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集來討論看看,篩選機制到底有何優點跟缺點,我認為投資前應該要先做一點功課,才不會投資了煩惱不已。
1.前言
2.優點
3.缺點
5.優點總結
4.缺點總結
5.適合的投資者
#優點 #缺點 #篩選機制 #創新選股 #長期投資 #風險分散 #市場代表性 #流動性 #產業集中風險 #數據準確性 #會計政策 #例外規則 #權重調整 #投資風格 #投資者
1.DM的觀後心得1:投資亮點?
2.DM的觀後心得2: 是下一檔00757?投資的核心精神是什麼?
3.說明書研究1: 基本資訊觀察,風險有哪些? 收益分配?
4.說明書研究2: 篩選機制討論,觀察評語
5. 00971是賣給市場本夢比嗎?篩選邏輯怎麼放大本夢比?
6.說明書研究3: 篩選機制優點缺點
7.美股RND,同指數標的觀察,跟QQQ、SPY、VOO、IGM、TQQQ比較看看
8. 00971與台灣發行的海外ETF,00757、00662、00770比較分析,表現推估。
9.00971與00757 分別適合什麼投資人,比較一下。
1.創新驅動的選股策略
聚焦研發投入:納入連續3年研發支出成長的企業,有助於捕捉創新導向、高增長潛力的公司。
鼓勵長期投資:選取持續進行研發投入的企業,目標是反映長期價值增長的股票表現,吸引長期投資者。
評語: 抓一個頂級的夢,應該算靠譜。
2.篩選機制嚴謹
多層次篩選(流動性、市值、研發支出成長、研發占銷售額)保證指數成分股的品質。
確保股票的市場代表性與投資可行性(如流動性和市值資格)。
評語: 這其實是基本盤。
3.多樣化與風險分散
權重限制:單一成分股和單一產業的權重設有上限,避免指數過度依賴少數股票或產業,提升風險分散效果。
例外規則:確保指數成分股數量不低於30檔,避免因市場條件導致選股範圍過於狹窄。
評語: 多少做一些範圍限制,避免整碗變質。
4.市場代表性
母體選取自彭博美國股票指數(B1000),涵蓋美國市值前1000大的公司,確保指數選股來自於成熟且具有市場認可度的公司。
5.流動性與市值保障
流動性與市值資格確保投資標的易於交易,適合機構與個人投資者進行投資。
評語: 母體持大這個是優點,至少多樣性。市值大,比較容易選到體質好的公司。
1.產業集中風險
研發支出較高的企業通常集中在科技、醫療保健等產業,可能導致指數產業分佈不均衡,即使有40%的產業權重上限,仍可能過於依賴某些高研發行業。
評語: 這點是需要特別注意,也就是說比較適合做為整體投資組合的搭配之一,非唯一。
2.忽略其他成長驅動因素
以研發投入作為核心選股標準,但可能忽略其他影響企業成長的重要指標(如市場占有率、經營效率或品牌價值)。
一些低研發但高現金流的企業(如消費品、能源等)可能被排除,導致指數表現與市場整體趨勢可能存在偏差。
評語:有一好就沒兩好,是取捨。
3.數據準確性與會計政策影響
研發支出的計算依賴企業財報,但企業的會計政策(如資本化研發成本)可能導致數據不完全一致,影響篩選準確性。
某些國際性公司可能選擇不同的研發支出報告標準,降低比較性。
評語: 這確實是個風險,得相信美國人的數據。
4. 例外規則的潛在問題
若因市場條件不佳(如部分企業無法達到研發占銷售額篩選標準),例外規則可能納入非最優質的股票,影響指數整體品質。
5. 權重調整的潛在影響
權重限制可能導致部分高市值股票的影響力被壓縮,降低其對指數整體表現的貢獻,特別是在大型科技公司主導市場時。
評語: 4這點我人為需要時間觀察。 5這點是確實有些人不愛。
6. 投資風格的偏向性
偏重創新型與高研發支出的公司,可能導致指數對於經濟景氣循環的敏感性提高,在市場不景氣時,這些公司可能承受更大壓力。
評語: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
此指數提供了創新型企業的投資機會,篩選嚴謹,且兼顧流動性和風險分散,適合有中長期增長目標的投資者。
指數存在產業集中風險,且對研發投入的偏好可能忽視其他成長因素;權重與例外規則的設計可能在極端情況下降低指數品質。
對創新導向行業(如科技、醫療)感興趣的投資者。
有耐心並追求長期價值增長的投資者,而非短期投機者。
評語:偏向創新業,跟願意砸大錢投資的大公司,理論上比起美國大盤應該要有更好的表現,畢竟風險較高,得到好的報酬的機會也更高。
Podcast收聽入口|社群入口|節目目錄: https://cutt.ly/AwesomeMoney
威利財經角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