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過年,有點不一樣。
一向被拜拜綁著的爸媽,決定和弟弟夫妻早早就去了北海道,回程定在了初一。作為唯一同住的小孩,當然是包攬下準備拜拜的大小事,鼓勵他們出遊.
心裡想著這也是趁機整理我搬回來的東西,再一次斷捨離之外;也剛好把家裡我們四個孩子累積的書整理整理
算著垃圾車來的時間,一個人像螞蟻搬家似的,丟了8大袋的垃圾和8捆舊書;累得腰快要斷的狀況下,也隱隱的覺得有些成就感,感覺新年有了新的轉運開始
大掃除結束,就是要開始採買及拜拜的忙碌行程,這一趟趟的往返市場和家裡,全身痠痛又狼狽;也在這個過程,狠狠地想念著奶奶、爺爺.
從小就很喜歡過年,因為奶奶總是把年節的儀式感拉高拉滿。大掃除是基本的,但是是那種徹底到把所有的窗戶拆下來清洗再裝回去的清潔.除了自己家裡,還會拉水管把公用的樓梯洗個遍;接著蒸年糕、蘿蔔糕、發糕、包素水餃、煮長年菜...這些都是我們家特有的過年傳統。而這些,專屬的過年氛圍也隨著奶奶爺爺的相繼離開,慢慢淡去、走味.
今年穿梭在在市場中的時候,再一次深刻的感受到他們真的不在了。
因為生活上的變故,我在2024搬回了爸媽家。雖然是從小長大的地方,但是自從結婚搬出去後也16年了.這一年回到娘家,明顯出現寄人籬下的感受;這是爸媽家,不是我家,爺奶不在我好像也沒有家了.
從小,我就不停地和重男輕女的現實做爭鬥。我在不自覺的狀況下就出現了“如果我功課最好,你們應該會更愛我?” “如果我最乖,你們應該會最愛我?” “我如果付出最多,你們應該會覺得我最好?”所以唸書時,努力得第一名;所有事情自己來,努力做到不讓大人花費心思;工作後,家裡需要的花費總是搶著承擔。這麼多年,我好像有被認同,我為家裡付出很多.但是,然後呢?當我的經濟出狀況,不能支付大頭開銷時,我也失去自己以為的價值。更認清我和其他兄弟姊妹放在一起時,最後面的排序其實一直都是我。
對於這種情緒我一直很困惱,關於原生家庭我怎麼就有這麼大的課題過不去。我沒有被無視、被不好的對待,但爭而不得的不平感總是過不去。
終於在看了那麼多網路小說之後,我忽然懂了,我一直想要的是被偏愛!是那種不管發生什麼有人會二話不說的擋在我前面的底氣
而被我排在第一位的家人們,他們是愛我的,只是沒那麼多;然而我曾經的那些男朋友們、我的婚姻也給不了我這份偏愛。所以,我總是在失衡,總是想去爭
也許是這樣忽然開了竅,我發現在過年期間我的期待值似乎降低了。
我做這些事時,心裡蠻平靜的,沒有出現以往會有的期待被讚美被肯定的躍躍欲試;甚至在妹妹說出“不知道媽媽會帶什麼零食回來?”“如果”媽媽他們沒有買什麼給姊姊也太誇張“時也心無波瀾;甚至在看到媽媽準備2袋禮物時,我也只是出現“果然如此”的OS,呈現沒有期待也不太失望的心情.不過,就在妹妹們說出我比較辛苦時,媽媽的反應還是讓我破防了,下一秒出現的情緒是“我要買房子搬出去“”我明年要出國過年“
我不要再顧慮別人的想法了,認清不被偏愛,所以要更愛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