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分享的是我在德國曼海姆大學留學期間所參與的一個活動,叫做 Global Innovation Challenge(以下簡稱 GIC)。
如果你對申請曼海姆大學、對這個計畫、或是單純對國外生活有興趣,歡迎 email 聯繫我,約個時間聊聊 🙌🏻
1 GIobal Innovation Challenge 是什麼
GIC 是一個由全球八所商學院共同舉辦的計畫,目的是要讓商學院的學生有機會可以參與實際的 case(想像自己是小顧問?),並和來自其他院校的學生共同合作,拓展國際視野。
這個計劃的合作院校包含德國的曼海姆大學(University of Mannheim)、荷蘭的馬斯垂克大學(University of Maastricht)、台灣的政治大學(National Chen Chi University)、英國的阿斯頓(Aston University)、澳洲的昆士蘭科技大學(Queensland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南非的斯泰倫博斯大學(University of Stellenbosch)、葡萄牙的天主教大學-商業暨經濟學院(Catolica Lisbon School of Business and Economics)以及挪威的 BI 商學院(BI Norwegian Business School)。
每一年的主辦學校通常都是 3-4 間,申請時你可以所有學校都申請,或是只申請你想要去的 Program。2022 年的主辦學校包含 BI 商學院、馬斯垂克大學、政治大學以及昆士蘭科技大學,在申請該計畫時你得先填寫志願序,但不一定要四個全填,像我就只填了兩個,最後上了第一志願:BI 商學院。由於新冠疫情的影響,2022 年的 Program 中只有 BI 以及 Maastricht 是實體上課, NCCU 是全面線上,而 QUT 似乎採取混和課程。

BI 商學院
每一年、以及每一間學校的 GIC 主題都不同,舉例來說,我在 2022 年所參與的計劃是 Managing Digital Platforms and Ecosystems,當年度的 QUT 是 The Future Enterprise,政大是 Advancing the Growth with Digital Asia,以及馬斯垂克的 Strategic Entrepreneurship in Innovative SMEs and Family Firms。底下我放張 2025 年計劃的截圖:

GIC 2025 主辦院校及主題
這些 Program 的時間都是在夏天,6 月中到 7 月中附近,我當時參加的時間段是 2022 年 6/19 – 7/1。
這個課程也會計入學分,所以如果你暑假時間還沒有安排實習,參與這個 Program 也可以幫你補一些學分(但不多,而且我也不覺得這是參加這個計劃最重要的事情或收穫)。
2 挪威商學院課程:Managing Digital Platforms and Ecosystems(數位平台及生態系統管理)
課程開始前的小插曲
好,那接著我就來講一下挪威 BI 的課程。首先,這個活動是收費的,主要是課程、交通以及住宿費。我當時付的費用包含 ① 總住宿費 4000 克朗 / NOK,約合台幣 12,800 元,單人間,和一個女生共享廚房以及廁所,可以住 2-3 週;② 課程費 2500 克朗,約合台幣 8,000 元。這些費用是已經有包含折扣了,舉例來說,2025 年同樣宿舍(BSN)每個月的住宿費為 6378 NOK,且不包含水電。
由於我之前在法國交換時的宿舍是要自付電費的,完全知道每個月光是暖氣費就可以有多恐怖。

這是網路找的圖片,但我當時的房間可能比這個再寬敞些。

也是網路找的圖片,但實際上的廚房就長得像這樣,兩個人共用。
在時間安排上,我提早幾天先到達挪威,當時 BI 有給我配一個 Buddy,從奧斯陸主火車站接我。我到達的時間頗晚的,大概晚上 10:30,但是天空像是剛要太陽下山,不禁讓人感嘆 — 不愧是高緯地區。BI 商學院位在山上,所以那天我是搭公車搭到終點站,之後再稍微爬坡走到宿舍去的。
由於這個活動的時間跟 BI 的 Summer School 是重疊的,當時 BI 有為這些 Summer School 的學生辦一個破冰派對,我們也有收到邀請,所以我也有去。當時的破冰派對有個 Kahoo Quiz,然後我意外得了第一名,贏到一件 BI Hoodie,蠻爽的 😂
好。前面聊了蠻多其他的事情,現在講一下挪威校方怎麼安排課程的。在計畫開始前,BI 有籌備一場正式晚宴(確實很多人西裝打領帶),邀請所有參與者到 BI 的餐廳共同慶祝 GIC 的開幕,同時也給來自世界各地的同學一個認識彼此的機會。我記得當年大概有 35 名來自各大院校的學生參與這項計劃,我們學校一共五位,意外的是大部分學生幾乎都是德國人,像是葡萄牙商學院來的學生沒有任何一個葡萄牙人,而是四個德國人跟一個義大利人。
我記得 2022 年參加活動的感受是頗衝擊的,大概是覺得自己英文很爛哈哈。一方面是大家聊的話題很廣,除了你的求學經歷、實習經驗以及未來的職涯計劃之外,大家也會聊各式各樣的美食佳餚、去哪邊旅遊、地球生態以及戰爭和平等主題。在台灣,雖然學校課本用英文,雖然雅思也考過了碩士入學要求,但是日常生活中並沒有這類的體驗 — 我覺得這是在台灣的環境中無法提供的機會,也是為什麼我會想到海外留學以及工作的原因。
說到這,突然想到前面提起的暑期學校,他們的學生比例中亞洲人和非亞洲人比例大概是 50/50,然後大部分都是同國家的人聚在一起。但在 GIC,比例變成 1:9。我在離開挪威的最後一天和一位來自香港的、參與暑期學校的女生稍微聊了一下她在 BI 的體驗:由於她是和同校同學一起報名來的,在課程的第一周對她來說反而像是跟朋友到挪威去度假,而沒有真的體驗到他想像中的、用英文融入一個全新環境的生活。但 GIC 這個活動的特點就在於,由於大部分主辦這項活動的院校都在西方國家,大部分的參與者很少是以中文為母語,而且是來自各大洲,只要自己願意敞開心胸和他人互動,一定有機會在這些活動中留下很難忘的回憶。
回到正題:Managing Digital Platforms and Ecosystems 這堂課究竟是在做些什麼。
我建立自己的部落格啦:https://chiahuitsai.com
想完整讀完這篇文章請右轉:https://chiahuitsai.com/blog-post/global-innovation-challe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