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內容產業者 我的修煉筆記-3

身為內容產業者 我的修煉筆記-3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續上篇)

接下來想追求的高階能力光譜,如果拉開來,大概有一個足球場寬吧(暈)。


設計的能力

很多人覺得我是做企劃、是做編輯、是做內容規劃,我又不是設計師,幹嘛要有設計的能力?對,也不對。

內容工作者不一定要親自「執行設計」,但需要具備審美能力,也要了解設計的目標與理念。

因為這個時代,所有的內容都不只是文本或影像,每一個都需要完整的視覺表達,不是嗎?

影片、貼文、廣告、Banner、品牌視覺、書籍、海報,哪一個不需要設計的能力呢?

最開始入行的時候,我每個月花大把的銀子在看日本PIE出版的設計書,真的很厲害。我學會看「好美」的東西。

但是做出來的東西只要「美」就好嗎?也不是!一個很美、很藝術但是沒有轉換率的東西,會讓我們整個團隊都做白工。(而且後來我發現,人家藝術家也都很有商業頭腦、很會賣好不好!)

所以重點也不只是「美」而已。「設計」,本質就是思考,就是解決問題。好了,我們又回到「解決問題」了。怎麼解決設計的問題呢?


市場與趨勢敏感度

執行第一個專案時,除了亦步亦趨,不然就是四處碰壁,像老鼠走迷宮,先撞才知道這條是死路。

要解決設計能力的問題,或是要解決「本質就是思考的設計」問題,除了多看多想一直學⋯⋯沒有別的。

內容產業具有高度變動性,五年前十年前,你的行為模式一樣嗎?肯定是不一樣的。

閱聽習慣劇烈變化、社群媒體的影響力越來越強、短影音興起後又淹沒了一波長影音、跨平台內容整合⋯⋯

然後這兩年 AI 內容生產工具的發展,每一樣都在改變生態。

我們好像是在解決美感的問題,或是在解決設計的問題,但其實我們在回應的是市場的問題,或是拿捏與趨勢遠近的問題。

這件事情回頭又串聯到另外一個能力:你怎麼看待內容?你怎麼延展內容?


內容的延展與再利用能力

一本書、一部影片、一篇文章,都不一定只能停留在單一形式,而是可以延伸為多種內容產品

書籍內容轉化為線上課程、社群短影音、品牌聯名企劃;影音內容可以轉為文章、電子書、線下講座。

載體不同,內容就需要有不同的呈現方式(除了聲音編輯外,不同內容就有不同視覺呈現,而這又回到跟設計有關,again!所有能力都是相扣的)!

能夠把內容多元應用的人,套一句汪志謙老師的話:能讓增量/存量雙增長。(我超想學!)而這邊我覺得已經到了終極目標了:這根本就開始「經商」了!


真正強者

既然是經商,商業與人性世界的理解,需不需要?超級需要。我最開始覺得我在做內容,現在我覺得我其實在經商!因為內容本質就是在商業世界、資本世界裡面運轉。

此外,不管是經商還是內容,我們取材、供應的對象,通通都是人。

這個轉換對我來說很重要,但是真正的執行⋯⋯還在練。商管書、行為經濟學等等,真的是一片大江大海啊!

那還要繼續列嗎?我覺得也不用。這些已經廣泛包含了企劃力、文案力、執行力、AI協作力等等。但我們就先打住了。

以下就真的純粹是我個人的想法。我覺得能夠把以上這些東西都攻克下來的人,大多都具備三種態度:

1. 好奇心與願意學習的心

要學的東西太多、會迭代的東西更多。我覺得凡事都能夠保持好奇、持續探索,在自己的包包裡面放進越多關鍵字的人,越能夠讓內容彼此連結,產生力量。

2.強大的理性與心理素質

誰不是從錯誤中學習?天才才能夠在未跌跤之前就想出解方。無數次的錯誤不是拿來鞭打自己,是拿來學習。

我曾經犯過嚴重的錯誤,主管嚴肅的說:「公司花了一大筆錢讓你學會這個,你哭屁?」

如果遇到這樣的公司&主管,「賺到」。如果被Fire,我現在的心情是,我也一樣要從事件裡面「學到」

商場上面大家彼此理性來往,有些批評或是有些不愉快,不要忍,要放下。因為那些批評或不愉快,等到專案結束也會跟著過去。

今天看起來無比嚴重的言語衝突,明天只是笑談。

重要的永遠是自己的心,保護自己的心,磨練自己的劍,這是關注圈&影響圈理論教會我的事。

現在即使是要坦承失敗、坦承做不到,我也可以(我以前還真拉不下臉,高自尊低自信外加低能力值誒)。

但是現在我知道可以努力的方向,承諾努力,就OK!不聰明的人需要時間,我不就是生下來學的嗎?

