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為AI agent的正體中文翻譯,真人審閱(括弧內為編按,以下省略)
摘要:一種由法定貨幣(法幣)支持的數位代幣,為個人和組織提供了一種穩健且去中心化的「價值交換方法」,同時使用熟悉的會計單位。區塊鏈的創新在於其可被公開審計和密碼學保護的全球帳本。高流動性資產支持的代幣發行者和其他市場參與者可以利用區塊鏈技術,以及嵌入式共識系統,以熟悉的、較不波動的貨幣和高流動性資產進行交易。為了維持問責制並確保兌換價格的穩定性,本文提出了一種方法,在加密貨幣代幣(稱為 tethers)及其相關的真實世界資產(法定貨幣)之間保持 1:1 的儲備比率。此方法使用比特幣區塊鏈、儲備證明和其他審計方法來證明,發行的代幣始終得到充分支持和儲備。
目錄- 緒論
- 技術堆疊和流程
- Tether 技術堆疊
- 資金流動流程
- 儲備證明流程
- 實施弱點
- 主要應用
- 交易所
- 個人
- 商家
- 未來創新
- 多重簽名和智能合約
- 償付能力證明創新
- 結論
- 附錄
- 審計缺陷:交易所和錢包
- 現有法定貨幣掛鉤系統的局限性
- 市場風險示例
- 法律與合規
- 術語表
- 參考文獻
緒論
世界上存在著大量的資產,人們可以自由選擇作為價值儲存、交易媒介或投資。Tether 相信,比特幣區塊鏈是用於交易、儲存和計算這些資產的更佳技術。大多數估計顯示,全球財富約為 250 兆美元,其中大部分由銀行或類似金融機構持有。將這些資產轉移到比特幣區塊鏈上,代表著一個比例龐大的機會。
比特幣的創建是為了「一種基於密碼學證明的電子支付系統,而不是信任,允許任何兩個意願方直接相互交易,而無需受信任的第三方」。比特幣創造了一種新的數位貨幣類別,一種去中心化的數位貨幣或加密貨幣。
加密貨幣的一些主要優點是:低交易成本、國際無國界的可轉移性和可兌換性、無需信任的所有權和交換、匿名性、即時透明度,以及免受傳統銀行系統問題的影響。目前加密貨幣主流使用受限的常見解釋包括:價格波動劇烈、大眾對該技術的理解不足,以及對於非技術用戶而言,不夠容易使用。
資產掛鉤加密貨幣的想法最初由 J.R. Willett 在 2012 年 1 月撰寫的 Mastercoin 白皮書中普及。今天,Tether 開始看到這些想法的實現,例如 BitAssets、Ripple、Omni、Nxt、NuShares/Bits 等。所有允許您以法定貨幣形式持有價值的比特幣交易所和錢包(如 Coinbase、Bitfinex 和 Coinapult),已經提供了類似的服務,因為用戶可以通過將其出售為法定貨幣、黃金或其他資產來避免特定加密貨幣的波動性(或其他特徵)。
此外,幾乎所有類型的現有金融機構、支付提供商等,都允許您持有法定價值(或其他資產),隨後提供類似的服務。
在本文中,Tether 專注於法定價值通過開源、密碼保護和使用分散式帳本技術(即真正的加密貨幣)的軟體進行儲存和傳輸的應用。
雖然任何成功的加密貨幣的目標都是完全消除對信任的需求,但上述每一種實現方式,要依賴於受信任的第三方,要不在技術、市場或流程方面存在其他缺點和限制。
在 Tether 的解決方案中,法定貨幣掛鉤的加密貨幣被稱為「tethers」。
所有 tethers 最初都將通過 Omni Layer 協議在比特幣區塊鏈上發行,因此它們作為加密貨幣代幣存在。每個發行到流通中的 tether 單位,都由香港 Tether Limited 持有的相應法定貨幣單位以 1:1 的比例支持(即,1 個 Tether USDT 等於 1 美元)。
