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Priest
主題 : 修仙、古代江湖、年上、師兄弟
評分 : 9.2/10
程潛(受)被貧困的父母賣給了修仙真人,師傅木椿真人把他和另一小乞丐帶回扶搖山。扶搖派人丁單薄,大師兄嚴爭鳴(攻)臭美又驕縱,且對修行不太上心,二師兄李筠心眼多又愛取巧,四師弟韓淵……就是一個話多的小乞丐,一屋師兄弟性格迴異,相處也不怎麼和諧,直到一次妖谷事件,眾人救出四師弟後,才第一次體會到師兄弟間的同窗之情,他們偶爾仍會鬧得雞飛狗走,但終究和睦地在山上過日子。
好景不常,在一次外出歷練的變故後,過去嬉笑玩樂的日子不復再,他們連扶搖山也歸不得,只能過著寄人籬下的日子。百年歸來,眾師兄弟曾歷天劫、入魔修。扶搖山物是人非,不再吊兒郎當的大師兄執起掌門手印,誓要與師兄弟重震昔日扶搖門派威名。
終於開了P大的文來看,也是我第一次看耽美修仙文。以前對武俠江湖等題材的認知主要是金庸先生的作品,國中那時還沒有開竅的我大概也沒想過,楊過的絕配不一定是小龍女,也可以是另一個帥哥XD。
講回這篇文吧,P大不愧是耽美圈的大佬級作者,文筆細緻又生動,遣詞用字很用心。而整篇文的節奏大致上也算是流暢,前期師兄弟的輕鬆日常很好看,他們雖然看似一身毛病但都蠻討人喜歡,不過最初小潛對他那一屋師兄弟都沒有放在眼內時,我還去重新看文案,才確定「喔,這個被他稱為嚴娘娘的臭美大師兄是另一男主,還是個攻?」
中段一系列變故讓扶搖派形勢急轉直下,也開始感受到他們師兄弟之間的情誼、還有師兄和小潛之間情愫的溫度。但是他們一下子就變強很多了(沒有像某些修仙文一樣慢慢講述遇到甚麼機緣或者撿了甚麼法寶而變強),加上很多設定、新招式和道具等等不斷出現,看到後面那些打架的場面就比較沒有爽感和刺激感,覺得反正他們有甚麼危險都能渡過。
不過後面的劇情整體來說還是不錯看,劇情緊湊同時也有溫馨的部份,最後大boss的出現也算是意料之外,但故事最出色的要數作者對生命和世道的看法。雖然故事中的前輩常常說教,有時會讓我覺得有點煩厭(可能我性格有點像小潛吧、個性執拗而且好惡分明,所以當小潛被訓時我覺得好像自己被訓。),但是不論是大師兄的心魔,飛升的盡頭和扶搖派所走的人道等等,其實都是在講同一件事,就是如何「做人」,在下面的評論我會再講。
(注意以下的評論會有劇透喔,另外我的讀後感可能會帶有個人喜好,不認同的看看就好,也歡迎留言交流。)
“師兄,我不怕天劫,只怕你。”
有些人覺得作者把他們的情感寫得比較淡,我覺得倒不是淡,只是前半段他們的情愫確實是不太明顯。青年時期的篇幅太短了,妖谷事件後小潛才開始對師兄改觀,之後便發生了一系列的變故,那時他們也無瑕思考感情問題吧,直到師兄抱著小潛的屍體幾近瘋狂,想跟隨他而去時,才看到小潛在他心中早已有了位置,如果死的是李筠,嚴掌門應該不會是這個反應吧。(李筠:首先我沒有得罪你……)
百年過去,靠著一枚銅錢和山莊裡面的清安居竹林思念舊人,他還打不開扶搖山的封山印,沒能做到帶小潛回家的承諾。當初東海荒島那具冰冷的屍體成了他的心魔,而且這個心魔沒有隨著和小潛的重逢而消失,反而像他自己說,他瘋了一百年,現在更嚴重了。小潛成為了他的逆鱗,在小潛去南彊一役,得知小潛可能有危險,他衝進鎖仙台發了瘋的想救人。他對小潛的偏愛常常被李筠調侃,連韓淵都能看得出來,但他就是踏不出那一步。
嚴爭鳴背負著門派的榮辱,他如履薄冰,不敢放任這些「非份之想」,怕步師祖的後塵。但看似清冷、寡慾的小潛,在情愛上卻比他的大師兄直接和肆意得多:
程潛面不改色:“師父讓我自在。”
嚴爭鳴:“可師父沒說讓你放縱!放縱七情六欲,你就不怕飛升的時候,被天劫劈糊了麼?”
程潛:“那你身陷心魔,合的又是哪門子道?”
和師兄相比,好像沒有描述過小潛有甚麼臉熱心跳或者表露曖昧的時刻,所以好像感覺不到他對師兄的感情,但我覺得他只是不會甜言蜜語而已,他的愛更多是在行動上,早期在青龍島他的情感大概表現在對師兄的保護慾,之後在師兄真元被反噬時自損元神也要救對方,最後在大雪山更成功擺脫畫魂,恢復理智,如此深厚的牽絆不是愛又是甚麼呢?
