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語:文章內容並非買賣邀約,這是分享觀察心得以及教學概念,並非任何投資建議,勿做下單參考。引用資料:Goodinfo、jihsun.com.tw、優分析等其他理財網站or新聞擷取,歷史走勢可以參考,但不一定一樣
02/24 (一) - 日本天皇誕辰日
02/25 (二) 美國聯準會官員洛根發表談話、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
02/26 (三) - G20財長與央行行長會議(2/26-2/27) 、美國聯準會官員巴爾發表談話、巴爾金發表談話
02/27 (四) 美國聯準會官員博斯蒂克發表談話、輝達財報、MSCI調整台股盤後生效、美國初領失業金人數
02/28 (五) - 台灣和平紀念日、美國PCE價格指數
台股加權指數過去一周反彈 577 點,收復 23700 點大關,外資轉買,不過,投信連 2 周賣超,且上周賣超多達 147 億元,竟創 2000 年網路泡沫以來最大賣超,台股交易員解析,內資擔憂川普對台灣晶片砍關稅大刀,顯然先採取走為上策的策略,而接下來大盤是否能突破前高 23900 點壓力,將是在半信半疑中,等待內資歸隊。
另一方面,外資期貨淨空單一周來大減約 1 萬口來到 25255 口,再搭配外資轉買 314 億元,顯示資金出走壓力減弱。
大家可以發現外資買超以及內部大戶買超的其實不少,但如果仔細一看基本上都是電子的族群居多,那以現在來說的話大家就要去鎖定近期籌碼集中度高股價卻沒什麼動的個股,尤其是中小型股,大盤在盤整中小型還有機會漲。
近年來,AI 技術的快速進步,讓人形機器人成為科技界的新戰場。各大科技巨頭和新創公司紛紛投入,想在這波自動化革命中搶得先機。
最新消息指出,機器人新創公司 Figure AI 正在籌備 C 輪融資,計劃募資 15 億美元,讓公司估值一口氣衝上 395 億美元。這輪融資由 Parkway Venture Capital 領投,Align Ventures 也有可能參與投資。這筆資金不僅代表市場對人形機器人領域的高度期待,更可能讓 Figure AI 在這場競爭中取得更大的優勢。
Figure AI 不是唯一投入人形機器人領域的玩家,其他科技巨頭也動作頻頻,競爭也進入白熱化。
🚀 Meta(Facebook 母公司)
近來在 Reality Labs 部門 成立了全新的 AI 機器人開發團隊,希望打造能幫助人類執行各種實體工作的機器人。這顯示出 Meta 正積極從虛擬世界擴展到真實世界,將 AI 技術應用到更廣泛的領域。
🚀 Tesla(特斯拉)
旗下的人形機器人 Optimus 正在加速研發。Elon Musk 今年曾透露,Optimus 可能在 2025 年正式進入市場,目標是讓機器人能夠勝任工廠生產、家庭服務等各類勞動任務,進一步提升自動化程度。
這股機器人浪潮的背後,實際上反映出全球勞動力短缺與人力成本上升的壓力。各大企業正尋找更高效、更具成本效益的解決方案,而 AI + 機器人的組合,無疑是未來幾年最具潛力的技術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