養上,都站得住脚。但是現代社會,已不再是凡事「講求二分」,多半認同「多元價值」,認為:堅守是非理念固然值得尊敬,若能夠通達情理,恐怕更加搏得讚賞。
對方願意聽你把話說完,覺得你說的有道理也合乎邏輯,但沒有選擇認同,如果是因為立場不同,你就需要尋求新的共同利益再開啟對話,如果是價值觀不同,就尋找共同點並尊重差異。 有時候是對方假裝沒有認同,需要你給個台階下,讓對方好順著你的話結束這對話,要仔細觀察神情。 邏輯、認同與立場的複雜交織 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