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打下這篇的時候還是02/23,發佈時卻直接來到了02/24,我的生肖年誕生日,生日快樂,祝我們日日快樂
前天是休息日,我與久違的朋友優見面。她是我心中的氣質美女,十分優雅,就這樣代稱吧!能在各奔東西後再度相遇、陪伴,這是一件非常珍貴的事。我們聚在一起,慶祝自己這些 1、2 月的壽星,也是初入社會後的第一個生日。
我們想好好安排女孩子喜歡的行程, 卻也能說是毫無安排,只是約定了集合地點。當天一早,我們隨意地隨著開門的店家前進,數著時間:「29 分……啊,30 分了,可以進去了!」我們初嚐澳洲早餐與小白咖啡,鹹鹹的酪梨搭配乳酪抹醬,我特別喜歡這類諧音梗——“Avocados have a cuddle”。
我們邊享受食物,邊討論護膚方式,塗抹唇膏,聞護手霜,感受質地的差異。我們將手變成了「美容小學堂」!我心想,這真的很像「女孩子」的日常。我也開始發現自己對喜好的選擇,逐漸建立了一種品味與習慣。
「我想成為女孩子」當在記錄這段文字時,這讓我想起與朋友玫的對話,我和她說著有時候會想要成為怎樣的女孩及女人。她說:「看來每個人都想被愛啊!」 我到今日才意識到對自己形象的憧憬,除了是自我期望,還隱藏著希望被愛的渴望。或許,這就是我選擇香水、護膚品等物品的動力,表面上是愛自己,潛意識裡卻是希望他人為此著迷。
「真的好像女孩子!」和朋友在一起時,我突然發現自己完全愛上了這個過程,變得更加溫柔、敏銳。那時,我笑著想:「我只有三支唇膏。」對我來說,怎麼可能不熟悉美妝呢?原本,我總是預設自己不會深入探討這些話題,只是安靜地聆聽。但後來才意識到,或許我只是害怕交流罷了。
女孩子有自己喜愛的東西,能夠讓自己變得更美,這樣的交流讓我充滿了快樂。即便我們使用不同品牌或有過不同的體驗,這份交流本身就讓人愉悅。我也發現,當我開始專注於少數幾個事物,認真感受後,自己的感官變得更敏銳了,情緒的愉悅轉化為對品味的細膩延伸。這樣的轉變,讓我不禁感到開心。
我喜歡這種自我觀察,因為每個行為模式背後都隱藏著深層意義。也慶幸自己有寫作,讓我能在充滿理性與效率的工作中,依然保持釋放情感與思考的空間。
吃過早午餐後,我們決定做點紀念性的手作。我們隨機找到一家可以即刻製作的店,各自設計了一個隨身裝飾品。等待的時間,我們去拍 Y2K 風格的大頭貼,紀念生於2001的我們,這台復古機器讓我們搞得一頭霧水,甚至請求支援兩次以上。最後,我們還是對成品感到滿意。
「我們今年要開始更好好地記錄生活!」我們這麼約定。我透過文字記錄,她則用手帳。彼此用自己的方式保留這些珍貴的回憶。
時間過得很快,我們去領取生日蛋糕,並與 A 先生會合。這是優與 A 先生的初次見面,我們決定對優做了惡作劇,作為在路上偶然相識…。晚餐時,我注意到菜單上寫著「生菜可替換麵包」,於是選擇了生菜漢堡,減少澱粉攝取。
優與 A 先生的對話非常愉快,從輕鬆話題到深入交流。看著喜愛的人們如此融洽相處,讓我覺得一切都很安心。
「近幾年我的生日都過得蠻平淡的,除了吃飯,今年又是怎麼度過的呢?啊…那天,我在住處呢!」優緩緩說道。「我則是不太過生日呢!」A先生回覆道,隨著歲數增加,很多時候都僅僅為日曆中的日子!
當蛋糕端上桌準備拍照時,作為壽星,我的特權立刻展現,大家讓我發號施令!當要準備唱生日快樂歌時,我笑著說:「我們來許願吧!」這次,沒有傳統的中英台語版生日歌,也沒有蠟燭,只有我們圍著蛋糕誠心許願。「我也要許願嗎?」A先生問,「當然!上上個月生日都沒好好過呢!」我們許下心願後,開心地用刀子切開蛋糕,邊吃邊聊,享受當下的歡樂。不久,優不經意抬頭,發現牆上的標語寫著:「B-day Baby gets free brownies」,我們立刻去領取免費的甜點。意猶未盡的我們,繼續漫步到操場,邊走邊聊,最後依依不捨地告別。
休息日結束後,我回到工作崗位。這次告別時,心情並不如過往那般深刻的不捨,因為我們知道,這份滿足會一直珍藏,未來還會有更多相聚的日子。
弗洛姆在《愛的藝術》中提到:「愛,是需要克服分離的。」我們深刻地經營著彼此的關係,平衡著浪漫與現實。生活中,我們不斷迎接新的挑戰,也珍惜彼此的相處。
此刻,我即將迎來我的生肖年。去年下半年,我完成了學業,取得執照,迎來了新工作。這條路充滿挑戰與孤獨,但每一次的努力都讓我更加接近目標。
如今,我仍是機會的創造者,但內心比以往更加平靜。或許,是因為學會了延後滿足,把精力集中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職涯、愛人、親友。我不再只追求瞬間的快感,而開始重視品質與耐心。
長一歲,少不了對於職涯規劃的謹慎和夢想的勇氣,我想起了那個「美國夢」年代。
1990-2000年,剛從大學畢業的年輕人懷抱著夢想,渴望改變世界,追逐每一個機會。如今,他們步入中年,而下一代的夢想也在悄然啟程。但這些夢想的終點究竟在哪裡呢?當我朝著國際執照邁進,積累工作經歷、拓展技能,我仍在思考:我仍是憧憬那「重返榮耀之地」的夢想家,還是我的真正目標,其實是周遊更多的世界,尋找屬於自己的路,而非單純抵達某個終點?
圖文編輯:Aveline Mo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