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去踏夜雨

醉去踏夜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浮生無所事,閒散貪杯情;

若說尚有志,醉去踏夜雨。

女兒要兩串雞屁股,問我點什麼?

---不用點,我一來老闆就知我吃什麼,我們有默契。

老闆會心一笑。

這攤炭烤與醬汁合味,雖然今晚是每週一次集攤的夜市,

還是帶著回來渡假的她首次光顧。

稀疏點滴的雨,從溫泉鄉落到小鎮寥寥的街巷,夜涼如水滌洗,

五彩繽紛霓虹店招,豔麗華采似在鋪陳一方人文物誌習情的風流。

於北宜公路與雪隧交流道匯集之十字路口的南北走向,

如陰陽兩界劃分般的冷熱興衰迴異,也像是西北雨的半邊晴來半邊雨。

今晚唯一之事便是接她返家,然後2+1(兩串香腸一蔥肉)炭烤,

斟酌未知的幾分醉去,眠夢幾分真真假假虛虛幻幻。

漫步庭院探春月,針雨未歇,

高樓庭台夾隘的一線天空,哪來的月色?

又是雨夜。

女兒說還是家裡的床睡的比較習慣,又說明天想吃我煮的飯菜。

庭院不深,花草樹木任雨披露潤澤,明之晨市,得有魚肉湯菜煎煮炒燴的一番思量。

20180427

攤婦笑問職何處,此鎮彼鄉何有異?

功名已到山窮盡,心向空寂何有憂。

久未下廚,頂多煮給自己吃,一個人一頓飯總嫌麻煩。

老闆推荐三條馬頭魚100元,再來兩隻透抽。

舊公所旁側的攤車上一盒餛飩與滷豆干,老友攤上的薑芹與一條時令絲瓜,

再加上大姐親做的酸甜泡菜,應足以飽女兒念茲廚藝的口腹之慾。

亭亭玉立雙嬌女,細想歷年酸帶苦;

湯足飯飽共話間,泯卻愁勞萬萬千。

家,沒有十全十美的,人亦復如是。所以緣聚,即是以長補短,以實補缺,以愛濡沫,

以情相繫。遺憾的、不滿的雖如波似浪源源不絕,然一境過去又一境,何有留痕?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哪復計東西。