編按:以下描述的台灣兩家銀行的帳戶應該是Tether Ltd.所開立的OBU帳戶(因tether當初只需要美金,而OBU只能處理美金)
根據 Tether Limited 的服務條款,Tethers 可以兌換為基礎法定貨幣,或者,如果持有者願意,可以兌換為等值的比特幣現貨價值(現在的儲備更多元了)。一旦 tether 發行,它就可以像比特幣或任何其他加密貨幣一樣被轉移、儲存和花費。儲備中的法定貨幣獲得了加密貨幣的屬性,其價格永久地與法定貨幣的價格「掛鉤」。
Tether 的實施方案,相較於其他法定貨幣掛鉤的加密貨幣,具有以下優勢:
- Tethers 存在於比特幣區塊鏈上,而不是在一個欠發展/未經測試的「altcoin」區塊鏈上,也不是在運行於中心化、私有資料庫上的封閉原始碼軟體中。
- Tethers 可以像比特幣一樣使用,即在一個 P2P、假名、去中心化、密碼保護的環境中。
- Tethers 可以像比特幣或任何其他加密貨幣一樣,輕鬆地與商家、交易所和錢包合作。
- Tethers 繼承了 Omni Layer 協議的屬性,其中包括:去中心化交易所;基於瀏覽器的開源錢包加密;基於比特幣的透明度、問責制、多方安全和報告功能。
- Tether Limited 採用了一種簡單而有效的儲備證明方法,可以顯著降低 Tether 作為儲備資產託管人的交易對手風險。
- Tether 的發行或贖回不會面臨任何定價或流動性限制。用戶可以隨意快速地買賣任意數量的 tethers,且費用非常低。
- Tethers 不會面臨任何市場風險,例如黑天鵝事件、流動性緊縮等,因為儲備金以 1:1 的比例維持,而不是依賴於市場力量。
- 相較於抵押技術或衍生品策略(就是日後的非真實資產儲備的穩定幣),Tether 的 1:1 支持實施方案,更容易讓非技術用戶理解。
在任何給定時間,Tether 儲備中持有的法定貨幣餘額,將等於(或大於)流通中的 tethers 數量。
這種簡單的配置,最容易支持可靠的儲備證明流程;該流程對於維持流通中的 tethers 與儲備中持有的基礎法定貨幣之間的價格平價至關重要。在本文中,Tether 提供的證據表明,交易所和錢包審計(在其目前狀態下)非常不可靠(即償付能力證明方法存在缺陷),並建議交易所和錢包通過 tethers 將用戶資金的託管外包給 Tether。(這也讓交易所的各種crypto的交易對,都是以xxx幣/USDT為起始)
用戶可以從 Tether.to(Tether 的網路錢包)或支持 tethers 作為存款和提款方法的受支持交易所(如 Bitfinex)購買 tethers。用戶還可以通過任何支持 Omni Layer 的錢包(如 Ambisafe、Holy Transaction 或 Omni Wallet)交易和儲存 tethers。Tether 鼓勵其他交易所、錢包和商家與 Tether 聯繫,以將 tether 集成為傳統法定支付方式的替代品。
Tether 認識到,Tether 的實施方案並非完全去中心化,因為 Tether Limited 必須充當儲備資產的中心化託管人(儘管流通中的 tethers 作為去中心化的數位貨幣存在)。但是,Tether 相信,此實施方案為構建未來的創新奠定了基礎,這些創新將消除這些弱點,為新產品和服務創建一個穩健的平台,並支持比特幣區塊鏈的長期增長和效用。這些創新包括:
- 促進用戶與其他方(包括其他用戶和商家)之間的行動支付(如同法幣功能一樣的交易的媒介)
- 在去中心化方(如多個交易所)之間即時或近乎即時的法定價值轉移(並加上價值儲存)
- 引入智能合約和多重簽名功能的使用,以進一步改善一般的安全流程、儲備證明,並啟用新功能。
