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印象派畫家梵高晚年受精神疾病困擾,在 1888 年冬天割耳後入住亞爾的療養院,並於翌年春天轉往普羅旺斯聖雷米(St-Remy-de-Provence,以下簡稱聖雷米)的精神病院繼續養病。在聖雷米留院期間,梵高創作出大量以當地風景為題的畫作,包括知名的《星夜》、《鳶尾花》、《盛開的杏花》和《橄欖樹》系列。筆者在南法旅遊時特地到聖雷米一趟,參觀當年梵高休養和創作的地方,親身看看畫中的世界。

向著南法小鎮出發
聖雷米距離亞爾約 25 公里,是個風光明媚的清靜小鎮。從亞爾出發,可從火車站旁乘搭 704 號巴士至聖雷米市中心,車程大約一小時。巴士班次十分稀疏,每天只有三班車,因此必須提早計劃行程,好好掌握時間。筆者建議大家下載巴士公司的手機 APP「Zou」,方便查看巴士班次和實時到站時間,也可預先在 APP 內購買車票。
雖然同屬梵高待過的地方,但是聖雷米遠比亞爾清靜得多,感覺真的很適合養病。梵高入住的療養院距離市中心約 20分鐘步程,沿著文森梵高大道(Av. Vincent Van Gogh)一直走至聖保羅小巷(All. St Paul)即可到達,路上還有樹立梵高畫作的牌子,只要跟著牌子走便不會迷路。隱世靜謐的療養院
南法普羅旺斯地區有許多尖長的絲柏樹,成為梵高畫作常見的題材。聖雷米的文森梵高大道不乏絲柏樹的身影,彷彿慢慢步進畫作中。走近聖保羅小巷,就見路邊的片片橄欖園,這正是梵高繪畫《橄欖樹》系列之地。沿著小巷一直走至深處,就抵達聖保羅療養院(St. Paul de Mausole)的大門,邁向梵高留醫的地方。
在梵高的名氣下,聖保羅療養院都被俗稱為「梵高療養院」。可能是因為位置偏遠,即使療養院在藝術史中有重要意義,卻沒有很多訪客,保持一貫的清靜幽雅。筆者在冬天旅遊淡季到訪,療養院幾乎空無一人。在接待處購買門票後,踏進一條細長的走道,兩旁展出梵高的畫作,當中有一座梵高的雕像。雕像手執一束向日葵,幽幽的眼神看著前方,在這寂靜的療養院中更見孤獨。
穿越到十九世紀末
聖保羅療養院同時是一所修道院,有駐院修女以宗教安撫病友的心靈。在入口的走道盡處就是修道院教堂所在,跟旁邊的療養院主建築相連。療養院主建築樓高兩層,地下有建於 11 世紀的羅曼式迴廊連接著中庭花園,還有接待處、廚房和用餐室。
經過接待處左方的樓梯往上走,就到達二樓的病人日常起居空間,包括診症室、藥房、修女的房間、交誼廳和病房,都保留著百多年前的模樣。療養院一片空蕩,起初只有筆者一人走在寂靜無聲的 19 世紀末精神病院,蕭瑟中帶來一絲詭秘的穿越氣氛。直至有兩位遊客踏上樓梯,才把我拉回現實世界。
孕育經典畫作的房間
雖然梵高晚年潦倒窮困,但在弟弟西奧的資助下,他在聖保羅療養院入住了環境不錯的單人房,還獲得佩龍醫生(Dr. Peyron)提供兩間房作繪畫室和藏畫室。經過療養院二樓的狹長走廊,在後樓梯附近位置就是梵高的房間。在佩龍醫生提供的畫室中,現時展出了療養院的歷史,也有跟梵高有關的精神疾病介紹和他的肖像。
離開畫室後,對面就是梵高的睡房。睡房的陳設十分簡單,只有床、畫桌和椅子,作畫的位置面向窗戶,即使裝有欄柵窗花也無阻欣賞窗外的園景風光。而這小小的窗戶,就是啟發梵高創作《星夜》的地點。遙想他在夜裡靜坐病房窗邊,默默看著繁星點點的天空,再把所思所見繪成舉世知名的畫作,感覺相當奇妙。
細味藝術的深度遊
療養院的面積不大,基本上半小時內就能走完整座建築。不過,每踏進一間房間,總讓人不禁駐足埋首箇中細節,慢慢感受百多年前的時空,隨時花上數小時來參觀也不足為奇。療養院附近以至聖雷米市中心都沒有其他特色景點,這趟旅程可算是專門為梵高而來的深度遊。
離開時,筆者在門外的橄欖園散步,剛巧遇上一群人騎馬路過。他們看見在閒逛的我,便向我微笑揮手打招呼,好溫暖啊!在這冷清的路上,他們如風一般飛快略過,轉眼便在遠處消失。我想起梵高的一生也是匆匆而來,卻留下了讓人著迷又無盡的美。
聖保羅療養院(St. Paul de Mausole)
開放時間:早上 10:15 至下午 5:15(冬季)、早上 9:30 至晚上7:00(夏季)(閉館前半小時停止入場)
入場門票:成人票€9、優惠票€6.5
地址:Saint-Paul de Mausole, Chemin Saint-Paul, 13210 Saint-Rémy de Provence, France(地圖按此)
網站:https://www.saintpauldemausole.fr/
交通方式:從亞爾火車站(Arles Gare SNCF)出發,乘搭 704 號巴士,於普羅旺斯聖雷米(Saint-Rémy-de-Provence)的 République 站下車,步行約 20 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