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準備金制度,就像開一間「有限的水庫銀行」,我用下列例子說明「貨幣乘數效果」
當發生銀行擠兌,銀行只能解定存或是將可變現的資產變賣,若無法及時變現來給存戶提款使用,只能宣布倒閉。各國存款保險也只是固定金額保險,全球主流作法是先由存款保險或是特別基金接管後,穩定存戶信心,再拆開變賣給其他金融機構
想像你是社區裡的一位村民,家裡有一個「雨水桶」,專門用來儲存下雨時收集的水。你每天需要用這些水來澆花、洗車或是飲用。
有一天,你發現村裡開了一間「水庫銀行」。他們說:「你把你的雨水存進我們這裡吧,我們會保留一部分水供你隨時取用,其餘的水會借給其他村民,讓他們蓋房子、養魚或是種田。但不用擔心,你存入的水我們銀行保證日後讓你可以領走。」
村裡的水庫銀行採取的規則是:每存進100公升水,他們保留8.5公升,剩下的91.5公升則借給其他需要的人。
這個故事中的水庫銀行,其實就是現實生活中的銀行,而這些「雨水」則是錢。
在部分準備金制度下,貨幣總量的增加可以用公式計算:
理論上可以創造出高達1,176萬的貨幣流通量。
部分準備金制度的核心在於「小錢大用」。透過保留部分存款,銀行可以將資金不斷地借出並創造新的經濟機會。同時,央行通過調整準備率來控制市場中的貨幣流動,達到穩定經濟的目的。
從小明存入的100萬為起點,經過20次的貸出與存入後的乘數效果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