- (再加上述的「計價單位」)
技術堆疊和流程
每個發行到流通中的 tether,都將由香港 Tether Limited 持有的等量相應法定貨幣以 1:1 的比例支持。作為支持資產的託管人,Tether 充當負責該資產的受信任第三方。這種風險通過一個簡單的實施方案來降低,該方案共同降低了執行法定和加密審計的複雜性,同時提高了這些審計的安全性、可證明性和透明度。
Tether 技術層
該堆疊具有 3 層和許多功能,通過圖表可以最好地理解。
以下是對每一層的回顧。
- 第一層是比特幣區塊鏈。Tether 交易帳本作為元數據通過嵌入式共識系統 Omni 嵌入在比特幣區塊鏈中。
- 第二層是 Omni Layer 協議。Omni 是一種基礎技術,可以:
- 授予(創建)和撤銷(銷毀)表示為嵌入在比特幣區塊鏈中的元數據的數位代幣;在這種情況下,為法定貨幣掛鉤的數位代幣,tethers。
- 通過 Omnichest.info(例如,Omni 資產 ID #31 代表 TetherUSD)和 Omnicore API 追蹤和報告 tethers 的流通。
- 使用戶能夠在以下環境中交易和儲存 tethers 及其他資產/代幣:
- P2P、匿名、密碼保護的環境。開源、基於瀏覽器的加密網路錢包:Omni Wallet。多重簽名和支持離線冷儲存的系統。
- 第三層是 Tether Limited,Tether 的業務實體主要負責:
- 接受法定存款並發行相應的 tethers。
- 發送法定提款並撤銷相應的 tethers。
- 託管支持所有流通中 tethers 的法定儲備金。
- 公開報告儲備證明和其他審計結果。
- 啟動和管理與現有比特幣/區塊鏈錢包、交易所和商家的集成。
- 運營 Tether.to,這是一個網路錢包,允許用戶方便地發送、接收、儲存和轉換 tethers。
資金流動流程
tether 的生命週期分為五個步驟,通過圖表可以最好地理解。
- 步驟 1:用戶將法定貨幣存入 Tether Limited 的銀行帳戶。(全球只有少數機構擁有tether direct帳戶,tether依靠次級市場的網路效應來增加流通)
- 步驟 2:Tether Limited 生成並記入用戶的 tether 帳戶。Tethers 進入流通。用戶存入的法定貨幣金額 = 發行給用戶的 tethers 數量(即,存入 1 萬美元 = 發行 1 萬 tetherUSD)。(生成就是Mint也稱為鑄造,tether公定價格為10bps,0.1%)
- 步驟 3:用戶使用 tethers 進行交易。用戶可以通過基於比特幣的 P2P 開源、匿名平台轉移、交換和儲存 tethers。(如中心化交易所買賣幣/defi平台的買賣與質押等遍地開花)
- 步驟 4:用戶將 tethers 存入 Tether Limited,以兌換為法定貨幣。
- 步驟 5:Tether Limited 銷毀 tethers 並將法定貨幣發送到用戶的銀行帳戶。(1):使用者現在收到的法幣都是上述生態系業者轉帳給你而不是tether.
- (2):
- on-ramp(上車)以台灣使用者為例,你在金融機構的新臺幣兌換成美金,台灣業者再跟次級市場業者以美金買tether-USDT後,直接打給你自己的錢包或是幫你保管(台灣有三家VASP業者有tether direct賬號)
- off-ramp(下車)台灣使用者將USDT賣回給業者,而拿到新臺幣(裡面有美金對新臺幣的轉換,因為次級市場業者只收美金,你的台灣金融機構只能會收到美金)
- 上述只要牽扯到不同幣別轉換(法幣/虛幣,虛幣/虛幣.業者都有賺錢空間),真的就跟買賣不同法幣的生意一樣!
