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交易所有許多的各式各樣的內容,自從近十年來詐騙案量節節盤升後,這幾年受到政府的重視
多種期貨交易佣金手段:防範從了解開始
期貨交易所的反詐欺專區除了揭露投資者被期貨欺詐外,還涵蓋了其他類型的金融欺詐手段。
1.常見的期貨交易經紀人類型
- 仿冒交易平台:詐騙者建立假網站或APP,宣稱提供高回報的期貨交易,詐騙投資者進行大規模投資。
- 擔保回報請求:請求者承諾不可能的高回報,並要求預付或支付擔保金。
- 假貨客服諮詢:非法分子冒充期貨交易所客服,透過電話或社群媒體要求服務提供者提供個人購物資訊。
- 操控市場威脅:非法交易者利用人造貨幣或假訊息,操控市場動態,引導投資人為錯誤的交易決策提供支援。
2.如何避免成為受害者?
- 核實平台真實性:選擇受監管的合法交易所,不隨意點擊不明連結。
- 小心高回報要求:合理回報範圍內的投資才是理性選擇,避免詐欺行為發生在實際的高回報投資者。
- 保護個人資料:不要輕易透露個人訊息,並定期更換交易密碼。
- 報警與求助:發現可疑情況應立即向當地監理機關或警方報告,避免造成重大損失。
了解各類騷擾手法保持警覺,能有效保護您的投資資金,避免成為騷擾的受害者。
3.延伸 : 台灣期貨交易所對於打詐的指引
台灣期貨交易所(TAIFEX)反詐騙頁面提供了識別和避免常見投資騙局的重要指導,例如:
- 地下期貨:收費低廉的非法經紀商
- 非法基金管理:承諾誇大的回報
- 釣魚網站:冒充合法交易所的虛假網站
- 跨國虛擬貨幣期貨:不受監管的高風險平台
- 虛假投資計畫:回報高但不透明
- AI 語音模仿:使用語音複製進行詐騙電話
如欲了解更多詳情,請造訪此處的(期貨交易所網站)官方頁面。
不想看文字想用影音的方式了解詐騙可點擊此處
4.補充 : 四項打詐專法(參考連結)
立法院於113年7月12日、16日三讀通過打詐四法,分別為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通訊保障及監察法、刑事訴訟法特殊強制處分專章(科技偵查法制化)、洗錢防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