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的元宵節,是吵著爸媽要燈籠、去廟裡人擠人猜燈謎,還有媽媽煮的那一鍋,浮著油綠茼蒿的鹹湯圓。一家子捧著熱燙的碗,哈著熱氣吃下紅白小球,暖手暖胃也暖心❤️
現在呢?健康考量下,難消化的湯圓不吃了;提燈籠似乎是孩子們的專利。是說都市的夜晚亮如白晝,根本也不需要提燈籠。唯一還有點節慶感的大概就是各地燈會,燃燒著預算努力發光發熱。
偏鄉洞爺輸人不輸陣,湖上煙火一放放半年,冬季40萬顆小燈泡更是一路亮到四月,再交棒給櫻花接力。雖然規模袖珍,「燈之光廊」數十年如一日,但對於人生只會來一次的遊客來說,這片燈景或許能成為難忘的回憶——尤其身邊如果有人作伴,短短的隧道也能走出一輩子的感覺,就連曖昧的光線都變成一顆顆閃亮的星星⭐

Seicomart🌞
咳……對我這樣形單影隻的邊緣人而言,轉角那間燈火通明的超商,才是這座溫泉小鎮的小太陽!每天為我提供暖氣與熱開水,解救我於宿舍難喝的水龍頭自來水之中,偉哉Seicomart、讚嘆Seicomart!
你呢?你的元宵節,有什麼儀式感呢?還是也默默在便利商店度過?🌝
イルミネーション(illumination):燈飾
トンネル(tunnel):隧道
謝謝你讀完這篇文章!
好的內容需要投注加倍的時間和精力,蘿蔔存活無法只靠陽光空氣水💦
邀請你認養一畝蘿蔔田,支持蘿蔔在創作之路成長茁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