- 若購買人與賣出人換為「機構、大戶」則會走場外報價Over-The-Counter(OTC)方式,因為單筆交易金額夠大,你很珍貴

用戶可以通過交易所或其他人(可以是個人或是無執照的組織),在上述流程之外獲得 tethers。一旦 tether 進入流通,它就可以在任何企業或個人之間自由交易。
例如,用戶可以從 Bitfinex 購買 tethers,更多交易所將很快跟進。(Bitfinex也是tether的股東所持有,創造出次級市場範例後,其他交易所與defi生態則快速跟上,產生極大的網路效應)
資金流動圖要傳達的主要概念是,Tether Limited 是唯一可以將 tethers 發行到流通中(鑄造它們)或將它們從流通中取出(銷毀它們)的參與者。這是維持系統償付能力的主要過程。
儲備證明流程
儲備證明、償付能力證明、即時透明度和其他類似的短語,在加密貨幣行業中越來越多地出現並引起共鳴。(以2025/02/22,Bybit交易所被盜走15億美金為例,Bybit擁有100%的儲備與償付能力,表示所有使用者要提款,Bybit都可應付。但是全球銀行卻不是:請參考這篇)
交易所和錢包審計,以其目前的形式來看,非常不可靠(現在比tether ltd可靠多了嗎?tether仍不願意讓四大做審計)。在比特幣生態系統中,由於駭客攻擊、管理不善或徹底的欺詐,已經發生了多次破產事件。用戶在選擇交易所時必須保持警惕,在使用交易所時必須保持警惕。即便如此,精明的用戶也無法完全消除風險。此外,有些交易所用戶(如交易者和企業)必須始終在交易所中保持大量的法定餘額。在金融術語中,這被稱為與第三方儲存價值的「交易對手風險」(counter party risk,表示你交易的對象跑路/倒帳的風險)
Tether 認為,可以安全地得出結論,目前形式的交易所和錢包審計不是很可靠。這些流程不能保證託管人或交易所具有償付能力。儘管在改進交易所審計流程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例如 Merkle tree 方法,但仍然存在重大缺陷。
Tether 的儲備證明配置是新穎的,因為它簡化了證明流通中的 tethers 總數(負債)始終由儲備中持有的等量法定貨幣(資產)完全支持的過程。在 Tether 的配置中,每個流通中的 tetherUSD 代表 Tether 儲備中持有的 1 美元(即 1:1 的比例),這意味著當任何時間點存在的所有 tethers 的總和,完全等於 Tether 儲備中持有的美元餘額時,系統就得到了充分儲備。由於 tethers 存在於比特幣區塊鏈上,因此在任何給定時間點對 tethers 的可證明性和計算微不足道。相反,Tether 儲備中持有的相應美元總額,通過發布銀行餘額並由專業人士進行定期審計來證明。以下是此實施方案的詳細說明:
- Tether Limited 通過 Omni Layer 協議發行所有 tethers。Omni 在比特幣區塊鏈之上運行,因此所有已發行、已贖回和現有的 tethers(包括交易歷史記錄),都可以通過 Omnichest.info 提供的工具進行公開審計。
- tetherUSD 的 Omnichest.info 資產 ID 為 #31。
- 連結:http://omnichest.info/lookupsp.aspx?sp=31 (連結已經失效)
- 假設在此資產 ID 下發行的 tethers 總數表示為 TUSDissue。
- 假設在此資產 ID 下贖回的 tethers 總數表示為 TUSDredeem。
- 假設任何時候流通中的 tethers 總數表示為 TUSD。
- TUSD = TUSDissue - TUSDredeem
- TUSD =「總財產代幣」@ http://omnichest.info/lookupsp.aspx?sp=31
- Tether Limited 有一個銀行帳戶,將接收和發送法定貨幣給直接與 Tether 購買/贖回 tethers 的用戶。
