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啊,this is 溫妮。今天要介紹的是德國的政黨。從 2021.09.15 落地德國,到今天 2025.02.08 也已經三年多了。繼 2021 年的紅綠燈聯合政府之後,德國現任總理 Olad Scholz(SPD)因為開除其合作夥伴 Christian Lindner(FDP)並進行了不信任案的投票,但在投票結果中失利,故德國 2025 的政黨大選被提前到了 2 月 23 日。今天這篇文就是因應時事寫的!
如果你在德國生活,肯定對於越來越火熱的德國大選很有感觸。由於執政黨的政策會對接下來幾年的生活有很大的影響,關注自己所居住之地的政治情形我覺得也是很重要的,今天就想透過這篇文章帶大家認識德國的政黨們。
今天的文章會先介紹德國的政治運作模式,接著會介紹 7 個比較大的黨派。德國的黨派數量並不是只有這七個,但只有在聯邦議院選舉中超過 5% 支持度的政黨才能夠進入國會,因此我今天就只會鎖定在這幾個政黨上。最後,我也會分享一些我覺得不錯的自媒體平台。由於德國主流媒體比較偏左,我覺得比較難以接觸到全面的聲音,故我自己也會去找不同的訪談去更了解不同黨派的意見。
德國的政治運作體系
首先,德國全民會進行聯邦議院選舉(Bundestagswahl)投票,由德國大眾選民投票選出聯邦議院(Bundestag) 的議員。議員總共有 589 名,其中 299 名議員來自於 299 個選區的代表,另外的 299 名會依照每個政黨的支持比例去做席位劃分。但如果一個政黨的支持比例小於 5% 就沒有機會參與席位劃分。依照整個聯邦議院的選舉結果決定執政政府,當沒有單一政黨過半時,就必須要組織聯合政府。
接著會由德國的聯邦總統來提名總理候選人,通常各個政黨的總理候選人就是該政黨的黨魁。提名後會由聯邦議院(Bundestag)投票,候選人必須獲得過半數的支持才能夠當選德國總理,並開始組織政府。
德國一任選舉是五年,由於取得過半支持相對困難許多,故多半是組織成聯合政府。
德國有哪些主流政黨
在認識德國政黨前,先補充一下左右翼的定義:
- 左派(Left-wing) 強調社會公平、財富再分配、政府干預經濟,並支持高稅收與強社會福利。
- 右派(Right-wing) 主張自由市場經濟、低稅政策、個人責任,並通常維護傳統價值觀與國家安全。
- 簡單來說,左派強調「政府幫助人民」,右派強調「個人努力創造財富」。
今天要介紹的七個政黨分別是
[1] Union = CDU / CSU 聯盟黨
- CDU(Christlich Demokratische Union Deutschlands)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
- CSU(Christlich-Soziale Union in Bayern)巴伐利亞基督教社會聯盟
背景
- CDU 算是德國二戰前的天主教中央黨( Central Party)的繼承者,而 CSU 則被視為威瑪共和國時期的巴伐利亞人民黨(Bavarian People's Party)的繼承者。相較於 CDU,CSU 堅信更加傳統的天主教價值,要求政府機關懸掛十字架,俗稱十字架義務(Kreuzpflicht)。
- CDU 和 CSU 這兩個黨派透過聯盟協議達成共識,雙方不會進入各自的聯邦管轄區參與選舉,而在全國層級的聯邦議院選舉就會共組成聯盟黨(Union)共同推派選舉人。
政策理念
- CDU/CSU 屬於保守、中間偏右黨,梅克爾就是該政黨的,是德國主流政黨之一。這個黨主張社會市場經濟,即自由市場經濟的前提下,政府也應該也致力於彌平社會差異。
- 有基督教的背景之下,不難理解這個聯盟是支持傳統家庭觀念的,但 2017 年梅克爾作為德國總理時,該黨仍然投票通過了同性婚姻合法化。
- 在移民議題上,CDU/CSU 主張移民應該要融入基督教文化及德國的價值觀。
[2] SPD(Sozialdemokratische Partei Deutschlands),德國社會民主黨
背景
- 成立於 1863 年,是德國最古老的政黨,其起源可以追朔到 19 世紀的工人運動
政策理念
- SPD 屬於中間偏左的黨派,強調社會平等並保障勞工階級的權益,致力提供更完善的社會保障系統。
- 支持 LGBTQ 以及女性權利,認為政府得提供更多補貼縮小貧富差距。
- SPD 過去支持和俄羅斯保持外交關係,但俄烏戰爭後轉變立場,提供烏克蘭軍事援助。
[3] AfD(Alternative für Deutschland)德國另類選擇黨
背景
- AfD 成立於 2013 年,最初是一個批評歐元區救助計劃的保守派經濟政黨,後來擴張至反伊斯蘭及反移民政治立場。
- 2015 年德國總理梅克爾開放國門,讓難民可以進入德國,這項舉動助長了 AfD 的聲勢,吸引了對難民政策不滿的選民支持。
政策理念
- 在德國的政策光譜上屬於極右派,反對 CDU/CSU 的移民政策,特別是梅克爾政府在 2015 年開放邊境接納難民的決定
