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你怎麼做選擇
PART 序
這本書的「序」,共三篇文章
這三篇個人覺得是書本中最精華的地方
若想快速學習怎麼做選擇
把這三篇讀透就夠了
第一篇 明知要改變,卻怎麼也踏不出第一步?你需要的是「心理戰術」!
想要改變,該如何克服內心的猶豫和恐懼?作者在這篇文章提出了與直銷的手法類似的「心理戰術」,透過讓自己逐步接受小的變化,最終達成重大改變,在不知不覺中實現原本看似遙不可及的目標。
1.將大任務拆解為小行動,每個行動最好能在2-3天內完成。
2.找到每個小行動的附加價值,即使最終未完成大任務,這些小行動也能帶來收益。
3.賦予自己「隨時可以退出」的權利,創造安心感和餘裕感。
第二篇 向左還是向右?面臨人生兩難時,我有一個好的決斷公式!
在面臨人生重大抉擇時,常將問題簡化為「是」或「否」的二選一,導致思維受限,難以找到最佳解決方案。作者建議採用「書寫-拆解-置換」的三步驟決策法,來擴展選項,避免陷入二元思維陷阱。
- 書寫問題:將困擾自己的問題以完整句子寫下,避免僅以「是否」問句呈現。
- 拆解元素:將問題拆解成人、事、時、地、物五個要素。
- 置換選項:為每個要素尋找替代方案,從而產生多種可能性。
第三篇 做出理性選擇的十大原則
(可惜這篇網路上找不到作者寫的文章,直接重點摘要)
將下列十個問題都思考過一遍,有助於幫助選擇
- 哪一個選項可以讓未來的選擇增加?
選擇能讓長期選項增加自由度的那一個 - 不要因為害怕、恐懼、或困難而做出選擇
不要再恐懼時作決定,記住人生最可怕的不是失去現有的,而是得不到未來更有價值的機會 - 不要在憤怒或不平時做出決定
情緒影響決策品質,當憤怒與不平時避免做選擇 - 預想最壞的情況怎麼樣,並預做準備
做選擇前問自己「如果事情不如預期,發生了最壞的情形,我承受得住嗎?」
走出舒適圈不是盲目冒險,而是先設想最壞狀況並做好準備,這樣行動時才能更順利。 - 計算成本,尤其是機會成本計
把選項數值化,並評估放棄的選項可能帶來的潛在價值(機會成本) - 難以決定時,嘗試把狀況推到極端
把選項或狀況推到極端,看看這個選項是否一樣吸引我們,可以知道自己在意的到底是什麼 - 還是很難選擇時,逼自己做些小實驗
做些小實驗來讓我們對這個選項有更多的了解 - 無論如何,不要盲從與跟風
選擇適合自己的路 - 有機會,多學習別人的選擇邏輯
世界上沒有什麼選擇是所有人都通用的,多去了解別人選擇背後的邏輯、價值觀讓自己成長 - 選錯沒關係,要有軸轉或停損的勇氣
總結
做選擇,不能只是挑眼前看起來最舒服的,而是要思考:這個選擇能不能讓未來的可能性變多? 有時候,短期看起來辛苦或不划算,但長期來看卻能開啟更多機會。
別讓情緒影響決定,恐懼、憤怒、可惜,這些都是讓人做出錯誤選擇的陷阱。更重要的是,當下看起來最「合理」的選擇,往往只是因為大家都這麼做,但這不代表它適合你。選擇前,要先想清楚自己的目標,試試不同可能性,並做好風險控管。
最後,沒有人能一次做出完美選擇,關鍵是保留調整的空間。選錯了,就要有勇氣轉向,而不是被沉沒成本綁住,繼續走錯誤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