- 假設存入此帳戶的總金額表示為 DUSDdepo。
- 假設從此帳戶中提取的總金額表示為 DUSDwithd。
- 假設此銀行帳戶的美元餘額表示為 DUSD。
- DUSD = DUSDdepo - DUSDwithd
- 每個發行的 tether 都將由等量的貨幣單位支持(1 個 tetherUSD 等於 1 美元)。通過結合上述加密和法定會計流程,Tether 得出 Tether 系統的「償付能力方程式」。
- 償付能力方程式簡而言之就是 TUSD = DUSD。
- 比特幣區塊鏈公開記錄的每個發行或贖回的 tether,都將對應於銀行帳戶的資金存款或取款。
- 如前所述,TUSD 的可證明性依賴於比特幣區塊鏈。
- DUSD 的可證明性將依賴於以下幾個流程:
- Tether 在 Tether 網站的「透明度」頁面上發布銀行帳戶餘額。
- 專業審計師將定期驗證、簽署和發布 Tether 的基礎銀行餘額和財務轉帳報表。
用戶將能夠從 Tether 的「透明度」頁面查看此資訊,該頁面將如下所示:
為了清楚起見,Tether 想聲明,就儲備證明而言,Tether 系統與 Tether.to 網路錢包不同。在本文中,Tether 主要關注 Tether 系統的儲備證明;即任何時間點流通中的所有 tethers。Tether.to 錢包是一個面向消費者的網路錢包,在封閉原始碼和中心化伺服器上運行。為此錢包進行儲備證明,從根本上不同於 Tether 為 Tether 系統概述的內容。
Tether 計劃為 Tether.to 錢包部署基於 PoR 的透明度解決方案。Tether 相信,這將是當今最先進的 PoR 系統。它克服了本主題附錄中概述的幾乎所有挑戰。請注意,用戶始終可以通過管理私鑰本身或通過 Omni Wallet 來保護 tethers(自己買的tethers)
實施弱點
Tether 了解 Tether 的實施方案,並不能立即創建一個完全無需信任的加密貨幣系統。主要是因為用戶必須信任 Tether Limited 及其相應的傳統銀行機構(剛開始竟然是台灣的兩家銀行),才能成為儲備資產的託管人。但是,幾乎所有交易所和錢包(假設它們持有美元/法定貨幣)都受到相同的弱點的影響。這些服務的用戶已經面臨這些風險。以下是 Tether 方法中弱點的摘要:
- Tether 可能會破產。
- Tether 的銀行可能會破產。(因此,歐盟要求60%儲備為銀行存款則是腦袋有洞,銀行超級無法抵禦擠兌,美國的USDC發行商已經表演過一次,1USDC掉到0.8USD,SVB因為擠兌而倒閉被接管)
- Tether 的銀行可能會凍結或沒收資金。
- Tether 可能會帶著儲備金潛逃。(到2024年底,tether是全球第21大美國國債持有人)
- 風險重新集中到單點故障。
請注意,幾乎所有數位貨幣交易所和錢包(假設它們持有美元/法定貨幣)都已經面臨許多這些挑戰。因此,這些服務的用戶已經面臨這些風險。下面 Tether 將介紹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 Tether 可能會破產:在這種情況下,業務實體 Tether Limited 將會破產,但客戶資金將是安全的,隨後,所有 tethers 將保持可贖回狀態。對比特幣企業的大多數安全漏洞,都以加密貨幣而不是銀行帳戶為目標。由於所有 tethers 都存在於比特幣區塊鏈上,因此個人可以直接通過保護自己的私鑰來儲存它們。
- Tether 的銀行可能會破產:這是傳統金融系統的所有用戶和所有交易所運營商都面臨的風險。(tether當初選擇台灣的銀行也可能知道,在台灣沒有金融機構破產過)
Tether Limited 目前在台灣的國泰世華銀行和華泰銀行設有帳戶,他們都知道並確信 Tether 的業務模式是可以接受的。(現在還有遠東國際商業銀行的OBU,上述兩家是否還有?)
