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大人學選擇(2/3)

小丁-avatar-img
發佈於閱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We are what we choose.

人生的每個選擇,都會影響我們未來的自由度。當我們學會判斷什麼選擇能讓自己更自由、更穩定、活得更長遠,人生自然會變得更順利。


PART1 職涯發展的選擇

⓵ 職涯選擇的關鍵,不是跟風,而是找出適合自己的槓桿與彈性

這本書對於職涯選擇有個很重要的觀念:「理想的工作,應該具備槓桿與彈性。」

  1. 槓桿——你投入的每一分努力,能不能產生超過一分的回報?如果只能換來一比一的薪水,那這工作很可能沒什麼未來性。
  2. 彈性——你的選擇,應該讓未來的路更寬,而不是越走越窄。選擇工作時,要思考這份工作是不是能幫助你開啟更多可能,而不是被困在單一選擇裡。
  3. 自問:10年後,你想靠什麼賺錢?——如果你現在的職業,未來會被AI取代,或是發展性有限,那現在就該開始佈局,而不是等著哪天被迫轉行。

非常認同「槓桿」和「彈性」的重要性,但10年後我比較想靠投資賺錢,有了足夠的資產,職場上有沒有更多選擇好像也不重要😅投資大盤指數=全世界優秀的人都在為你工作😎

⓶ 職業迷惘?先搞清楚自己在哪,才知道要去哪!

台灣的教育很少教我們去思考「自己真正想要什麼」,多數人的選擇標準,都是「賺錢的、安穩的、好走的」,但這樣的結果,往往讓人在中年之後卡住,因為從來沒有真正想過:「這是我想做的嗎?」

很多人進入社會後,一直在「求職→抱怨→離職→再求職」的循環裡打轉,真正的問題不是工作不好,而是「方向不明」。當你迷路了,與其盲目亂闖,不如先停下來問自己:

  • 我現在在哪?
  • 我真正想去哪?
  • 我有沒有花時間探索自己的興趣與價值?

工作不是人生的全部,但如果每天都過得不開心,那也該花點時間,搞清楚自己到底在追求什麼。

⓷ 鐵飯碗已死,終身雇用不存在,能救你的只有技能

過去的「鐵飯碗」早就不存在了,未來能讓你站穩腳步的,只有兩件事:

  1. 高價值技能——能為企業帶來價值的能力,不會輕易被取代。
  2. 對新事物的掌握能力——時代變化越來越快,能持續學習、適應新環境的人,才有競爭力。

如果你現在的工作缺乏這兩點,那真的要小心,因為你的職場壽命可能比你想像中短得多。

⓸ 無能主管為何能升遷?有時候,他只是個「緩衝墊」

你有沒有遇過那種「明明超級無能,卻被高層空降成主管」的人?這本書提到了一個有趣的觀點:有時候,高層根本不是沒看見,而是故意這麼安排。

這種主管的功能,可能是當「緩衝者」,用來承接基層員工與高層之間的矛盾。對上,他可以幫高層擋子彈;對下,他可以當「人肉擋箭牌」,讓高層不用直接面對基層的不滿。所以與其糾結為什麼他能升遷,不如思考自己在這個組織裡的角色,並評估自己要不要繼續待下去。

⓹ 轉職不是逃避,而是追尋更好的選擇

很多人轉職的動機,是「受不了現在的環境」,但如果只是單純為了逃避,問題其實不會消失,因為如果你不成長,類似的困境會不斷重複發生

與其問「我要不要離職?」不如問:「這份工作還能讓我成長嗎?」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轉職的方向,應該是追尋更適合的機會,而不是只為了逃離不滿的現狀。

有捨才有得:學會取捨,才有更好的未來

人生的每個選擇,都意味著某些東西必須放下。

  • 想要更好的薪資,可能要捨棄舒適的環境。
  • 想要更大的自由,可能要忍受初期的不穩定。
  • 想要轉職,就要捨棄已經習慣的安全感。

很多人卡住的原因,不是因為不知道該怎麼選,而是不願意放手。所以,如果你真的想改變,請先問問自己:「我願意放棄什麼,來換取更好的未來?」


PART2 人生態度的選擇

⓵ 讓自己更快樂的五種態度

這本書提出了一個有趣的問題:「我們的選擇,是真的讓自己變自由了,還是反而限制了自己?」如果想要活得更開心,可以試著這樣做:

  1. 選擇讓你更自由的選擇——這個決定會讓你的未來有更多選擇,還是讓你綁手綁腳?
  2. 訓練自己不依賴別人——依賴就代表得看別人臉色,學會透過互惠合作或交換,才能真正掌控自己想要的東西。
  3. 對別人好,但不要期待回報——期待回報,失望的機率就高;單純地對別人好,反而更輕鬆。
  4. 不要過度樂觀,先想最壞的狀況——如果最糟的情況你都能接受,那就放心去做吧!
  5. 跌倒了,學會站起來——與其沉溺在「為什麼是我」,不如問自己「下次怎麼避免?」

⓶ 選擇與機會:人生是一場捕捉好運的遊戲

書裡有一個比喻很有意思,說人生是由「命運」和「因果法則」交織而成的。命運是經線,因果是緯線,你種什麼因,就會收什麼果。

那麼,面對人生的分歧點,我們該怎麼選擇?答案是:努力,是為了捕捉好運!

但不是盲目努力,而是要學會「風險管理」。衡量自己的能力、做足功課,當機會出現時,才能毫不猶豫地抓住它,順勢而起。

⓷ 別讓「可惜」毀掉你的人生

很多人做決定時,最常卡住的點就是:「可是這樣好可惜啊!」但書裡提醒我們,「可惜」是人生最危險的陷阱!

