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籠果(Physalis peruviana)
燈籠是一古老而傳統的物件,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在華夏歷史長河中閃耀著獨特光芒,承載著厚重的文化底蘊與真誠的情感。
從外形上看,燈籠的模樣豐富多樣,充滿藝術魅力。常見的圓形燈籠,圓潤飽滿,象徵團圓美滿,寄託人們對閔家歡樂、幸福安康的美好祈願。方形燈籠則規矩方正,給人一種沉穩大氣之感,多見於莊嚴的場合,彰顯威嚴與秩序。
每逢盛大節日,如春節、元宵節,大街小巷張燈結彩,各式各樣的燈籠高高掛起,將城市裝點得五彩斑斕。大紅色的燈籠洋溢著濃濃的喜悅之情。小編認為最具代表性的「小燈籠」是酸莓果Physalis peruviana,你們覺得呢?
酸漿果Physalis peruviana在中國已有很長的栽培歷史,早在公元前300年,《爾雅》中就有酸漿的記載。
它有許多別名,例如燈籠果、小果酸漿、打卜草、打頭泡等,是一種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看到酸漿果的第一眼很容易就喜歡上了它。它擁有十分有趣的果實,成熟時掛滿枝頭,如同一串串燈籠,非常好看。
酸漿果高約45~90厘米,花絲及花藥呈藍紫色,花藥長約3毫米。漿果直徑約1~1.5厘米,成熟時呈黃色。這種植物主要在夏季開花結果,其果實在成熟後會呈現明亮的黃色。酸漿果的果皮有3層區分不明顯,果皮外面的幾層細胞為薄壁細胞,其餘部分均為肉質多汁,內含種子。
這種植物主要分佈在歐亞大陸、南美洲、中國廣東和雲南等地。燈籠的魅力,或朦朧或浪漫,千姿百態,總是能喚起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和眷戀。千古詩篇感嘆道:“眾人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燈籠果不僅具有固精澀腸、補腎壯陽、縮尿止瀉、抑制高膽固醇血症、增強人體造血能力、提高多種酵素的活力和防止細胞老化的藥用功能,而且對皮膚腫瘤、神經衰弱、痢疾、黃疸、水腫、慢性咽炎及皮膚癌和早期子宮頸癌等疾病有明顯的治療作用。此外,燈籠果實還具有顯著的抗氧化、抗發炎以及免疫調節作用。
酸漿果實含有人體所需的多種營養成分,莓果富含維生素C、β-胡蘿蔔素、20多種礦物質元素和18種人體所需的胺基酸。其中鈣的含量是番茄的73.1倍、胡蘿蔔的13.8倍,維生素C的含量是番茄的6.4倍、胡蘿蔔的5.4倍。它獨特的風味和豐富的營養,是加工飲料、水果酒等飲品的好原料。
酸漿果的果實可供食用,是營養較豐富的水果蔬菜。可生食、糖漬、醋漬或作果漿。果實香味濃鬱,味鮮美。
目前有酸漿果出售, 有興趣看一下:
追蹤及訂閱出版專題 【植物分享平台】,分享獨特罕見的植物品種, 讓我們一起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與魅力吧!訂閱Premium 每月方案(NT$50)
追蹤及訂閱出版專題【奇趣塊根植物養植全集】,收錄人氣塊根植物品種。僅針對愛好塊根植物的朋友。一次購買NT$300, 永久閱讀!
Blog網站連結【JYY植物分享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