- Tether 正在其他司法管轄區建立更多的銀行合作夥伴,以進一步降低這種擔憂。
- Tether 的銀行可能會凍結或沒收資金:Tether 的銀行了解比特幣的性質,並且接受比特幣業務。它們還為全球一些最大的比特幣交易所提供銀行服務。Tether 遵循的 KYC/AML 流程,也被它們目前提供銀行服務的其他數位貨幣交易所使用。它們向 Tether 保證,Tether 完全符合規定。
- Tether 可能會帶著儲備金潛逃:公司章程以及企業所有者的姓名、位置和聲譽都是公開的。帳戶的所有權在法律上受公司章程的約束。銀行帳戶的任何轉帳都將具有相關的追蹤記錄,並受到嚴格的內部政策的約束。
- 風險重新集中到單點故障:Tether 對於如何克服這一點有一些想法,Tether 將在即將發布的部落格和產品更新中分享這些想法。有很多方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目前,這種最初的實施方案,使 Tether 走上了在後續版本中實現這些創新的正確軌道。通過利用 Tether 選擇的平台(就是供應商),Tether 將中心化風險降低到一個單一的責任:代幣的創建和贖回。系統的所有其他方面都是去中心化的。
主要應用
在本節中,Tether 將總結和討論 tethers 在比特幣/區塊鏈生態系統中以及對全球其他消費者的主要應用。Tether 將受益者分為三個用戶群體:交易所、個人和商家。
適用於所有群體的主要優點:
- 比特幣的屬性賦予了其他資產類別。
- 波動性較小(前後一個客人買杯咖啡所需要的BTC或是ETH都不一樣?這樣太瘋狂了!),熟悉的會計單位。
- 真實世界資產遷移到比特幣區塊鏈。
交易所
交易所運營商了解,使用傳統金融系統接受法定存款和取款可能很複雜、有風險、緩慢且昂貴。其中一些問題包括:
- 為您的交易所確定合適的支付提供商
- 不可逆轉的交易、欺詐保護、最低費用等
- 將平台與沒有 API 的銀行界接
- 與這些銀行聯絡以協調合規性、安全性和建立信任
- 小額轉帳的成本過高
- 國際電匯需要 3-7 天才能清算(訊息馬上到但是真錢還不知在哪國哪家銀行流浪)
- 糟糕且不利的貨幣兌換費用
通過提供 tethers,交易所可以擺脫上述複雜性並獲得額外的好處,例如:
- 接受加密貨幣作為存款/提款/儲存方法,而不是使用傳統銀行或支付提供商
- 允許用戶更自由、快速、廉價地將法定貨幣移入和移出交易所(上下車)
- 將法定託管風險外包給 Tether Limited - 只需管理加密貨幣
- 輕鬆地將其他掛鉤的法定貨幣作為交易對添加到平台
- 純粹通過接受的加密流程保護客戶資產
- 多重簽名安全性、冷熱錢包、HD 錢包等
- 在純粹的加密環境中更輕鬆、更安全地進行審計
- 交易所可以使用比特幣做的任何事情,都可以使用 tethers 來完成
交易所用戶知道在交易所持有法定貨幣有多大的風險。隨著破產事件的增加,這可能非常危險。如前所述,Tether 認為,與持續在交易所持有法定貨幣相比,使用 tethers 使交易所用戶面臨的交易對手風險更小。(tether已經承認與說明,tethers持有者面臨tether ltd.的單一點倒閉風險)
此外,持有 tethers 還有其他好處,這將在下一節中進行解釋。
個人
當今世界有許多類型的個人比特幣用戶。從尋求每天賺取利潤的交易者;到尋求安全儲存比特幣的長期投資者;到尋求避免信用卡費用(的商店)或維護隱私的精通技術的購物者;到尋求改變世界的哲學用戶;到尋求更有效地在全球範圍內匯款的用戶;到在第三世界國家(Global South)尋求首次獲得金融服務的用戶;到尋求創建新技術的開發人員;到所有那些已經找到比特幣的許多用途的人。對於每個個體,Tether 相信 tether 在類似的方面都很有用,例如:
- (交易媒介與計價單位)以美元/法定價值進行交易,匿名(這匿名功能仍存在,但在次級市場的夥伴現在會做很完整的kyc/kyb),沒有任何中間人/中介
- (價值儲存)通過保護自己的私鑰來冷儲存美元/法定價值