千頭萬緒,不必言明,你已經是我紅塵中牢不可破的牽絆。
韓淵:“其實我也不怕師兄們把我怎麼樣,我知道他們不會把我怎麼樣。可是愧疚我背不動,小師兄,日日夜夜啊,太折磨人了,我只能把它化成戾氣和仇恨。”
沒想到前期傻呼呼沒有太大存在感的韓淵,最後成為了其中一個耽美文最意難平的配角。被奸人暗算畫魂而錯手殺了三師兄。意外地知道自己的身世,加上對師兄們的愧疚壓在心頭上,最後入了魔修,犯下不少殺業,無法回頭。
他其實也知道他的師兄們不會真正記恨他,到最後他也沒有被逐出扶搖派,師兄眾人們也盡力為他周旋。扶搖山重開一刻,韓淵坐在山下十方陣淚流滿面,真讓我替這孩子心痛。我不能說他完全無辜,但慶幸他有機會贖罪,因為我是真怕他在最後的大戰死掉,說實話,有時真的更擔心這些沒有主角光環的配角。幸好,他至少可以回扶搖派一次,他們所有師兄弟終於在百年後於山上重聚。
話說,蠻喜歡韓淵和二師兄李筠這二人,看他們的互動我都差點以為他們是副cp(心魔韓淵:滾),而且兩個人都很嘴欠,李筠就常常調侃大師兄對小潛的感情,而心魔韓淵的嘴用來損別人也是蠻利害的,比如這樣:
李筠一時無言以對,韓淵又問道:“程潛還活著嗎?”
李筠:“……只是脫力了,過一會他就能調息過來。”
韓淵冷嘲熱諷道:“是麼?我看方才你們嚴掌門心急火燎那樣,好像是老婆快臨盆了。”
還有損小師妹的:
水坑在他身後探頭探腦,對這天下第一魔窟十分好奇,問道:“四師兄,你們魔修會劫財劫色嗎?”
“劫,”韓淵看了她一眼,充滿蔑視地冷笑道,“但是劫色只劫人,不劫長尾巴八哥,你不必擔心。”
扶搖派自古只走人道
書中沒有提及太多他們變強的過程,我猜可能是因為作者想說的不是那些仁義俠道而是個人的修行和世道。在文中,修仙真人的最終目標是飛升,但所謂飛升原來只是天衍處「端平世道」的維穩工具:
千百代修士,“長生”就像一根掛在他們面前的胡蘿蔔,將他們束縛在漫長又孤獨的苦修中,讓他們不事生產,也不與凡人爭利。
“飛升”便是“修成正果”,就是“得道”,那麼得了道的人,會在“上界”重新組成一個仙界嗎?得道的人也會有正邪之分、也會勾心鬥角麼?可入門修行,不管哪門哪派,師父傳的第一課不都是“大道無形、無情、無名”麼?
一個人,如真的無形,無情又無名,意識融化到天地裏,那麼他還是個人嗎?還知道“我”是誰嗎?記得生前愛憎嗎?還……算活著嗎?
童如師祖、唐軫、韓淵等人為了各自的私慾和仇怨而忤逆天道,最終自招惡果。但人本有七情六慾,若做人修行不為飛升,那做人這條道路應該怎麼走?作者在番外給了她的答案:人道之本,無愧於心。其實,整本小說看似說教很多,但兜來轉去,其實都是在講同一道理。
修行飛升就如佛學的離苦得樂,有人覺得滅除所有慾念很苦,但我認為佛學的真諦不是滅慾而是小潛的戒詞:「自在」。沒有苦痛就不知道幸福的珍貴,沒有恨就不能感受不到愛的力量,無名無形的天地仙界太悶了,所以我們遊樂人間,留戀這裡,不願飛升。但在這人間輪迴,就自然要面對生離死別、枯榮、成敗,到那時我們能否淡然面對?被他人傷害時我們能不能做到交由天道因果,而不是冤冤相報、無止境地把仇恨延續下去?
小潛和師兄選擇了愛情,不走飛升天道而走人道,其實並沒有所謂對錯。只是享受人世間的事物,也自然要承受人世間的各種苦。明白這個道理,拿得起,放得下。直到死時回首,能淡然一笑,無撼地離開,便是做人的最高境界了。
想必若能死而無憾,就算是飛升了吧。
故事中裡面還有很多角色比如童如師祖和木樁這對,雖然篇幅很小,但他們的故事卻留有餘韻。總結來說,我會形容這真是一本值得細味的書,第一次看耽美修仙,沒有想到這不是普通打怪升lv的勵志之作,而是有如此的深義,而作者表達的人生觀與我所想的如此相同,實在讓我喜出望外。最後祝願大家也能走出你們心中的「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