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原文 山附於地,剝;上以厚下安宅。 剝床以足,以滅下也。剝床以辨,未有與也。剝之無咎,失上下也。剝床以膚,切近災也。以宮人寵,終無尤也。君子得輿,民所載也。小人剝廬,終不可用也。 --- 2. 白話文 「山附於地,剝;上以厚下安宅。」 剝卦的卦象是「艮(山)上坤(地)下」,象徵山依附於地,表示剝落、削減之象。 君子應以此啟示,讓上位者厚待下屬,使百姓安居樂業。 「剝床以足,以滅下也。」 剝落從床腳開始,表示最底層先受到影響,最終導致整體崩毀。 這象徵社會或事業若根基受損,將逐漸走向衰敗。 「剝床以辨,未有與也。」 剝落到床板,已經接近核心,但仍未完全破壞。 這代表組織或體制雖然受到削弱,但尚未到不可挽回的地步。 「剝之無咎,失上下也。」 剝落到一定程度,雖無大錯,卻已經失去上下和諧。 這提醒人們當局勢發展到危險邊緣時,應當及時修補關係,以免進一步惡化。 「剝床以膚,切近災也。」 剝落到僅剩皮膚層,災禍已迫近。 這表示情勢極為危急,若不立即補救,將會導致嚴重後果。 「以宮人寵,終無尤也。」 宮人受寵,最終沒有過錯。 這象徵處於危機中的人若能順應局勢、低調行事,則能避免禍患。 「君子得輿,民所載也。」 君子獲得車輛,這是人民所支持的結果。 這象徵若君主能夠體察民心,則可重新獲得支持,避免衰敗。 「小人剝廬,終不可用也。」 小人拆毀房屋,最終毫無價值。 這表示小人若擅權亂政,最終只會導致毀滅,無法長久立足。 --- 3. 解釋 (1)剝卦的象徵意義 剝卦是《易經》六十四卦中的第二十三卦,卦象為「艮(山)上坤(地)下」,表示高山因長期風化、雨蝕,逐漸剝落,象徵削弱與衰敗。 「剝」的意思是剝落、侵蝕,代表事物漸次衰微,可能走向崩潰,提醒人們在危機尚未完全爆發前,應該採取措施補救。 剝卦也象徵權力更迭,當舊勢力逐漸衰微,若無法應對變化,將難以維持。 (2)剝卦的核心教訓 根基若受損,整體結構將難以維持,應當及早修補。 當社會、組織或個人進入衰退期,應該審慎應對,不可輕率行事。 上位者若能厚待百姓,安定社會,則能避免剝落帶來的災禍。 當危機來臨時,若能順應變化,低調行事,則可安然度過難關。 小人若掌權,最終只會破壞一切,導致全面崩潰。 (3)剝卦的現代應用 企業管理: 若公司管理層無法穩固基礎,忽略基層員工的需求,則企業將面臨衰退甚至倒閉。 人際關係: 當關係出現裂痕時,若不及時修補,可能會逐漸走向破裂。 國家治理: 若政府無法維持穩定,讓社會陷入動盪,則可能導致國家動盪甚至滅亡。 個人成長: 若一個人的價值觀或道德逐漸剝落,不自我反省,最終可能走向墮落。 --- 4. 總結 1. 剝卦象徵「衰敗與剝落」,提醒人們當情勢不利時,應當謹慎應對,避免進一步惡化。 2. 基礎若受損,整體將無法維持,因此應該從根基處著手修補。 3. 領導者若能厚待百姓,則能避免社會動盪,維持長久的安定。 4. 當面臨困境時,低調行事、順應變化,才能安然度過難關。 5. 小人擅權最終只會帶來毀滅,因此不可依賴小人治理國家或組織。 6. 個人應時刻檢視自己的內心與行為,避免道德敗壞導致人生崩壞。 「剝」卦的核心教訓在於警惕衰敗,在變動的時代中,唯有審慎行事、厚待基層,才能避免被時代淘汰。
留言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雷冥的沙龍
5會員
522內容數
雷冥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02
1. 原文
《乾》剛《坤》柔,《比》樂《師》憂。《臨》、《觀》之義,或與或求。《屯》見而不失其居,《蒙》雜而著。《震》,起也。《艮》,止也。《損》、《益》盛衰之始也。《大畜》時也。《無妄》災也。《萃》聚而《升》不來也。《謙》輕而《豫》怠也。《噬嗑》食也,《賁》無色也。《兌》見而《巽》伏也。《隨》無
2025/03/02
1. 原文
《乾》剛《坤》柔,《比》樂《師》憂。《臨》、《觀》之義,或與或求。《屯》見而不失其居,《蒙》雜而著。《震》,起也。《艮》,止也。《損》、《益》盛衰之始也。《大畜》時也。《無妄》災也。《萃》聚而《升》不來也。《謙》輕而《豫》怠也。《噬嗑》食也,《賁》無色也。《兌》見而《巽》伏也。《隨》無
2025/03/02
1. 原文
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禮義有所錯。
夫婦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恆》。《恆》者,久也。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遁》。《遁》者,退也。物不可以終遁,故受之以《大壯》。
2025/03/02
1. 原文
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禮義有所錯。
夫婦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恆》。《恆》者,久也。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遁》。《遁》者,退也。物不可以終遁,故受之以《大壯》。
2025/03/02
1. 原文
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物稚不可不養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飲食之道也。飲食必有訟,故受之以《訟》。訟必有眾起,故受之以《師》。《師》者,眾也。眾必有所比,故受之以《
2025/03/02
1. 原文
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物稚不可不養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飲食之道也。飲食必有訟,故受之以《訟》。訟必有眾起,故受之以《師》。《師》者,眾也。眾必有所比,故受之以《
你可能也想看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