- 避免在交易所儲存法幣的風險 - 輕鬆地將加密貨幣移入和移出交易所
- 避免開設法定銀行帳戶來儲存法定價值
- 輕鬆增強與比特幣協同工作的應用程式,以同時支持 tether
- 個人可以使用比特幣做的任何事情,也可以使用 tether 來完成
商家
商家希望專注於他們的業務,而不是支付。缺乏全球性的、廉價的、普遍存在的支付解決方案,繼續困擾著世界各地的大大小小的商家。商家應該得到更多。以下是 tether 可以幫助他們的一些方法:
- 以美元/法定價值而不是比特幣為商品定價(沒有變動的轉換率/或是選擇何時要買)
- 避免從比特幣轉換為美元/法定貨幣以及相關的費用和流程
- 防止退款、降低費用並獲得更大的隱私
- 由於法定貨幣-加密貨幣功能而提供新穎的服務
- 小額打賞、禮品卡等
- 商家可以使用比特幣做的任何事情,也可以使用 tether 來完成
未來創新
- 多重簽名和智慧合約(已經提供)
- 償付能力證明創新(已經提供)
結論
Tether 構成了當今存在的首批基於比特幣的法定貨幣掛鉤加密貨幣。Tether 基於比特幣區塊鏈,這是現有最安全和經過良好測試的區塊鏈和公共帳本。Tethers 以 1:1 的比例完全儲備,完全獨立於市場力量、定價或流動性限制。Tether 具有簡單而可靠的儲備證明實施方案,並定期接受專業審計。Tether 的基礎銀行關係、合規性和法律結構,為 Tether 成為儲備資產的託管人和 tethers 的發行人提供了安全的基礎。Tether 的團隊由來自比特幣生態系統內外的經驗豐富且受人尊敬的企業家組成。
Tether 專注於與加密貨幣領域的現有企業安排整合。例如交易所、錢包、商家等企業。Tether 已經與 Bitfinex、HolyTransaction、Omni Wallet、Poloniex、C-CEX 等整合,並且將會有更多整合。請與 Tether 聯繫以了解更多資訊。
附錄
審計缺陷:交易所和錢包
以下是當前在基於技術的交易所和錢包審計中發現的缺陷摘要。
在 Merkle tree 方法中,用戶必須手動報告他們的餘額(用戶的葉子)已正確納入交易所的負債聲明中(交易所用戶餘額資料庫的 Merkle 雜湊)。如果足夠多的用戶驗證了他們的帳戶已包含在樹中,並且在他們的帳戶未包含在內的情況下,將會報告此實例,則此建議的解決方案有效。一個潛在的風險是,交易所資料庫所有者可能會產生一個根本不是資料庫真實表示的雜湊;它雜湊了一個不完整的資料庫,這將降低其對客戶的表面負債,使其對驗證方而言具有償付能力。以下是一些欺詐性交易所將排除帳戶的情況:
- 「Bitdust」帳戶:非活動或低活動帳戶將降低不感興趣的用戶檢查或報告不一致情況的可能性。在某些情況下,這些長尾帳戶可能佔交易所負債的很大一部分。(用戶有幾千萬幾億,零頭加起來也是非常可觀)
- 「串通鯨魚」攻擊:有證據表明,大型比特幣交易者在各個交易所運營並顯著移動市場。此類交易者需要在最大的交易所擁有資本儲備,才能快速執行訂單。通常,交易者會選擇他們「信任」的交易所。這樣可以確保,如果發生駭客攻擊或流動性問題,他們有權優先取出資金。在這種情況下,交易所和交易者可以串通在雜湊之前從資料庫中刪除鯨魚帳戶餘額。
- 密鑰租賃攻擊:為了通過審計,惡意交易所可以租賃他們不擁有的比特幣的私鑰。這將通過增加他們的資產來使他們看起來具有償付能力,而沒有確認這些資金已借給他們。同樣,他們可以「借入」法定貨幣來做同樣的事情。
- 此處未討論更多攻擊。
達到統計顯著性(報告完整性):即使在這些三種攻擊向量之外,如果沒有足夠數量的用戶驗證餘額,也可能永遠不會檢測到已被操縱的資料庫。即使對用戶進行適當的激勵結構以驗證其餘額,獲得 100% 的用戶驗證餘額的可能性也可能為零。因此,審計師將需要統計工具,才能根據抽樣頻率、規模和其他屬性,對交易所資料庫的有效性發表聲明。
目前,如果交易所出現問題,用戶無法通過法律途徑獲得賠償。例如,當 Mt.Gox 停止運營時(在日本的全球最大比特幣交易所),許多用戶可能沒有以可以最終向執法部門證明該交易所的 I.O.U 實際存在的方式獨立記錄其帳戶餘額(螢幕截圖、簽署給自己的訊息等)。此類用戶受交易所的擺布,以某種方式發布該雜湊樹或原始資料庫的記錄。