永遠反思自己思考的過程(有人說這叫元認知),你會發現這對學習、決策、問題解決以及情緒管理等方面,都有全方面的提升。


3.健康管理能力

最後,我很想提大家非常容易忽略,但我覺得很重要的事。

整個系列文的第一段寫的就是:誰自律神經失調、誰晚上睡不好、誰壓力太大⋯⋯然後離開這個圈子。

其實何止,還有變胖的(囧)、血壓變高的、血糖變高的、肌力變差的,等等。

因為久坐或是沒有運動,總之疏於健康管理真的是⋯⋯大家理性腦都知道要做,但是屁股就是抬不起來(我)。

但是這份工作真的會把全身的能量都帶去腦子,然後身體逐漸弱化!

現在糟蹋身體,老了就換身體糟蹋你!

好好吃、好好睡、保持運動,就算一天只有15-30分鐘也好。思考效率、創造力、情緒管理與職業的可持續性,一定會變好的。

以上都是我的體感,或許淺見,僅供朋友們參考。裡面有很多個項目,或許用在其他工作也都是同理吧。祝每個人都獨自升級、每個團隊也都一起升級!


謝謝看到這裡的你!

avatar-img
艾莉絲通信
17會員
51內容數
浮光掠影,或有啟發?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艾莉絲通信 的其他內容
箱型時間=待辦清單in行事曆格子裡,但請別把時間都花在「管理時間」 2025年前三年我歷經了人生很多嘗試,有的計劃被無限推遲,有的事情因為趕鴨子上架也得到很多體驗。 重新盤點這些沒做到的、有做到的事情,有時候會覺得很可怕。因為有些事一耽誤,可能不是幾天而是幾年。 接受時間的限制 如果
長久待在內容產業中,總是會常常聽見誰自律神經失調、誰晚上睡不好、誰壓力太大直接離開這個圈子。 真的很累,不管是編輯、企劃、行銷、品牌經營等,哪個角色都一樣,要關注的事情真的是大大小小、飛天鑽地。 新進的人一進來,如果突然發現自己要升級十幾個方向的技能,那就太震驚了。很多人會因為這樣陣亡。
延續前一篇。 在不能一刀切的能力提升項目中,有幾項我也覺得非常重要,是內容工作者能夠「往上跳」的關鍵。 不管是變成主編、總編、資深企劃主責、版權管理、頻道主責或主企劃等等,都會非常需要這些技能。 時間與專案管理 我很少聽到有人手上只有一個工作項目,通常大家手上都會同時負責多個專案,有
箱型時間=待辦清單in行事曆格子裡,但請別把時間都花在「管理時間」 2025年前三年我歷經了人生很多嘗試,有的計劃被無限推遲,有的事情因為趕鴨子上架也得到很多體驗。 重新盤點這些沒做到的、有做到的事情,有時候會覺得很可怕。因為有些事一耽誤,可能不是幾天而是幾年。 接受時間的限制 如果
長久待在內容產業中,總是會常常聽見誰自律神經失調、誰晚上睡不好、誰壓力太大直接離開這個圈子。 真的很累,不管是編輯、企劃、行銷、品牌經營等,哪個角色都一樣,要關注的事情真的是大大小小、飛天鑽地。 新進的人一進來,如果突然發現自己要升級十幾個方向的技能,那就太震驚了。很多人會因為這樣陣亡。
延續前一篇。 在不能一刀切的能力提升項目中,有幾項我也覺得非常重要,是內容工作者能夠「往上跳」的關鍵。 不管是變成主編、總編、資深企劃主責、版權管理、頻道主責或主企劃等等,都會非常需要這些技能。 時間與專案管理 我很少聽到有人手上只有一個工作項目,通常大家手上都會同時負責多個專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