世界上最珍貴的資源是時間,若只是為了「可惜」這兩個字,硬撐在不適合的工作、關係或環境裡,真正消耗掉的,是你的時間與未來的機會。這其實就是經濟學中的「沉沒成本」概念,已經失去的,無論如何都回不來,與其陷在過去,不如把握當下,把時間花在真正值得的事情上。

不選擇也是種選擇,不管選哪種都要付出代價的,很羨慕那種知道自己要什麼且目標很明確的人。😢

⓸ 打造自己的思考模型,不要活在別人的標準裡

這本書也強調,獨立思考是人生很重要的能力。我們經常被各種資訊、意見淹沒,但很多時候,最值得信任的建議,來自於「已建立清晰思考模式的自己」。

如何訓練思考?可以從這幾點開始:

  1. 從懷疑開始,不要看到什麼都直接接受。
  2. 透過醞釀、反思、假設、驗證,去理解事情的不同面向,而不是只問「對或錯」。
  3. 多學習、多犯錯、多修正,讓自己的思考模型不斷進化,這樣遇到問題時,才不會慌亂或盲從。

⓹ 「斯多葛哲學」:專注在能改變的事情上,放下無法掌控的事

最後,這本書也提到一個很重要的哲學——斯多葛哲學。簡單來說,就是**「做你能做的,放下你無法改變的」**。

很多時候,我們的焦慮來自於想改變一些「我們根本控制不了的事」,比如別人的想法、環境的變動、甚至是過去的遺憾。但其實,與其糾結這些,不如把注意力放在「現在能做的行動」。當你開始專注於「自己能掌控的事」,就不會一直陷入患得患失的焦慮中。


PART3 個人理財的選擇

理財觀念還是看專門的理財書單吧,網路上很多推薦。

  • 你選擇用錢投資什麼?
  • 存夠了錢就能提早退休享受人生?(這個議題想要開另一篇特別寫)
  • 到底是「需要」,還是純粹「想要」?
  • 要克服「錨定效應」,假如真的好,就算後續的價錢比之前的價格高,還是要追價買


PART4 創業經營的選擇

⓵ 選擇你的商業模式 = 找到最適合你的生存方式

可以從這九個面向來思考(書中以咖啡店當成範例)
(1)目標客群:你到底想服務誰?你的客戶在哪?
(2)價值提供:你的產品或服務,能幫助客戶解決什麼問題?
(3)產品通路:你要用什麼方式把產品送到客戶手上?
(4)客戶關係:你要怎麼經營跟客戶的關係,讓他們願意持續支持你?
(5)營收來源:你的錢從哪裡來?
(6)關鍵資源:你需要哪些資源(資金、人力、技術)才能運作?
(7)關鍵活動:哪些是你最核心、一定要做好的事?
(8)關鍵夥伴:誰能幫助你成功?
(9)成本結構:你的主要成本在哪裡?

⓶ 新創團隊該把心力放在哪?

  • 先找到「最小戰鬥單位」,意思是不用一開始就組大團隊,先找到一兩個關鍵夥伴,把最小的核心團隊凝聚起來。
  • 提高執行力,快速測試市場,想法再好,如果不快點執行,市場根本不會給你答案。快速行動、快速修正,比想破頭還重要。
  • 盡快產生現金流,沒有錢,創業撐不了太久。與其追求「完美」,不如想辦法讓收入先跑起來,才有本錢繼續優化。

⓷ 如何找到適合的合作夥伴?

  • 認識新朋友時,把自己的理想講出來,這樣才能找到理念相近的人。
  • 建立自己的品牌形象,不管是透過社群、自媒體,還是其他方式,讓別人知道你是誰、你在做什麼,才能吸引到對的人。
  • 先找對的人,再決定要做什麼,很多人創業是「有了點子才去找夥伴」,但這樣很容易出問題。正確的做法是,先找到理念相同、價值觀契合的人,再來決定要做什麼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慵懶小丁的生活隨筆(Lean FIRE)
3會員
51內容數
平凡小資族,過著極簡丐幫生活投資指數,運氣很好這幾年碰上股市大漲,疑似財富自由了?!雖然和許多大神們的等級差很多很多,但至少達到自己最低的丐幫需求 但財富自由後咧??? 希望藉由書寫,找回迷失的自己,並鼓勵正在追求自由的你我:)
2025/03/20
這本書很適合所有在人生道路上感到迷惘的人 讀完後,對「選擇」這件事有更清楚的理解,期望自己能更有自信地走出自己的路!
2025/03/20
這本書很適合所有在人生道路上感到迷惘的人 讀完後,對「選擇」這件事有更清楚的理解,期望自己能更有自信地走出自己的路!
2025/03/13
本書的「序」共三篇文章 個人覺得是書本中最精華的地方
Thumbnail
2025/03/13
本書的「序」共三篇文章 個人覺得是書本中最精華的地方
Thumbnail
2025/03/13
看完Aida的書「離家,出走」,在作者身上看到了很多自己的影子,特別喜歡這種分享自身經驗的故事,讓我知道原來不是只有我會這樣迷惘,也有人和我有相同的感受。
Thumbnail
2025/03/13
看完Aida的書「離家,出走」,在作者身上看到了很多自己的影子,特別喜歡這種分享自身經驗的故事,讓我知道原來不是只有我會這樣迷惘,也有人和我有相同的感受。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