提議的執行這些審計的結構仍然包含一些微妙但重要的缺陷。特別是,機構網站上的資料報告(雜湊樹)根本無法保證用戶的安全性,因為惡意交易所可以向不同的用戶群體發布不同的狀態/餘額,或追溯更改狀態。因此,通過安全廣播頻道(例如比特幣區塊鏈)發布此資料至關重要。
隱私是採用自動化/開放審計系統的障礙。雖然在改善隱私方面取得了一些進展,但還沒有完美的解決方案。此外,為了建立一個準確的用戶驗證負債空間,這些用戶將必須報告在交易所和比特幣地址中的帳戶餘額。無論激勵措施如何,有些用戶可能都不會報告此資訊,因此,在實現報告目標的同時提供密碼學上安全的隱私至關重要。
時間序列:Merkle tree 雜湊是資料庫在單個時間點的單個快照。沒有資料庫的某種連續時間序列,會開啟重要的攻擊向量。此外,還需要用戶報告資訊的時間序列,才能拼湊出任何報告的欺詐事件的歷史記錄。
受信任的第三方:所有當前的交易所審計都依賴於某些「信譽良好」的受信任第三方來進行某種類型的驗證。在 Coinbase 審計中,那是 Andreas Antonopoulos,在 Kraken 審計中,那是 Stefan Thomas。如果 Tether 絕對必須依賴受信任的第三方,那麼一些審計標準和程序應確保加強此弱點。
現有法定貨幣掛鉤系統的局限性
以下是現有法定貨幣掛鉤系統的一些常見缺點和限制的列表。
- 這些系統基於封閉原始碼軟體,在私有、中心化的資料庫上運行,從根本上與 Paypal 或任何其他現有的大眾市場零售/機構資產交易/轉帳/儲存系統沒有什麼不同。
- 依賴於尚未經過壓力測試、開發或像比特幣這樣的區塊鏈一樣仔細審查的 altcoin 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系統.
- 掛鉤流程依賴於對沖衍生元資產、有效市場理論或基礎資產的抵押,其中可能存在流動性、可轉讓性、安全性和其他問題。
- 缺乏託管人的透明度和審計,無論是加密貨幣、法定貨幣,還是與他們自己的內部帳本相關(與封閉原始碼和中心化資料庫相同)。
- 依賴於傳統銀行系統和受信任的第三方(銀行帳戶所有者)作為儲備資產的轉帳和結算機制。
市場風險示例
在抵押方法中,由於用作抵押品的資產價格可能會朝著與其支持/掛鉤的資產價格相反的方向移動,因此存在市場風險。這將導致抵押品的總價值低於已發行資產的總價值,並使系統無力償債。(這裡說明為何銀行最無法承受擠兌提款)這種風險通過託管人在這種情況發生之前平倉來降低;也就是說,當抵押品價格等於掛鉤資產價格時,抵押品將被清算(在公開市場上出售)並且頭寸平倉。這是一種很棒的方法,具有優點,並在傳統銀行和金融市場的許多流動市場中使用。但是,正如 Tether 從全球金融危機中看到的那樣,可能會出現此類事件加速導致「流動性緊縮」的情況,因此抵押品無法足夠快地清算以滿足交易義務,隨後造成損失(這裡說明為何銀行最無法承受擠兌提款)。由於加密貨幣市場如此之小且波動劇烈,因此這種事件更有可能發生。此外,整個方法都受到其他流動性和定價限制的影響,因為必須有足夠的用戶發布抵押品才能首先存在掛鉤資產的創建。
在衍生品方法中,資產的價格通過進入多種衍生品策略之一來掛鉤,例如:互換策略、有擔保和無擔保期權策略、各種期貨和遠期策略。每種策略都有其自身的優點和缺點,Tether 將不會在此處進行討論。總而言之,這些掛鉤流程本身具有與上述抵押方法相似的「市場風險」特徵。應該注意的是,這兩種方法並非相互排斥,並且通常在傳統系統金融機構的特定交易、對沖或風險管理功能中配對。
最後,請理解,Tether 認為上述方法的一些組合可能會成為支持/掛鉤資產的安全、可靠且通常無風險的流程;但是,在這一點上,Tether 認為這不是確保流動性和價格
資料來源:tether white pa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