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在旅行中遇到一位非常熱愛中東國家的女生,她說她前世應該是中東公主,起初聽到很佩服她如此敢言,從她每天變換的頭巾頻率的狂熱程度來看,不難想像她說自己是公主,能在現實生活中實現自己的想像也挺美的,在一千零一夜裡的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等神話鋪陳下,神秘又遙遠的中東,總是能吸引我們出發,尤其是古蹟,誰也阻擋不了老牛的腳步,位於約旦的佩特拉古城,我們來了。

佩特拉古城〜修道院奇景

兩側的岩石和墓室

約旦國寶藝術〜瓶中沙畫
「搞不懂,為什麼他們一定要用這種方式做生意?」是啊,國情不同,佩特拉古城又太出名,埃及金字塔周邊也是一堆黏人蒼蠅店家煩都煩死,過度觀光化就容易衍生出這樣扭曲、不對等的生意方式,又或許是這裡的觀光生態,只是我們不習慣罷了。

行動的麻豆〜阿拉伯服飾裝扮的約旦阿伯
「佩特拉」一詞源自希臘文「岩石」之意,特殊的地理位置與地形,北通敘利亞大馬士革,最南端可到紅海,西面是戰事頻繁的加薩走廊,東面是沙漠通往波斯灣,因其地形呈現赤色砂岩高山色彩聞名,自古以來先民納巴泰人建構的城市。

沿途的小攤位
誰也想不到,在沙漠峽道裡有一座浩瀚壯大的洞穴都城,納巴泰人在高聳岩石建造的天然屏障,曾經是絲路重要的中繼站,精雕細琢的粉紅奇觀和不同時代留下的遺跡與電影取景加持之下,造就了雄偉壯麗的佩特拉古城,在1985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佩特拉古城入口
佩特拉古城門前,看到已有馬車、駱駝等「生財工具」在門口等著載腳力不好的遊客,從入口經過1.2公里蜿蜒蛇道到卡茲尼神殿、途經遼闊的露天羅馬劇場,再爬上860階到達修道院,廣闊狹長的地理環境,說是來訓練腿力真是一點都不為過,1989年電影「聖戰奇兵」印第安那瓊斯尋寶場景,讓佩特拉古城再度聲名大噪,映入眼簾的卡茲尼神殿,用壯觀二字都不足形容,實在太絕美了,神殿外兩隻打扮入時的駱駝跪坐在旁,和神殿形成一種超現實景觀。

坐馬車的可愛小朋友

絕美卡茲尼神殿
對於台灣動輒80〜90%的濕度,行走在又熱又乾的佩特拉古城,濕度只有20〜30%,沿途小攤販販售著千篇一律的紀念品小物,又想起昨晚店員的黏人術,其中一攤當場示範製作瓶中沙畫藝術,職人的藝術造詣相當了不起,看著當地人包著紅色頭巾身穿白長袍,十足阿拉伯的勞倫斯打扮,又讓我想起那位自稱中東公主的女生,她一定很沉迷這樣的景象吧,我呢?除了爬上860階梯累到厭世,頭髮又被著沒來由地一陣沙塵暴吹得像「肖婆」之外,原諒我當下已經毫無想像力,因為乾熱氣候快把我擊倒了,隨著階梯一階階的往上,身旁階梯邊優雅的貓趴坐於此,莫名有氣質啊。

岩石上的美麗花紋

有莫名氣質的貓
終於走到了修道院,陽光變得和煦,我和老牛坐下來,讓身體靜下來好好感受,旅行的意義此刻無聲無息的驗證,望著這大片鑿在岩石上的奇景,來來回回的人看著她,內心肯定都是讚嘆的,都想把她牢記在腦海裡,有獨遊的旅人拿起畫筆靜靜地勾勒這片美好,文化遺產的軌跡用他最溫柔的力量讓大家記得。

爬到厭世的階梯
原路返回的路上,老牛刻意要走上山崖邊接近墓室群的路,一個個像巨大的鑰匙孔的墓室群,裡面已空無一物,死亡這件事自古以來不管是哪一國人都特別重視,這條路因地形緣故高低起伏,要時常留意步伐與跨過山崖邊崎嶇不平的小路,站在高處望著整個佩特拉,峽谷忽然一陣風吹起,隨著日幕低沉,光影伴隨著風沙照映著這一片粉紅峽谷,哪一刻,山崖上的墓室景觀和山崖下呼嘯而過的馬車和不急不徐的駱駝,和老牛一起不知第幾趟的旅行,我們又一同見證了一處偉大的歷史奇觀,一起看到屬於我們自己的另一翻風景。

終於走到了修道院
佩特拉,如此遙不可及,因可怕的疫情讓全世界的旅遊停擺,我依然記得她生氣勃勃與遊人如織的模樣,阿拉伯的勞倫斯、聖戰奇兵和變形金剛下的佩特拉,無論電影場景與劇情如何改編,偉大的遺跡背後,有著太多人們對她的想像,千百年來看著不同時代的轉換,佩特拉就是屹立不搖站在那裡,堅定不移。