- AfD 曾討論過退出歐元區,認為應該要限制對歐盟的財政支持,並強調德國應該有更獨立的國家政策。
- 反對綠色政策:AfD 批評氣候變遷政策,反對綠黨的環保法案,認為 綠色能源轉型會對經濟造成負擔,並支持繼續使用煤炭和核能。
[4] FDP(Freie Demokratische Partei)德國自由民主黨
背景
- 成立於 1948 年,支持自由市場經濟和低稅政策。
政策理念
- 主張減稅、減少國家干預經濟,並堅持財政紀律,限制政府舉債
- 支持 LGBTQ 權利、個人數據保護、大麻合法化,並反對政府過度監管
[5] Die Linke 左翼黨
背景
- 成立於 2007 年,由東德的民主社會主義黨(Partei des Demokratischen Sozialismus)以及西德勞工與社會公正選舉聯盟(WASG) 合併而成
- 民主社會主義黨前身為社會主義統一黨(Sozialistische Einheitspartei Deutschlands),在 1989 年東歐共產陣營瓦解、柏林圍牆倒塌後改名
- 如其名,是德國最左派的主流政黨,主張大政府下的社會福利國家政策
政策理念
- 支持高所得稅、提高最低工資、加強工會權利、縮小貧富差距
- 支持無條件接納難民,擴大女性與 LGBTQ 權利,並加強國家住房補貼
- 反對北約與軍事干預,希望德國退出北約(NATO)並減少軍事開支
[6] Bündnis 90/Die Grünen
背景
- 成立於 1980 年,最初是一個推動環保運動的政黨。1990 年東西德合併之後與東德的 Bündnis 90 合併
政策理念
- 左派的環保政黨,強調環境保護與社會正義
- 支持 LGBTQ 權利、難民保護、女性權益,並提倡更開放的移民政策
- 俄烏戰爭爆發之後,其外交部長 Annalena Baerbock 對俄羅斯採取強硬立場,綠黨可說是最強烈支持對烏克蘭支援的德國政黨
[7] BSW(Bündnis Sahra Wagenknecht)
背景
- 2023 年由 Die Linke 前黨主席 Sahra Wagenknecht 成立
- 被歸類為新興左翼政黨,在經濟上傾向社會主義,但在移民政策上則趨向保守
- 支持者多半是反對德國現狀以及東德地區選民
政策理念
- 主張國家應該更積極地干預經濟,達到財富再分配
- 移民政策應縮緊,認為過多移民會影響低收入勞工的崗位
- 外交上主張應少與美國的依賴,恢復與俄羅斯的外交關係,反對德國向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
根據左右翼的劃分,我幫大家在底下做了一個總結,如果有誤麻煩你底下留言告訴我,謝謝!
德國過去的政治聯盟
2021 年的紅綠燈聯盟
這篇文章開頭就有提到,由於 SPD 的 Olaf Scholz 剔除了其 FDP 合作夥伴 Christian Lindner,才引發了後續一串不信任案投票以及提早解散國會一事。2021 年的選舉狀況如下:
- 紅 SPD(社民黨):206 席,成為最大黨
- 黑 CDU/CSU(基民盟/基社盟):197 席,歷史最差成績
- 綠 Grüne(綠黨):118 席,歷史最佳成績
- 黃 FDP(自由民主黨):92 席
而另外兩個呼聲比較高的 AfD(另類選擇黨) 和左翼黨(Die Linke) 則因為支持度低於 5%,故無法進入聯邦議會。
在當時,有兩種組織政府的可能
- 紅綠燈聯盟:由 SPD + Grüne + FDP
- 牙買加聯盟:由 CDU + Grüne + FDP
最後是由紅綠燈聯盟取得最終順利,在各個政府部門掌握不同職權
- SPD 黨魁 Olaf Scholz 勝任國家總理,其政見著重在社會福利政策和勞工權益
- Grüne 的 Annalena Baerbock 擔任外交部長,而 Robert Habeck 則擔任經濟暨氣候部長
- FDP 的 Christian Lindner 擔任財政部長
在紅綠燈聯盟執政的這段期間( 2021.10 - 2024.12)主要有以下幾個代表政見,也反應了各個政黨的信念:
- SPD 在 2022 年成功將每小時最低薪資由 9.6 歐元提升至 12 歐元
- 綠黨則關閉最後三座核電廠(2023 年 4 月)並推動 LNG 液化天然氣進口,減少對俄能源依賴
- FDP 則比較像是不斷制衡 SPD 與 Grüne 政策的守門人,舉例來說:
- SPD 在 2023 年推動公民收入金 Bürgergeld,取代過去的失業救助制度 Hartz IV ,當時 FDP 就表達反對意見
- 綠黨想要提供所謂的兒童基本保障 Kindergrundsicherung,提供低收入家庭更多金援,這個政策就被 FDP 擋了下來,認為應該要提供就業動機而不是更多補貼
- SPD 和綠黨希望推動房租管制與社會住宅建設,以緩解住房危機,但 FDP 認為應該要讓市場自由運行,並鼓勵私有企業投資房地產以增加總體供應量
📌 這邊補充一下為什麼牙買加聯合政府沒有成功?