家人一頓共餐,稀鬆平常,於今予我,可遇不可求,也不奢盼。

翅翼厚實自飛去,巢空牽掛少;偶回舊穴如客居,期有空再來。

週末的午後,蝸居間又陷於鄰廟的狂炮炸聲之中,

佛老或許也不爽這些徒輩以清混濁的舞弄,而我就以一本蘇軾禪學與之平和共處。

20180428

avatar-img
孤魂殘夢的沙龍
1會員
1.6K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孤魂殘夢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薄寒春雨,飄零歸人在風裡; 街行道穿,採得溫酒將愁放。 不繫之舟隨處,不遮風雨不避憂, 冷來輕衣,也可自渡春水茫茫。 紅塵多少辛酸事, 山高水長路遙渺渺, 也是風景也是詩。 人間自苦多情種,不如無情趁春風, 水岸山崖海角天邊蝶夢遊,三世笑是一場空。 一早暖陽,僅著短袖,不信氣象報添
同事們爭先恐後的PO上連結的網址,中央地方版的都有,照片不錯, 內容只瞄過去不好意思詳讀,那歌功頌德中難免浮誇成分,新聞稿不都是如此。 讚揚恭喜喝采與有榮焉的不約而同如雨後春筍一則則冒出在通訊視窗上, 使人害羞的很不自在,雖是如此還是趕緊的貼給兩女兒瞧瞧, 這是我唯一所想的到的分享者。 十
來之時排班的計程車司機約60多歲,一上車便是鄧麗君柔婉縈繞的歌聲, 我不禁脫口而出:這歌聽了真舒服。 他老人家如逢知音侃侃談及時下如起乩唸咒蹦蹦跳跳的曲風,實在聽不懂。 ---有一回載到幾個從你們家鄉北上的年輕人追韓團,問他(她)懂韓文嗎? 都不懂,那在追什麼呢? 他慨嘆著。 ---以前
我不想讓憤怒減損了人間的風景。 一通電話召喚,回到總部,抄寫了一段別人寫的架構,只花了幾分鐘, 又得匆匆趕回,來回將近兩小時的路程。 同事不少人在咒罵了,興之所至,朝令夕改,迷步盲點,勞師動眾, 耗時費力傷神無功,雞飛狗跳所為何來?不知所以然的啞口無言,任其糟蹋頤指氣使,一將功成不成猶未知,
四小時下來,間有休息,也是辛苦,若與生之一世死之一回的艱難相比,何足道哉? 這也是吾等未來之路。 經文也許難懂難唸,當是孫輩們練習。 ---有朝一日,他(她)們便會知道如何為我們處理後事了。 眾皆默然淺笑。 二哥又發揮說學逗唱搞笑的功力,葷素不拘,惹得本來要來摺蓮花的外甥女們噴飯, 笑到
頭瞑的守靈便在阿母身邊, 所有屋內的燈都得亮著,煙燻光照,心緒翻湧浪滾的在一個慟裡浮游,像失根之飄萍。 訃聞中列名七十人整,父與母倆老源流茂盛,可有的名字卻是生疏,一代又一代, 也不求強記強認之,世界本大同。 皮包留存一張發票,捨不得投進辦公室裡的捐獻箱。是日下午四點多, 院方要為母親換上
薄寒春雨,飄零歸人在風裡; 街行道穿,採得溫酒將愁放。 不繫之舟隨處,不遮風雨不避憂, 冷來輕衣,也可自渡春水茫茫。 紅塵多少辛酸事, 山高水長路遙渺渺, 也是風景也是詩。 人間自苦多情種,不如無情趁春風, 水岸山崖海角天邊蝶夢遊,三世笑是一場空。 一早暖陽,僅著短袖,不信氣象報添
同事們爭先恐後的PO上連結的網址,中央地方版的都有,照片不錯, 內容只瞄過去不好意思詳讀,那歌功頌德中難免浮誇成分,新聞稿不都是如此。 讚揚恭喜喝采與有榮焉的不約而同如雨後春筍一則則冒出在通訊視窗上, 使人害羞的很不自在,雖是如此還是趕緊的貼給兩女兒瞧瞧, 這是我唯一所想的到的分享者。 十
來之時排班的計程車司機約60多歲,一上車便是鄧麗君柔婉縈繞的歌聲, 我不禁脫口而出:這歌聽了真舒服。 他老人家如逢知音侃侃談及時下如起乩唸咒蹦蹦跳跳的曲風,實在聽不懂。 ---有一回載到幾個從你們家鄉北上的年輕人追韓團,問他(她)懂韓文嗎? 都不懂,那在追什麼呢? 他慨嘆著。 ---以前
我不想讓憤怒減損了人間的風景。 一通電話召喚,回到總部,抄寫了一段別人寫的架構,只花了幾分鐘, 又得匆匆趕回,來回將近兩小時的路程。 同事不少人在咒罵了,興之所至,朝令夕改,迷步盲點,勞師動眾, 耗時費力傷神無功,雞飛狗跳所為何來?不知所以然的啞口無言,任其糟蹋頤指氣使,一將功成不成猶未知,
四小時下來,間有休息,也是辛苦,若與生之一世死之一回的艱難相比,何足道哉? 這也是吾等未來之路。 經文也許難懂難唸,當是孫輩們練習。 ---有朝一日,他(她)們便會知道如何為我們處理後事了。 眾皆默然淺笑。 二哥又發揮說學逗唱搞笑的功力,葷素不拘,惹得本來要來摺蓮花的外甥女們噴飯, 笑到
頭瞑的守靈便在阿母身邊, 所有屋內的燈都得亮著,煙燻光照,心緒翻湧浪滾的在一個慟裡浮游,像失根之飄萍。 訃聞中列名七十人整,父與母倆老源流茂盛,可有的名字卻是生疏,一代又一代, 也不求強記強認之,世界本大同。 皮包留存一張發票,捨不得投進辦公室裡的捐獻箱。是日下午四點多, 院方要為母親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