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領導人是「非常富有智慧的」,它們認為AI可以完全替代人進行創作。以後根本不需要人了
但西方國家始終知道,你要不斷給他「喂飼料」的,而這個飼料,始終是需要人創造出來的。AI可以極大提升創作效率,但無法進行「符合社會當前需求」的創作。
就比如,千禧年中國有很多流行音樂,但那時候的許多作品還是圍繞著情情愛愛的,可現在時代變了,我們不再繞著愛情轉了,我們想要一些其他方面的音樂,但AI無法感應到人們當前的需求,必須有人,大量的人創造出很多符合當前思潮的作品,投餵給AI,然後它才能給予這些語料進行創作。
當然會有人源源不斷發表自己的觀點、想法,有人創作,但他們永遠不會得到應有的收益、他們掙扎在生存線上、他們的作品無法過審⋯⋯作品所反映的,是人的需求、社會的矛盾、時代的困境,但在“美好的社會”里,一切矛盾都是“敵人”的陰謀:怎麼會有什麼困境呢?怎麼會有窮人呢?
並且在中國,創作者的下場是非常慘烈的——只要你敢碰音樂、藝術、文學等等跟創作相關的領域,“流落街頭”都算是好的了:
2017年,耽美寫手天一被判刑十年;
2020年,寫作平台AO3被封禁;
2024年番茄網站逼迫寫手簽署AI條例——「當創作者創造出足夠AI生產的語料後,他們就不必存在了」
2024年海棠文學網被封禁,創作者以“洗錢”的罪名鋃鐺入獄;
真正創作的人身陷囹圄,抄襲者卻甚囂塵上。
這也是我最近對中文如此絕望的原因之一。AI時代的中文透著一種血淋淋的味道,每一篇AI小說和劇本,都充斥著創作者的血與淚,甚至是整個民族的血淚
一整個民族,都是燃料、電池、耗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