- 當時 CDU/CSU 的黨領袖為 Armin Laschet,他在 2021 年德國洪災的訪問過程中失言,使得外界對他的形象產生質疑。
- 綠黨如其名,就是希望可以推進再生能源發展,使得工業發展對地球的影響更小,但 CDU/CSU 傾向於保護傳統工業,故彼此之前存在衝突
- 至於 FDP,實際上他的財政政策與 CDU/CSU 的保守傾向是更加接近的。但 2021 年時,綠黨跟 FDP 兩者先進行談判,只要他們兩黨共同支持其中一黨(CDU/CSU 或是 SPD),那大勢就已定了。談判後,由於 FDP 和綠黨認為 CDU/CSU 內部出現分歧,且和 SPD 在社會政策上,如支持 LGBTQ、大麻合法化等更加接近,故決定和 SPD 結盟。
2025 年選舉狀況
德國每週日都會有個選舉情況的更新,下面這張表就顯示了不同民調機構在近期的民調問卷中所得到的結果。
就該表來看,每個黨在一月底到二月初之間的變化不大。外界也預期 CDU/CSU 的代表人 Friedrich Merz 目前被外界預期將會擔任下一任的總理,而第二大黨 AfD 就算沒有成功被選為聯合政府的一員,其在國會的影響力也將會使未來的執政黨不得不在一些法規制定上進行妥協。
德國防火牆的瓦解
由於歷史印記,德國主流政治媒體非常抗拒 AfD 的崛起,甚至在各大政黨之間建立了不明文規定的防火牆協議(Brandmauer)。這道防火牆旨在防止極右翼勢力進入政府決策層,即聯邦政府。然而,就在大選前不到一個月,CDU/CSU 在國會中所推出的五點計劃(Fünf-Punkte-Plan)在 AfD 的支持下通過了 — 這件事引發大量德國民眾上街抗議。
就週日民調結果來看,在事發後的幾天,CDU/CSU 的支持率確實下滑,都後來又回升了一些,AfD 則完全不受任何影響甚至向上。就該表而言,我的推測是部分選民將票轉到其他更小的黨,但如開頭所提及的,不到 5% 支持率的黨是進不了國會的,因此,這起事件似乎對最終的 299 席 — 依照政黨比例劃分的席次 — 不會產生任何的影響。
為了避免整個文章的長度過長,我會在接下來這一週陸續發佈這七大政黨對於 2025 大選所提出的政見,有興趣的歡迎追蹤我的部落格才不會錯過!
推薦資源
如果你想要更進一步了解德國不同政黨,我推薦以下 2 個 YouTube 頻道:
- Mr.Wissen2go: 這個頻道除了會講選舉的議題之外,也會討論國際時事。我覺得在選舉議題上,這個頻道是只講事實而不帶個人意見的,對於想要更加了解德國各個政黨的歷史以及選舉政見是相當不錯的。
- Die Da Oben: 這個頻道對每個政黨的政策有更仔細的介紹。
另外,如果你想要測測看自己可能比較偏向德國哪個政黨,你可以在 Wahl-O-Mat 這個網站測測看 ,你可以自行把語言在 Chrome 上轉成英文。
以上就是今天對於德國大選的分享,如果你覺得不錯歡迎按個喜歡,有任何問題都可以在底下留言或是私訊我的 IG (@dailytch.ig)。我在 IG 上會分享自己的求職經驗以及德國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